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谁主苍穹(三)
不过突击曼昂岛的印度空军显然并不在于行动的隐秘性,印度空军的突击梯队不仅没有保持电子发射“静默”,而是以强化的电子战机群协同战斗轰炸机群的行动,全面夺取该地区的“制电磁权”。除了俄罗斯的“徘徊者”—苏-32护航干扰型电子战机参与战斗以外,还有2架俄制伊尔-20型“黑鸦”(Coot)电子侦察和无线电电子战机进入战区。
伊尔-20型“黑鸦”电子侦察和无线电电子战机是在伊尔-18型民航机加装电子战设备的电子干扰机。飞机外形与伊尔-18相同,但加装了大量天线罩与天线,其中在腹部装有长10.25米、高1.15米的雷达罩,内装侧视雷达天线;在前机身两侧各有一个长4.4米,厚0.88米的整流罩,内装各种传感器及照相机。在中机身以后的机身腹部装有很多天线与天线罩。
在强大的电子战机群的掩护下,携带着反辐射导弹和精确制导导弹的印度空军的苏-32FN型战斗轰炸机和幻影—2000-5型战斗机群开始寻觅各自的目标。
一般来说一套“维拉”-E型被动雷达系统将由4个地面分站组成:电子战中心即分析处理中心位于基地的中央地带。另外3个信号接收站则分布在周边地区,呈圆弧线形布局,系统展开部署后各信号接收站之间距离在50公里以上。
每个信号接收站使用重型汽车运载,具有灵活部署的优点,接收天线的支架竖起时高17米,占用空间9米×12米,最快时3个人在一小时内即可将天线竖起,并进入监视状态。天线的外形为圆柱体结构,能耗低,可靠性极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达2000小时,运行时可抵御30米
秒的风力。电子战中心部署在箱式汽车内,拥有完整的计算机处理系统以及通信、指挥和控制系统。
此刻曼昂岛上的中国军队的“维拉”-E系统已经进入监视状态,分布在前沿的接收站迅速捕捉到来袭的庞大机群的目标电磁信号后,立即把信号传送到电子战中心。中心利用多站定向交叉等方法测出目标的位置。目标的高度则由捕获信号的接收站来确定,从而对目标进行3坐标定位。
显然印度空军并不奢望中国军队会这样前沿监孔雷达基地会疏于防御,所以印度空军的庞大攻击机群首先打击的将是中国军队部署在曼昂岛周遍的地面防空火力网。在此次代号为“摩揭陀”的突袭行动展开之前,印度空军已经对曼昂岛及其周遍地区进行了长时间的卫星和电子侦察。
类似于地对空导弹阵地这样不断向外辐射电磁波的大型目标群几乎很难进行有效的伪装,所以在突击行动展开之前便掌握了所要攻击的绝大多数中国军队地面防空系统的部署位置。作为中国军队在缅甸北部沿海的前哨,曼昂岛周遍中国军队部署有相当数量的“红旗-2”B型地对空导弹构建其高空远程的防空火力网,机动性较强的“红旗-7”型野战防空系统则担负低空、超低空防空任务。
针对“红旗-2”系列导弹早期型号机动性差、命中率低,易受电子干扰的弱点,“红旗-2”B型地对空导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采用了**燃料储存技术,燃料可以长期保存在弹体中,无须战时加注,使得导弹的发射准备时间大大缩短,为红旗-2型导弹从一种半固定式导弹向半机动式导弹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红旗-2”B型地对空导弹系统由导弹、发射架、62式轻型坦克底盘和制导站等组成。1个“红旗-2”B型地对空导弹营,包括6部发射架及底盘、24枚导弹和1个制导站。导弹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抗干扰能力强,不仅具有迎向攻击能力,还具有侧向攻击和尾追攻击能力。弹长10.84米,发射重量2322公斤,最大速度3.8马赫,射程7-35千米,射高1-27千米,战斗部为高能破片杀伤型,单发命中率73%-92%。
而“红旗-7”型野战防空系统则中国军工在引进的法制“响尾蛇”导弹基础上仿制的一种全天候、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有机动转移方仓和电动越野车两种载车,每个系统上装4枚筒装导弹;配用S波段脉冲多普勒搜索雷达;发射制导系统包括KU波段单脉冲雷达、电视跟踪系统、红外位标器等;采用红外、电视、雷达复合制导体制,全程无线电指令制导,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
面对如此一个严密的防空火力体系,印度空军突入曼昂岛领空的第一批编队将负责攻击和压制那些已由己方信号情报系统定位了的防空导弹,按照作战条令他们将先放过最小攻击高度在1公里以上的“红旗-2”B型地对空导弹系统,因为对于低空飞行的印度空军战斗轰炸机群来说,他们形同虚设。但是当完成了对威胁较强的“红旗-7”型野战防空系统的“清扫”之后,他们将会重新回过头来清除“红旗-2”B型地对空导弹系统,因为这时更多的辅助战机将由高空进入战区。
当由携带着“贝卢加”集束炸弹和“阿玛特”反辐射导弹的法制“幻影2000-5”型战斗机以100米以下的超低空接近目标时,先于他们出发的防空导弹压制小队的苏-32FN型战斗轰炸机在进入中国防空导弹攻击射程之前40~50公里处爬升至500米以上空域,吸引“红旗-7”型野战防空系统开展攻击。而当“红旗-7”型野战防空系统的火控雷达开机,发现这些攻击者之时。苏-32FN型战斗轰炸机所发射其携带的Kh-59M反辐射导弹。
由于飞行高度低,雷达反射截面小,Kh-59M反辐射导弹本身就很难被发现,加上印度空军电子战机群施加的干扰,等到“红旗-7”型野战防空系统发现来袭的目标之时,导弹此刻距离阵地恐怕不足30公里了。如果“红旗-7”型野战防空系统能够在这么短的距离里完成对这种低空小目标的一次设计的话,那么当多架苏-32FN型战斗轰炸机同时发射或单机以短时间间隔发射多枚导弹,则必然有1枚反辐射导弹成为漏网之鱼。而对于“红旗-7”型这样的野战防空系统而言,1枚就足以致命。
而Kh-59M反辐射导弹的战斗部除了采用通常的单一式爆破杀伤战斗部外,还有一种内装多枚子炸弹的子母弹战斗部,用来攻击地面防空导弹指挥车、雷达天线阵运载车等分散配置的目标。
正当印度空军的苏-32FN型战斗轰炸机“高效率”的摧毁着突击走廊两侧密集的“红旗-7”型野战防空系统之时,在距离曼昂岛120公里的缅甸若开山脉西麓的原始丛林之中,中国陆军的FT-2000型陆基反辐射防空导弹正装载在导弹发射筒缓缓起竖。
FT-2000型陆基反辐射防空导弹系统由搜索雷达、导弹、4联装发射车、制导站等组成。采用垂直发射方式,主动雷达寻的制导,主要用于对电子干扰机和预警机进行远距离攻击,但他们并不是今夜的中国地面防空火力的主角。
在轻便的FT-2000型反辐射防空导弹4联装发射车的队列之后,中国陆军的轮式重型牵引车正拖弋两枚置于充满惰性气体储运发射筒内的大型防空导弹进入发射阵地。他们是最大射程200公里,射高0.5至30公里的中国自行研制的红旗-9型防空导弹。
红旗-9型防空导弹是中国真正在防空导弹技术上的飞跃性型号,初期参考的就是家喻户晓的美制“爱国者”防空导弹,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到2004年经过重大技术修改后完成定型。
虽然期间受到引进俄制S-300系列防空导弹的冲击,红旗-9型防空导弹的项目却从未终止发展,这种情况就好像空军引进俄制苏-27型战斗机与自行研制的歼10型战斗机之间的关系。
此刻红旗-9型防空导弹的指挥管制中心内,多个相同的液晶显控台上两具20英寸彩色液晶多功能平面位置显示器(PPI)正全力工作着。通过全新的超大规模集成(VLSIC)32K并行数字电脑的武器控制电脑(WCC)一名军官和两名士兵就能完成整个接战过程。
随着一团团奇异的火光闪烁在若开山脉的低空,中国防空火力的后手全力出击。红旗-9型防空导弹发射方式是双隘装筒式垂直发射,每个防空导弹营有12辆发射车,24枚导弹,能一次控制6枚导弹同时拦截3至6个不同方向的目标,对飞机目标一次使用1至2枚导弹。
FT-2000所用的导弹与红旗-9型防空导弹尺寸相似,但速度可能要慢一些。射程为100千米,最大射高20千米。一个完整的FT-2000营包括一个指挥部和三个连。作为“AWACS杀手
”
FT-2000会先行攻击印度空军突防机群中的电子战机。
1个独立的FT-2000防空导弹连由一个中央控制站和12套发射装置组成,。中央控制站有一套主被动探测器和三套辅被动探测器。主辅探测器成三角形布置,一起确定辐射2-6GHz带宽信号的目标的方位角与距离。这种配置是完全被动的探测方式,依赖于目标的无线电辐射频率。
装有新型毫米波引信、
新型制导控制段和60公斤碎片杀伤弹头的FT-2000防空导弹,还装有一个在飞行过程中调节推力的截止阀,用于延长其射程。制导头在发射前装入目标飞机的无线电频率信号特征,依靠它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跟
踪与拦截。
率先被击中的是苏-32护航干扰型电子战机,随着电子战机的陨落。更多的红旗-9型防空导弹准确的飞向对印度空军已经进入射程之内的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