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基本国策
大统五年(公元214年)十月,我这天正在**散步,考虑很多天后,我对大汉王朝将驶向何处已经明确了大致方向。是时候了,利用我现在强势地位,利用几年休养生息的结果,彻底解决北方问题,侍机东进占领台湾与控制硫球、日本,从而确立我中华民族为大陆海洋兼重国家,从而保证我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身边站着侍郎崔琰与董和,我说道:“季硅啊,明日朝会通知在京的所有六百担以上官员都来,朕有点大事要商量,还有太子与梁王、凉王都要上殿,明日有几个国策问题需要讨论,这关系道他们未来的利益。”
崔琰当即退下,去内阁通知所有朝臣。
这时刘相、刘舒、刘梁前来汇报今日功课,刘相已经十三岁了,刘舒已经八岁,而刘梁才六岁。刘梁因为年龄过少,还没有上学,但我仍然让他每日跟到刘相、刘舒去玩,正如我们幼时幼儿园小班,在读书前先跟随老师混几天。此外,这也增加刘梁与刘相、刘舒多接触机会,增加兄弟之间感情。
刘相背了下孔子论语后,我再让他背下道德经,大多数能够背下来,这让我感到很高兴。想前世我十岁的时候,古诗只能背几十首,不能过分强求古人吧。
我沉思片刻说道:“相儿,翻了年你便是十三岁了,朕在几年前已经说过,在你们十几岁的时候,每年必须游学三个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父皇最大成就不是在课本、从老师那里只能增长人的智慧,增长见识,但若要增加能力,治理好整个国家、驾驭群臣,还是需要每年游学各方。”
刘相非常温顺的回答:“孩儿知道了。”
我再次说道:“让太子太傅王元籍陪你去吧,游学地方你们商议后报告朕就可以。另外,为了保证你的安全,由黄子远调派一百羽林卫保护。最后,游学的时候,要多注意民生,农民疾苦,另外可参观各地郡国学院,州国学院。‘
末了,我摸摸刘相头说:“在温室中是长不大的,高祖、世祖、还有父皇为何能够夺取天下,主要原因是朕等不仅仅学而论道,而是多了解民生,了解民生疾苦,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经过苦难洗礼后才有今日成就。不要因为朕安排你等游学,就认为朕不喜欢你等,而是因为朕太爱你们了,所以才放你们出去飞。“
随后,再简单考了下刘舒的功课后,问一边上窜下跳的刘梁,:“兄长们功课都作得不错,你呢?”
刘梁说道:“孩儿跟随舅父学了一套拳法,父皇指点一二。”
我看其招数秉承马超的路数,异常凶狠,于是说道:“汝还是要读书,不要一天到晚学武艺,虽然凉州羌人众多,桀骜不驯,但是武艺最多是百人敌,还是要学儒家、道家、兵家的东西,否则只能是一员勇将,就如你舅舅,何来万人敌,如何镇守凉州。”
看到刘梁呆呆的站在那里,要哭又不敢哭,我知道有点过分了,毕竟是六岁的小孩子,于是说道:“孩儿按照为父的方法去作,一定会成为朝廷的大将军,帮助父兄分镇一方。”
听到这里刘梁才涕为笑,说道:“父皇,什么时候让孩儿到凉州去,以击败鲜卑西部。”
我摸着他的头说道:“时候到了父皇一定带你去。”
第二天早朝,文武大臣都来到殿前,三呼万岁之后,我说道:“人民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朕近日总结历朝历代兴亡,颇有感慨,决定将下面几点定为我大汉的国策,众爱卿及后世君王必须遵守,不得违背,现在朕一一道出,众爱卿都必须遵守。
第一点:关于太子任命或者皇位继承问题,大家都知道我大汉一直施行的是嫡长子被任命为太子,继承皇位。朕认为这个制度从总体上来说非常不错,但有一点导致了主幼国疑问题,造成周公辅政,霍光辅助问题。
世人都知道周公与霍光这种圣人难以强求,况且霍光辅政后,其儿子居然依靠权位造反,企图夺取我大汉江山。因此,朕认为皇位传承制度应该改变,太子任命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太子年龄必须在十五岁以上,继承皇位的皇帝必须年满十岁,否则由先皇兄弟担任。
对于这点诸卿有何疑义?
对于这点修正儒家经典的论述,在朝堂中引起轩然大波,特别是孔融等人极力反对,认为这背叛了儒家经典,有违常规。
这些反映我早就预料道,问道:“孔爱卿,有什么反对意见?”
孔融引用儒家经典来反驳,在大殿中显示自己的口才,口若悬河,讲了半天,我有点不耐烦了,问道:“孔爱卿,你认为前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孔融认为是恒帝、灵帝无能,导致黄巾起义,国势沦丧,最后在董卓篡权,导致曹操乱政。
我大笑说道:“孔爱卿见识一般啊,须知恒帝、灵帝之前的汉室帝王年龄才多少?大将军窦武等外戚为了掌握大权,连续立了三个幼帝,有的皇帝年龄仅仅一百天,如此一来,大汉到底是刘家在作皇帝,还是外戚,而皇帝为了掌握大权,往往依靠宦官势力,粉碎外戚后常常导致宦官掌权,从而导致恒帝灵帝时期外戚与宦官掌权,导致皇帝亲近小人而远离大臣,如此我大汉怎能不乱?”
我停顿一下说道:“朕不是不爱自己的嫡氏长房,实乃为了我大汉的长治久安,杜绝心怀不轨者利用幼帝而号令天下,杜绝外戚与宦官再专政。诸位爱卿还有何异议?”
孔融回答道:“臣理解陛下的苦心,但如此传承制度难以明了啊。”
我回答道:“怎么不明了呢?如太子刘相驾崩的时候,皇长孙年幼,那刘相这一支就失去了皇位继承权。若刘相有遗诏,任命那位兄弟,就是那位兄弟。若无遗诏,那就由梁王刘舒继位,其后皇位继承由刘舒这一支,怎么不明了。皇位就在嫡氏中产生,若嫡氏无人,就按照年龄高低选择兄弟继承皇位啊。”
孔融回答道:“陛下,如此一来我大汉传承制度混乱,天下难安啊。”
我反问道:“恒帝、灵帝被立为皇帝,岂非外戚认为恒帝、灵帝为旁支,好控制吗?不是当时大将军依靠自己权位肆意而立吗?朕这种传承制度,是当皇子年龄低于十岁的时候,将其排除在皇位继承范围内。另外朕规定了皇帝早逝,皇位传承制度。而不是由朝中重臣为了掌控朝政,根据个人喜好,大肆立任用年幼或懦弱之辈,有何不可?”
最后,大臣在一番议论纷纷之后,除了孔融等人还反对之外,多数大臣都赞成了。我见大家没有异议,说道:“朕如此作法,还是让后世皇帝不能每日夜夜笙歌,胡作非为,而是勤于朝政,若他真为大汉着想,真为祖宗家业着想,好好休身养性,如此一来怎会出现这种子幼国疑的事情,如此怎么会导致他这支丧失皇位继承权呢。”
我清清嗓子说道:“朕第二个国策,就是后世皇帝或皇子,非战争不满四十而夭者,不能尊号为孝字。皇族与外戚三代之内不可通婚。”
众人听得混混噩噩,后世皇帝的年龄与婚姻,这种事情也规定,众人感觉好笑。我看了下众臣后说道:“朕为何规定皇帝不满四十岁而亡为夭折者,为不孝者,大家都知道人身最大的悲哀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若一个皇帝早亡,扔下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有的还有皇祖母,是何等的不幸。而自己母后或者太皇太后还要为幼主能否掌握朝政而忐忑不安,是何等的悲凉,这难道是大孝所为吗?如此帝王或皇子,怎能称之为孝,又有何孝可言。”
除了孔融、杨彪有点反对意见,认为人的寿命早天注定,岂可强求,殿下众臣多默然。我看了反映不激烈,再次说道:“皇帝拥有海内外,实难自我约束,就拿朕来说吧。应该算自少英勇不凡,甚少灾病。就前几日内事过多,就感觉腰酸背痛,很多事情虽然自有天命,但是我们大家要多加爱惜自己身体吧。一个不爱惜自己身体的皇帝,必然早逝。这种只顾自己风流快乐,抛下年迈的母后,留下孤儿寡母的皇帝,抛下大汉江山,怎能自称为孝,又有何孝可言?”
孔融、杨彪听到这里,大是赞成,认为这能够约束君王胡作非为,确实为一个好的注意。孔融当场认为,人民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有待考虑,应该是“不孝有四,早逝为大”。若自己早逝,扔下父母如何自安。
我见众人没有反对意见,说道:“朕为何规定皇子不能娶三代以内外戚的女儿呢?实际上害怕外戚势力过大,大家知道我们汉人都喜欢亲上加亲,皇宫中那些皇妃公主什么的,看着皇子年幼长大,自是非常喜欢,但这样后果影响是很大的。如外戚势力过大,容易拉帮结派,搞阴谋。此外,很多近亲结婚导致太多悲剧,最后连亲戚都作不了,如景帝时期薄皇后,武帝时期陈阿娇,还有卫太子与卫青那个女儿,这种悲剧不可记数吧。因此朕决意,皇子公主三代以内不得成婚。”
满朝大臣想,这是陛下的家事,且皇子公主不能三代以内成婚,很多大臣都有机会。何乐不为,如此大家都没有意见了。
我喝了口水说道:“孔御史,朕听说汝曾经向曹操提出了这个观点,非千里不能封侯,不知可有其事?”
孔融回答道:“融见曹操篡位之势已经非常明显,于是提出非千里不能封侯。”
我说道:“这个观点非常之好啊,此乃保证根强叶茂啊。”
我说道:“朕决意,后世非三千里不得封王,也就是后世子孙都须封在凉州、幽州、并州、交趾这些偏远地区,如朕封最为亲近的皇弟刘磐为襄平王,封刘梁在辽远的西凉王,而皇二子刘舒,朕将来也准备改封在辽远的边地。为何朕如此狠心将最为亲近的皇帝、皇子分封到偏远的边地?实乃爱惜他等啊?”
卿等看世祖与列代祖宗分封了多少王爷,到如今保留下来的有几个啊,实乃无大功于国家,因此朕决意让最亲近的皇弟、皇子到边远之地协助皇帝治理国家。“
在今天,大家都舍不得自己的亲人远征漠北,远征草原,朕决意让朕的亲人随大家一起出征,皇弟皇子与将士们共同镇守边地。
最后,若后世皇帝认为皇子羸弱,不堪镇守边地,那么也可以在益州、冀州,但最多为郡王,也就是分封之地不可超过一郡,食邑不得超过三千。”
大家听后,没有其它意见,认为皇帝分封宗室那是皇家之事,且中原土地上分封王室少,世人更有机会得到提升,多数朝臣在内心中非常感激这样一个分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