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促进了抗日**的到来。当时,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委托著名作家萧三写信给“左联”领导人,认为“左联”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建议解散“左联”,建立新的文学团体。而周扬等人也认为“左联”存在“左”的关门主义和宗派主义倾向,应解散“左联”,成立以抗日救亡为宗旨的“文艺家协会”。

鲁迅虽赞成组建新的文学团体,但不支持解散“左联”,理由有如下几点:①“左联”是革命文学青年们用鲜血和生命战斗来的,解散“左联”意味着要抹杀血的记忆,放弃先前的战斗原则。②由“左联”的外部力量或上级而不是“左联”的成员决定它的存亡,本身是不能接受的。③“左联”的作家们还很幼稚,同资产阶级作家讲统一战线,有丧失独立性的危险。得知“左联”不得不解散后,鲁迅提出建议,就是发表一篇解散“左联”的对外宣言,声明“左联”的解散是在新的形势之下组织抗日统一战线的需要,以避免外界的各种猜测,但是这个简单的要求也没有被采纳。

1936年2月18日,当鲁迅得知“左联”已解散时非常失望,“脸色一沉,不发一言”。后来他对冯雪峰说,“就这么解散了,毫不重视这条战线”。客观地说,周扬在解散“左联”这件事上没有郑重地征求和听取鲁迅的意见,这是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这也使鲁迅对周扬的看法雪上加霜。

随后,周扬等人所鼓吹的“国防文学”口号,在宣传中出现了片面强调必须以“国防文学”作为共同的创作口号和忽视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的倾向。于是,鲁迅与胡风、冯雪峰等人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作为对左翼作家的要求和其他作家的希望。这两个口号提出后,革命文艺界围绕着两个口号进行了尖锐的争论。周扬等对鲁迅等人提出的口号进行了猛烈抨击。后来鲁迅提出两个口号可以并存的设想,但周扬等人不但不予理会,更对胡风和冯雪峰进行了坚定不移的斗争。当冯雪峰站出来说口号是他提的时,周扬说:“我还以为是鲁迅提出来的,反对时有所顾忌,现在既知是你提出来的,那我就要大反特反。”

此时,已身患重病的鲁迅深深感到,必须超越这无谓的争吵,整体地看待中华民族的苦难,寻找新生的路。他在《半夏小集》里写道:“用笔和舌,将沦为异族的奴隶之苦告诉大家,自然是不错的。但要十分小心,不可使大家都得着这样的结论:那么,到底还不如我们似的做自己人的奴隶好。”他要告诉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做异族或“自己人”的奴隶,这是原则和立场。鲁迅的这些话无疑是激愤而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