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节 访问德国
当走出大英博物馆的时候。徐锡麟仰天长叹,“对不起列祖列宗啊!”
李秉衡也是摇头苦笑,徘徊在门口久久不愿离去。
他知道,在后世,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喜怒哀乐,甚至不少国家的元首在这里留下了泪水。
这是国家与民族的耻辱,自古以来创造的文明结晶却被一个强盗国家放在国家博物馆里展览,这种心情大概英国人是无法理解的。
劳合乔治也想挽回些什么,他很清楚,今天的经历,将会给后世无数的谈资。
“大英博物馆珍藏的展览品,不是大英帝国所有,而是所有世界文明的遗产,是世界各国所共有的财产。这里只是个世界文明的展示场所罢了。”
但是这话却引来了徐锡麟的强烈愤慨,“我们中华民族创造的文明财富,似乎还轮不到英国来代为展览,什么宣扬文明?这不过是裸的宣示殖民帝国时期掠夺他国的战利品罢了。”
李秉衡适时的阻止了他的话语,避免场面太过难堪。
劳合乔治听完了翻译的转述,却并不动怒,作为一个心机深沉的政治家,他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当然不会为此感到有任何的不安。
“李总理也说了,我们应该以史为鉴,放眼未来。我们应该着眼于未来友谊之花的盛开,而不是过去的灰暗历史。浮云,一切都是浮云。现在这些中国文物在大英博物馆展览,更是一种以史为鉴的方式,不是吗?”
李秉衡与徐锡麟不禁愕然,对方无耻的程度实在让两人几乎要崩溃。
徐锡麟转过身来,冷冷的用英语说道:“先生,如果有一天,我们中国的故宫博物馆,或是南华的坤甸中华博物馆展览来自大英帝国的镶有‘光明之山’钻石的后冠,或是镶有‘黑王红宝石’的国王皇冠,不知道,贵国的臣民或是如何的想法?怎么?以史为鉴吗?”
随行的丘吉尔在一旁愤怒的嚷嚷道:“就凭曾经的东亚病夫吗?想必你们以为大英帝国的王宫是像曾经的清帝国皇宫一样,可以轻易的接受侮辱?清醒吧!不知天高地厚的暴发户们!”
丘吉尔毫不留情的极尽讽刺之能事,他今年转任殖民地事务部大臣,同时继续兼任空军大臣,在与南华方面关于飞机技术的谈判,以及新加坡等事务上,怨恨满腹。
这次有了发牢骚的机会,当然不会错过。
在他看来,完全不用迁就这两个国家,完全是盗匪,不入流的流氓国家,应该在战后予以严惩,而不是给予教训。
众人纷纷愕然。就连劳合乔治都感到了一丝不满,这个二百五太直接了。
不过,徐锡麟的话的确太让人气愤了,后冠与国王皇冠吗?这不是意味着东方两强攻破英国皇宫,掠夺皇室财宝吗?任何英国人都无法接受这样的话语。
“现在的中国也好,南华也好,都不会重蹈清帝国的覆辙。曾经庞大的帝国,也有忍气吞声接受耻辱的时候,大英帝国应该以史为鉴,或许不用多少年。当其他国家军队的军靴声在白金汉宫,在海德公园响起的时候,希望你还能看见这个历史事件。”
接着,徐锡麟又毫不留情的挖苦道:“只怕到后世,英国也会拍摄几部传世电影,比如《宝石战争》,《火烧海德公园》等等。”
李秉衡几乎要被乐坏了,想不到徐锡麟发飙的时候是如此的可爱,却让人痛快。
丘吉尔这个胖实在是被气坏了,他虽然当过记者,却不是口才非常出众之人,当然。这个时候口才也没有用,泼妇骂街或许才能收到奇效。
在场的英国人脸色都被气成了猪肝色,不过,他们为了绅士的名声,只能选择沉默。
这些野蛮人,赶紧把他们送走吧。
劳合乔治感到无比的头痛,想到下午的座谈,磋商关于升级外交关系,以及确立双方贸易与外交往来等事宜,只怕问题更加之多。
在非常不愉快的气氛中,双方沉闷的共进午餐。
整个下午的座谈,都是泛泛而谈,双方都避开了核心的问题,显得小心翼翼。
到了晚上的时候,劳合乔治接到消息,苏俄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以及帝俄分别签订了条约。
其中,苏俄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共同订立《苏哈互不侵犯条约》,约定一下几条:
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
缔约一方如与第三国交战,另一缔约国不得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
缔约双方决不参加任何直接、间接反对另一缔约国的任何国家集团。
双方以和平方式解决缔约国间的一切争端。
条约有效期为10年。
这是公之于众的,至于有没有密约,这倒并不清楚,事实上英国也不是很重视这些。
而苏俄与帝俄签订的十年停战条约却是令人颇为玩味,互相仇视的双方,为何会签订一份长达十年的停战条约,实在是个谜团。
这背后很明显是有中国的影,劳合乔治不寒而栗。
一旦没有后顾之忧的苏俄,在战后拿回被同盟国占领的土地,他们的目标将会是谁?
大英帝国与苏俄有着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冲突,绝对不可能和平共处。
1921年12月19日。英国与中国、南华分别签订了《英中伦敦条约》以及《英南伦敦条约》,双方确立升级外交关系为大使级关系,并且对过去的战争与纠纷达成谅解,实现正常贸易往来以及政治交往,而且,英国宣布放弃了英日同盟关系,不再续约。
另外,英国所拖欠中国的款项以及战时没收中国的资产,中国所征收英国方面的资产,以及订造的战舰等,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只是,令人相当遗憾的是,英国方面依然拒绝了中国索回大英博物馆所收藏的3万件中国文物的要求。
在相当不愉快的气氛下,李秉衡与徐锡麟离开了英国,开始前往德国。
在德国,他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威廉二世与鲁登道夫等人亲自赶到了基尔港迎接。
数万华工在码头山呼万岁,使得基尔港成为了一片华人的海洋。
这些年华人在德国的地位提高很快,相比犹太人的狡诈与贪婪,华人以其善良与朴实征服了德国人。
再加上战时东方对德国的种种无私帮助,德国感怀在心,无形中对于这次东方两强元首集体来访赶到万分的喜悦。
虽然对方之前去了伦敦,但是。他们还是觉得柏林才是他们最值得来的地方。
《东方元首在温莎宫遭到羞辱》,这是李秉衡在英国王宫晚宴致祝酒词时遭到羞辱事件,经过德国人的艺术加工,变得栩栩如生。
这内幕当然是维多莉亚公主透露的,就是想要让英国人难堪一下,这就是所谓的英国绅士。
“当灿烂的中华文明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时,不列颠到处都是野蛮人。”
这话被再次的提了起来,成为了德国报纸诘难英国的一种固有方式。
之前协约国的战争宣传,将德国描述成了邪恶国家,这次当然要扳回一局。
对于李秉衡的到来,威廉二世高兴坏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他很需要对方的支持,他已经无法驾驭军方。
最高指挥部显然是铁了心的要扶持社会民主党建立新政府,要不是顾忌到东方两强,早就彻底的架空威廉二世。
但是威廉二世知道这个日不远了,协约国进入黑海,来自东方的运输线只能止步于巴统。
在外部援助彻底断绝的情况下,德国将会倍感艰难,一旦最高指挥部认识到胜利希望的渺茫,威廉二世感到自己将会成为替罪羊。
“好样的!这帮小,干的太漂亮了。”
似乎李秉衡真的是他的福星,刚到德国,就来了一个特大好消息。
进入红海的英国分舰队,遭受了偷袭,并且被重创,击沉了一艘“龙”级战列巡洋舰,重伤了一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德国分舰队处心积虑策划半年的一次伏击终于成功,不枉斯佩伯爵不辞辛苦的在不断的破交,往来奔命。
威廉二世邀请李秉衡与徐锡麟连续几次密谈,内容无人得知,但是,却让人看出了东方两强的态度。
“将皇室财富尽可能的转移到东普鲁士,将来我们必定会强力干涉战争。如果德国真的无可避免的失败,我们将会以战胜国的名义,来干预和约的签订。当然,这是最坏的结果,还未可知。”
虽然李秉衡说的直接,但是威廉二世的确认为目前德国的确孤掌难鸣,土耳其败亡是迟早的,奥匈帝国也好不到哪里去。
要不是当初李秉衡帮忙解决了奥匈帝国的内乱源头,只怕奥匈帝国现在更加残破不堪。
“这次我们还将访问荷兰、比利时、瑞典、挪威等欧洲十多个国家,而且,我们的访问舰队也将会在明年停留在南部也门。如果可以,我希望可以由它们来保留德国在海上的血脉。”
威廉二世猛的一激灵,似乎对方完全的不看好德国,难道,真的是没有办法了吗?
他也清楚,只要外部贸易的彻底断绝。德国的内部动乱就会开始。
李秉衡已经下令回撤华工,在德国的华工已经达到了135万,分批撤回的话需要好长时间。
“我希望我们可以在东普鲁士打造一个工业基础,然后,拥有复兴的机会。等到社会革命党人无法驾驭权力的时候,希望他们会想到我。”
威廉二世显然很明智,知道一旦内乱,社会革命党人将会不可替代的分享最大份额的政治权力。
“在此之前,我希望可以跟协约国决一死战,只要有任何的希望。”
他为自己打着气,但是并不管用,他也清楚,即便中国与南华都加入同盟国,也无法避免德国的败亡。
接下来的商谈,都是关于善后,包括东普鲁士的安置,以及德国战后的处理等等,即便威廉二世不想这些,但是,只要能够保留复兴的希望,暂时的沉沦是必要的。
李秉衡与徐锡麟一直在柏林逗留到了圣诞节,享受了一个极为特别的圣诞节。
12月29日,他们才重新启程,赶往荷兰与比利时。
威廉明娜女王在中国受到了良好的招待,这次,轮到她来当主人,当然愿意热情的招待。
即便关心德国的战事,但是李秉衡依然兴致勃勃的在荷兰充当贵宾。
虽然过去南华与荷兰几度争战,但是随着贸易往来的兴旺,关系也开始出现转变,并且开始密切起来。
之后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几国,李秉衡希望加大与这几个国家的贸易往来,形成一个隐性的贸易集团,用来对抗战后的萧条。
1922年1月15日,正在冰岛访问的李秉衡得到了消息,土耳其退出了战争。
停战条约内容大致如下:达达尼尔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完全开放予各国船只。协约国可以徵用奥斯曼帝国的商船、海港、铁路等设施。奥斯曼帝国须和其他同盟国断交,德意志帝国及奥匈帝国的官员需於一个月内离开土耳其。奥斯曼帝国需解散其武装部队,并将其战舰移交协约国。如帝国东部省份暴乱,协约国可进兵占领之。协约国亦可在认为本身受威胁时派兵进驻土耳其的军事重镇。奥斯曼帝队需退回1878年柏林条约所规定的边界。
不出李秉衡所料,协约国这是恨透了土耳其,想要彻底的让这个国家万劫不复了。
协约国终于可以畅通无阻的进入黑海,接下来,中国只能选择观望战争了。
在访问了西班牙等国后,李秉衡与徐锡麟前往南华非洲殖民地,这变成了一次旅行,因为在非洲,他们可以尽心的狩猎,享受异国风情。
而奥匈帝国苦苦挣扎的同时,德国也没有放弃胜利的希望。
鲁登道夫的计划设想在索姆河上实施一次大规模突破,如有必要则继之以一连串强有力的进攻以扩大战役,消耗并瓦解厌战的法军和英军。
当春天来到法国大地上那片狭长的弹坑累累的战场时,德国似乎打了鸡血一般,发狂般的发起了进攻。
在沿索姆河的英国各集团军右翼,部署了71个德国师,2500门大口径火炮,在第二次索姆河会战时,德国的进攻矛头直指英军战线的南翼。
德军的突击以3个集团军为前锋:刚打过卡波雷托战役的冯?贝洛指挥的第17集团军,第2集团军和从东线调来的由冯?胡蒂尔指挥的第15集团军。
短促而密集的炮火准备,徐进弹幕射击,绕过坚固据点,大部队的渗透和持续不断的向前运动,是此次突击的特征。鲁登道夫希望打破英军防线,北上向海洋推进,席卷英军侧翼各集团军。
英法美联军都知道这次事关重大,德国佬是要拼命了,但是他们低估了德军实力。
英军也受到后备队不足的限制,劳埃德?乔治他坚持把庞大部队留在英国本土,由于补充人员为数不多,英军不得不尽量的仰赖美军。
不过,在马其顿战线与土耳其战线面临决定性的胜利之时,协约国君度显然没有办法在西线集中太多的兵力,这是德国的机会。
1922年2月3日黎明前,在一条从拉巴瑟到拉费尔的44英里的战线上,进攻开始。
英军炮兵连遭毒气袭击,停止炮击,高爆炸药使堑壕内受到困扰,烟雾对进攻的妨碍甚至超过对方的抵抗;德军在四天之内推进了14英里,这是过去一年中不断后退后,第一次有力的反攻。
到3月15日,德军重新到达佩罗纳,一年前他们撤出的这块满目疮痍的土地,如今又回到了他们手中。
亚眠的重要铁路枢纽受到了威胁,英法军从战线的其它地段抽调几个师,十万火急地把它们调往索姆河。
如果李秉衡看到现在的军事地图,他将会轻易的辨认出,这与后世的索姆河战役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巴黎,一次突然爆炸炸死了许多人。紧接着又是几次爆炸。开始人们以为是空袭,但很快就得知是德国人使用一种特殊的远程火炮轰击这座城市。这门火炮从70到80英里之外的阵地上将8英寸的炮弹抛掷到法国首都。
3月28日英军的顽强抵抗打退了德军,索姆河之战于4月5日告结束,亚眠仍在联军手中,突破口已被当时可供使用的大部分预备队弥合。劳埃德?乔治和帝国参谋长亨利?威尔逊将军要找一个替罪羊。他们不顾海格反对,以亨利?罗林森将军取代了第5集团军司令休伯特?高夫。这一仗双方得分相近。
英军损失约16万人,包括9万人被俘,他们的士气和损失7万多人的法国盟军的士气都受巨沉重的打击。德军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他们恢复了原先的努瓦荣突出部的大部,而且距亚眠只有7英里。但是他们也迫使协约国做到了长达四年未能做到的大事:建立协约国统一的司令部。
接下来的战事,将会更加的激烈,而德军也很有可能要在陆战上吃亏。
只要再陆地上受到挫折,德国就会想到公海舰队的孤注一掷,只是,李秉衡并不希望德国真的彻底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