这本书最后收尾的时候,孩子们跑过来,问我书名是什么?我说,我想写一本从女人到当妈妈的故事。哥哥听到之后说:“那你要把带我长大的每个月写进去。”我笑了,问他:“我就是要写这个欸,你怎么知道?”弟弟接话说:“妈妈你写书写累时,闻我的兔兔补充体力。”这个梗是因为有一天我写到很累在发呆,弟弟跑过来问我怎么了,我说头脑空空的不知道要写什么,借我你的兔兔,让妈妈闻一下补充体力。

这样的画面是我在单身时完全无法想象的,包含这些场景,以及这些场景中的我。一幕幕中有着每个无眠夜哄着孩子入睡的我、受伤流血了还是咬牙挤母乳的我、上幼儿园第一天和孩子一起哭的我、和孩子一起玩恐龙搭出租车游戏的我。当然,还有那些疲累到感觉空洞的我、想念着和朋友狂欢大笑的我,于是成就了想为女人与母亲做一些事的我。

在台大医院工作的最后几年,院方成立了妇女心理咨询的门诊,那像是一个开始,不只是个心理师,更是个以母亲的身份重新和每位来咨询的女性的人生交会,我共感了很多原生家庭失落的悲伤、在母职压力下的困惑、在伴侣关系中的孤单,以及在空巢期的失落茫然。我记得我在离开医院前最后一场临床报告的题目是“那些女性教我的事”。到现在,我还是持续在发掘从女人心里开出的花以及收集种子,和她们一起找寻新的土壤,期待用一抹新绿映照着她们的内在。

从女人走到母亲,仅仅用不同的生命经验形容这个过程我觉得太简单,这个过程更像是放了一个新的灵魂进入身体,和旧有的灵魂交织对话着,慢慢融合成一个时而母亲、时而自己的个体。其中有你自己都不敢相信的能量,火力全开的前额叶功能;当然还有一些你自己不喜爱甚至也不愿意看的灰暗,也许是想逃离母职的声音、觉得永远都不够好的自贬,还有一些觉得没有被好好爱着的寂寞。

那都是你心里的声音,有的震耳欲聋,有的你希望开静音,可以的话也许你想找个地方把这些声音埋起来。而且,这非常有可能是你在单身或产前,完全没有想到的状态。所以你的不知所措,都极其合理。

这本书,看似是工具书,也像是心情日记本,那都是我想陪你一起听着你内在声音的路径。我常和个案比较,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的过程,像是把原来我们只能一个人看见的、没被整理过的资料,放到与心理师共享的云端硬盘,一起整理、分类和去芜存菁,甚至我们也可以一同改写一些资料。现在我希望这本书可以是我和你的云端硬盘,看着、读着,就仿佛被聆听着、理解着。

书中有些咨询场景、有些个人故事,那都不是单一个案的经验,而是我脑中所有的人生百态经过过滤后,想留给你共同思考的生命足迹,真实而非指涉,但你应该会有共鸣。

也许你已经度过了怀孕阶段,没关系,你可以从育儿部分开始阅读;也许你还不确定你是否要成为母亲,而你也不见得要成为母亲,你仍然可以把这本书当成一种参考,陪着你做选择。

最后,我想送一句话给翻开这本书的你:无论你来自哪里、要前往何处,我希望你无所畏惧地喜欢自己的选择,不论哭或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