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历史还在,至少还有未来

“放下枪,拿起笔。”墙壁上的一个标语,这是我们在索马里看到的最具正能量的句子。

在索马里的最后一天,我们身在一所学校。

摩加迪沙曾经有一所高等学府——索马里国立大学,在战乱中关闭了。而2011年中国国庆节期间,在摩加迪沙,索马里过渡政府的教育部办公楼,发生了一次自杀式汽车爆炸袭击,造成70人死亡,数十人受伤。自此,索马里的教育系统正式瘫痪,现在只有少数私立学校在继续授课。

这是一所私立大学——说是学校有点儿托大,因为只有几间教室。

向导介绍,摩加迪沙还有一些类似的大学,都是免费提供教育,不用报名不用缴学费,只要你想学、愿意学,就随时可以来,听得懂就行。

偶遇校长,很年轻,跟我差不多大。又一个在海外求学归来立志建设祖国的索马里人。他介绍说,这所学校只有艺术类和商务课程,资源有限,只能教授以后建设索马里用得着的知识。

“放下枪,拿起笔”的他们,才是真正的索马里之光。

校长带我们走进了教室,光线略显昏暗,教室里的温度接近40℃。外部环境严峻。

大约有五六十个年轻人,挤在这间30平方米左右的教室里,两三个人甚至更多,共用一张课桌。教室的左边是女生右边是男生,中间有一条狭窄的过道,予以区分。女生们还都戴着头巾、面纱,只露出眼睛。

在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的教义里,男生女生是不允许在同一间教室里的,必须要严格地分开。但是这些年轻人,还是冲破了宗教的一些枷锁,坐在了一起,学习知识,汲取能量。

信仰虔诚于宗教,求知而不受困于宗教。

我们之前在摩加迪沙街头见过冷漠和暴力的眼神、在贫民窟见过天真和无奈的眼神、在医院见过呆滞和绝望的眼神在剧院见过坚强和和蔼的眼神;在这里,我们又见到了索马里的另外一种眼神:专注和求知欲。

无疑,这种眼神正代表着索马里的希望。

校长还让英语好一些的梁红给学生们讲几句。

梁红问,你们知道中国吗?他们只知道长城、熊猫和成龙希望有机会能走出去,去中国看看。

有个学生站起来问梁红:“你喜欢北京还是喜欢摩加迪沙?你喜欢中国还是喜欢索马里?”

梁红迟疑了一下,可能觉得回答喜欢索马里和摩加迪沙会跟他们拉近一些距离感。但她还是本能反应地回答,喜欢自己的祖国,喜欢北京。

没有冷场,底下学生们开始鼓掌。班长就站起来说:“如果你说喜欢摩加迪沙,那你就是在说假话。只有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才是好人,才是善良的人。”

这就是索马里人的价值观。

在回程的车上,大家讨论着索马里人的业余生活。他们国内唯一的一家互联网公司,早在2001年就关闭了。在互联网覆盖全球的年代,索马里却是一块盲地。通

信这块,10年前是每千人有固定电话或手机1.5部,10年过去了,手机在这里依然是奢侈品。

索马里的文化流传,依然断层,没有链接,没有传承。

边上的向导听了,摆摆手,说:“我带你们去看一个地方。”

一栋比医院豪华得多的大楼,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这也是我们在索马里看到的第一座能称得上是“现代化”的建筑。向导介绍,这是索马里国家电视台和国家电台。

通过向导的沟通,我们被允许进入大楼参观。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里面规模不大,但是演播室、直播厅、操作间等,都一应俱全。工作人员在简陋的环境里忙碌地工作着。因空间狭小,我们都只能站在门口看,无法进去仔细观摩。

电台的一个负责人,把我们带进了他们的资料库。

索马里人的历史和记忆,大多珍藏在国家电视台的资料库里。

他甚至找出了一张1996年录制的磁带,播放出来的竟然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一个额外的惊喜。走进去的那一刻,我瞬间兴奋了起来,要了解一个民族、挖掘一个国家,他们的历史和记忆大多珍藏在电视台的资料库房里。

接待我们的是一个60多岁的大爷,当他得知我们是来自中国的之后,面露悦色,让我们跟着他走。他在寻找什么东西我们跟在后面参观。

这里很像以前那种很旧、很狭窄的图书馆,一个个林立的书架密密麻麻地矗立着,上面摆满了东西。最上面一层的空间也被充分利用,直接戳到了天花板。架子上的东西都很陈旧破败、泛黄,看上去都有些年月了。

不出意外,这里面东西,皆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料记录着索马里建国以来那些历史的瞬间。

我由衷地钦佩这些索马里人,在这样的战争、混乱年代能够保存下来这么多的影音、影像资料,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正是因为这些东西的存在,索马里这个国家才有记忆,索马里的人民才有根。

老爷爷站在一个架子前说:“这三个架子上,保存的是多国语言资料。”

他翻出来一盘磁带,递给我们看,上面标注着1996年录制具体是什么东西我们还不知道。他说:“这是非常珍贵的资料。然后把磁带打开,绕在一个非常老式的录音机上——老到我这个年龄的人,小时候都没见过。

按下按钮,接下来的声音旋律,又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一心为人民……”

唱歌的不是中国人,口音很重。老爷爷咧开嘴笑了起来,说:“这是20世纪80年代,用索马里乐器配乐和中文录制的。”

节奏一响,就特熟悉,感觉很荣幸、很激动,那一刻,民族自豪感喷薄而出。异国他乡,我们找到了维系两个国家友情的纽带。

我压根没想到,此次索马里之行,会有这样的额外收获,能够见到这个资料库、听到这些珍藏的珍贵

影音资料。虽然索马里有战争、有饥饿、有贫困,但是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并不空虚,他们留住了自己的历史和记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熟悉的旋律出现的瞬间,就打破了我们对索马里原来的所有认知。原来我们以为这个苦难的国家什么都没有,但是那一刻我们觉得,他们依然拥有很多,甚至是其他和平的地方都没有的东西。

至少历史还在,至少还有一些人牢牢守护着民族的根。能珍重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未来。

我们在索马里的最后一站,是摩加迪沙的杰济拉海滩(Gezira Beach)。

索马里拥有非洲国家中最长的海岸线,风景优美的海滩,是这个国家的骄傲之一。我们此时所处的杰济拉海滩,曾一度是索马里最受欢迎的度假胜地。随着长年的战争和索马里海盗的出没,这片海滩已经失去了其吸引力和活力。

安保队员化身“沙滩足球队员”。

日暮打柴人。

眼前,没有穿着各种各样泳衣的人群,没有嬉水玩沙子的孩子。滚滚的波涛中,也没有冲浪板和快艇。岸边沙滩上只有从海里冲上来的垃圾和枯木。虽然看上去有些萧条,但是脑海里,依然能想象出它曾经繁华荣光的样子。

无论怎样,它依然是一片漂亮、唯美的海滩。

在这片非洲最美的海滩上,这些天来一直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的我们,松懈了下来。

安保队员们换掉了自己严肃的一面。他们有的放下枪脱掉上衣,跳进了海里,向远处游去;有的奔向了远处在沙滩上光脚踢球的人群,背着枪加入了他们,一起奔跑着,追逐一个破旧不堪的足球。

这些天,跟他们朝夕相处。在我的眼里,他们每天都是那么的严肃和警惕。此刻眼前这些,完全是我想象不到的画面。

没有咖啡和冷饮,我和梁红坐在岸边的凳子上,掏出矿泉水摆上,再点上根香烟,惬意无比。海风阵阵吹来,吹散了所有的疲惫和紧张。眼前碧海蓝天、银沙连绵,几个人在海里钻入浮出,海滩上一个皮球带领着一群人追逐嬉戏。

人不多,反而带来一片祥和宁静的感觉;后背是高耸入云的清真塔,还有一排排古老的阿拉伯城堡。

如果我们身边没有武装安保,身上没有穿着防弹衣,我完全有理由认为,我和梁红,现在身在一处黄金海岸,悠闲地度假。

……

这就是索马里,我们亲历的索马里。

虽然这个国家依然混乱无序,每天都在上演着悲剧;虽然这里的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饥饿和死亡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他们;但是他们的另一面,依然倔强地保存并延续着。在困苦中,依然有许多人保持着微笑和乐观,有许多人回到这里志愿援建自己的祖国,有许多人在孜孜不倦地学习,期待美好明天……

许许多多的索马里人,都相信还有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他们。

我们也相信,这个国家和他们的人民,会一天天地变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