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林语堂到美国从事写作,就在这一年,鲁迅因肺结核去世。四天后,林语堂写下了名为《鲁迅之死》的文章,其中有这样的文字:“鲁迅与我相得者二次,疏离者二次,其即其离,皆出自然,非吾与鲁迅有轾轩于其间也。吾始终敬鲁迅;鲁迅顾我,我喜其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大凡以所见相左相同,而为离合之迹,绝无私人意气存焉。”

鲁迅逝世使二人阴阳相隔,但是他们论争的影响并没有就此消失。林语堂在美国写的这篇文章中盛赞鲁迅的伟大。林语堂有旧文人浪漫优雅的一面,对社会底层人民有同情心。与此相比,鲁迅始终关注现实,对社会底层人民有更直接深刻的了解和同情,对所谓上层社会是持批判态度的。林语堂把鲁迅比做战士,对鲁迅私心终以长辈事之,通篇对鲁迅持肯定态度,不过,文中也有不少刻薄而有趣的话语。

注释

1.增田涉(1903-1977),日本中国文学研究者,鲁迅的学生,《中国小说史略》日本语译者。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1931年到上海跟随鲁迅先生学习中国小说史,在鲁迅指导下将《中国小说史略》译成日本语,同时写了日文《鲁迅传》初稿,1935年与佐藤先生合译《鲁迅选集》。鲁迅去世后,参加了日本改造社版《大鲁迅全集》的翻译工作。历任岛根大学、大阪市立大学、关西大学教授。

2.鹤见祐辅(1885—1972),日本评论家,曾留学美国。主要著作除《思想·山水·人物》外,还有《南洋游记》、《欧美名士印象记》、《拜仑传》等。他的杂文集《思想·山水·人物》于1924年由日本东京大日本雄辩会社出版,共收杂文三十一篇。鲁迅于1925年2月13日购得此书,嗣后即陆续选译,至1928年4月3日译讫。5月由北新书局出版单行本。

3.《后记》,《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P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