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意来得不算突然,李钦载穿戴整齐来到前院时,李家上下从李思文到下人丫鬟,都是一副理应如此的表情。

显然大家都猜到了,这是一道封赏敕旨。

李钦载在高句丽立下大功,又付出了惨重代价,李治若是毫无表示,就太说不过去了。

匆匆来到前院,李钦载发现前院正中已摆上了香案,李思文李崔氏崔婕等人都安静地站在香案前。

再看宣旨的人,李钦载笑了。

老熟人,中书舍人崔升,李钦载的大舅哥。

崔升身着绯色官服,手里捧着黄绢,一脸严肃庄重。

李钦载是体面人,上来就热情招呼:“大舅哥,……这些年了还是中书舍人,咋还没升官呢?”

崔升眼皮一跳,见面就扎心,这妹夫还能认?

“本官是天使,李县公请自重,圣旨至,李钦载行礼接旨。”

李钦载在崔婕和李崔氏的搀扶下,面朝太极宫方向躬身行礼。

崔升展开圣旨,一篇洋洋洒洒的官制骈文念得抑扬顿挫。

什么“夙夜小心”,什么“忘身忧国”,还有“惟德是荣”,“庶绩用成”等等。

把李钦载从发明神臂弓以来的种种功绩说了一遍,重点述说了李钦载在高句丽战场上立下的功劳,以及火药火器在东征之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最后崔升语气一顿,接着念道:“……可晋钦载‘辽东郡公’,实食邑千户,赐黄金百两,丝帛百匹,赐长安城官邸一,咸使闻之,钦哉。”

崔升念完圣旨,缓缓将黄绢卷了起来,双手捧到李钦载面前,然后才发现,四周竟一片寂静。

李思文李崔氏一脸欣喜地看着李钦载,崔婕金乡和一众部曲下人也纷纷喜形于色。

封赏晋爵在众人的意料之中,然而当它从崔升的口中念出来,人们还是感到了惊喜。

李钦载只觉得震惊,他猜到李治说的“惊喜”大约便是给他晋爵,毕竟一个二十多岁的郡公,除非是袭父爵,否则单凭个人的能力功劳而晋者,大唐立国以来绝无仅有。

见众人没有反应,崔升咳了两声。

众人这才如梦初醒,人群中不知是谁发出一声欢呼,然后立马止住。

李钦载也咳了一声,朝太极宫行礼:“臣李钦载,感沐皇恩。”

崔升将圣旨递到李钦载手上,目光复杂地看着这位妹夫。

货比货该扔,人家年纪轻轻已爵封郡公,而他,仍是宫里的中书舍人,这辈子除非狠下心割自己一刀,否则升迁怕是没指望了。

李钦载接过圣旨,展开又重新看了一遍,上面“辽东郡公”四个字非常显眼。

李钦载脸上露出了明悟之色。

辽东郡,地处大唐东北,与高句丽毗邻,高句丽也有辽东城,但只是重名,两者并非同一个地方。

不过待到高句丽被灭国后,大唐定会重新划分高句丽的行政区域,那时的高句丽西北部将会划归大唐的辽东郡。

当然,说是辽东郡公,不过是个名分,李治当然不会大方到把辽东郡送给他,正如李钦载以前是渭南县公,也不见得渭南县就是他的。

只是封他为辽东郡公,多少有点政治含义在里面。

敌国还没打下来,你高句丽的西北部国土朕便做主划给了臣子,就问你气不气。

还有就是,辽东郡的地理位置恰好与北方的靺鞨,室韦等游牧民族为邻,而这几个游牧异族,正好是当初乌骨城突袭李钦载的敌军。

李治将郡号封给李钦载,大约也有一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意思。

靺鞨室韦勾结高句丽,背后突袭唐军大营这件事,李钦载没忘,李治也没忘,这件事断不可能揭过去,终归有一日,当大唐腾出手来,该算的账总是要算的。

大唐天子晋爵不是胡乱找个地名就封了的,里面有着深刻的用意,晋李钦载为“辽东郡公”,大约也是李治挠破了头才定下的。

念完了圣旨,崔升这才挤出一抹微笑:“恭喜李郡公了。”

李钦载端详他的表情,道:“大舅哥,你再真诚点儿,你现在笑得比哭还难看……”

崔升笑容一僵,哼了一声,索性连笑容都欠奉,转身傲娇地离去。

崔升走后,李府下人终于毫无顾忌的发出欢呼。

“五少郎晋郡公了!”

“再过不久,五少郎兴许会被晋国公,真正的一门双公,李家家业兴矣!”

李思文老怀大慰,捋须笑着望向李钦载。

李崔氏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狠狠揪了揪他的耳朵,给了他后脑勺一记巴掌,随即又心疼地抚摸。

崔婕和金乡一左一右搀住他的胳膊。

“恭喜夫君,晋爵郡公。”崔婕眼中柔情蜜意仿佛能掐出水来。

金乡也抱着他的胳膊,轻笑道:“恭喜夫君步步高升,爵位咱家已经够了,以后夫君万莫再领军出征了,好不好?”

李钦载如同渣男提上裤子发誓:“好好,我答应你们。”

李崔氏看着儿子和两位儿媳,愈发欣喜不胜,笑道:“爵晋郡公,但咱家人丁实在太单薄了,钦载伤愈后,你们还要多努力才是。”

二女羞涩地垂头,轻轻嗯了一声。

李钦载心中一动,自从受伤后,他已数月未行襄王之事矣,憋得有点难受了,虽然身体不允许,但……她们可以自己动啊。

扭头望向崔婕,多年夫妻,终归有默契,崔婕很快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了不善之意。

崔婕红着脸凑到他耳边悄声道:“夫君不要想坏事,你伤愈之前还是老实点吧,妾身和金乡都不答应。”

“我有一个体位问题,晚上欲与两位夫人共同探讨……”李钦载正色道。

“呸!想都别想!”崔婕断然拒绝。

……

李钦载刚回长安,许多权贵子弟和亲朋好友尚不知道他回来的消息,第二天,李钦载晋爵郡公的消息便传遍了长安城。

长安皆惊,霎时间无数权贵高官登门拜访。

英国公府多年未曾如此热闹过了,从上午开始,国公府的侧门便大开,吴管家临时充当知客,站在门外大声宣呼,某某国公至,某某开国侯至,某某宰相至等等。

宾客都是高官显爵,非常识礼数,绝不会空手上门。

看着冗长的礼单,李钦载眼睛都放光了,被李治晋为郡公的那一刻,他都不曾如此激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