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跟不上的人必将成为落伍者,必将被历史所淘汰。”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把握时代发展潮流,是一切进步事业产生、发展和壮大的根本原因。古人云:“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面对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领导干部如果不抓紧改变工作思维、理念、方式、方法等,仍然习惯于旧式思维,沉浸于传统观念,依赖于惯有路径,往往只会踏步不前,很难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更不可能拿出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就难以适应时代形势,就容易被淘汰。

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身子进了21世纪,脑袋还在20世纪,看不到新发展、新理念,不研究新形势、新问题,把自己当成“绝缘体”;有的吃老本、凭经验,干工作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有的对新生事物既想又怕,畏首畏尾、顾虑重重;有的拒绝改革创新,封闭保守、墨守成规,把新兴的东西当成自己的“对立面”;等等,如此势必落后,最终贻误事业发展。

领导干部岗位重要、责任重大,只有始终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求新求变、随机应变,不断提高改革创新本领,才能看清大局大势、紧跟时代步伐、准确预测未来,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出新思、闯新路、创新绩。

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自然界的进化、人类社会的变迁,乃至人的思维变化,都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破旧立新的发展过程。领导干部一定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积极求变。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礼记·中庸》中说道:“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就是说,变化就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变化是自然界生生不息、循环发展的轨迹。

世界无时不在发生变化,宇宙在变、地球在变、国家在变、社会在变、时代在变、形势在变,每个人也每时每刻在变,各种新名词、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可以说“变”贯穿一切,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世界因变化而精彩纷呈。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就没有新意,整个世界都将千篇一律、索然无味。

敏于知变,积极应变。从事领导工作,既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局势,又要应对纷繁复杂的具体人和事,工作的地点、内容、对象、目标、任务、要求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工作的时间、空间、条件、情境等都在不断变化,也正是有了变化,积极应对变化,事业才出现新的机遇、新的生机、新的突破,才能不断发展。

正因如此,领导干部面对新任务、新问题、新矛盾,如果思想观念还保守陈旧,还“穿新鞋走老路”,还照搬照抄、“依葫芦画瓢”,那么工作要想打开新局面、开拓新境界、开创新天地,就是天方夜谭。一定要敏于知变,睁眼看世界、观变化,准确把握规律,善于发现问题,积极分析变化,见微知著、未雨绸缪,不断提高适应变化、预测变化的能力。要积极应变,深入调研,摸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即使情势有变,也处变不惊、审时度势、迅速反应。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任何事情只有顺应时势,积极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实现增益。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因循守旧、安于现状者,终将被时代抛弃。领导干部只有积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顺应历史潮流、紧跟时代步伐,推动事业更好地发展。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机会是留给会创新的人,只有创新才能把握机会”。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过去有效的方法现在未必行得通,过去符合实际的制度现在未必合时宜,过去不可逾越的思想现在则需要突破。

而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讲话年年老调重谈,工作年年“涛声依旧”,问题年年一如往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被贻误,群众美好生活向往成泡影。改革创新才能抓住机遇,抓住机遇才能顺势而为。领导干部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因时而变、唯变所适,准确把握创新、科学推进创新、主动追求创新,在变中求新、求进、求突破,才能不为条条框框所限,不因“没有先例”而困,推进各项事业大有作为。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孙中山先生曾说:“天下大势,浩浩****,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无不善于把握大势、顺势而为。只有遵循客观规律,顺应客观规律,才能抓住机遇,才会大有作为。

识时务者为俊杰。领导干部要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担当重任,就要勇于破除陈规旧俗,克服思维惯性和惰性,突破思维定式和观念障碍,打破路径依赖和利益藩篱,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努力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就要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用创新思维和战略思维审时度势,把握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握大局大势,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借势而起,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推动工作。

因势而谋,应时而动,顺势而为。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事而谋、应时而动、顺势而为”。“势”即事物发展的趋向、规律、潮流。想问题、办事情看“形”比较容易,看“势”则需要点水平。

领导干部干工作,只有善观大势,才能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形势中化被动为主动,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要识历史趋势,树立历史思维,深刻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知道我们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对“过去”有清醒深刻的认识,对“未来”有全面客观的分析和预测。

要识当前形势,坚持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等科学的思维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善于从实际出发去掌握事物发展总体态势,切实把当前形势摸清搞准,从而立足当下知变、应变。

要识民意态势,眼睛向下看、脚步向下走,知道人民群众急什么、盼什么、怨什么,确保制定的政策、措施真正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出自《礼记·大学》,就是说,如果有一天能够获得新的进步,就要每一天都有新的进步,还要继续天天有新的进步。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事业发展永无止境,人生成长永无止境,改革创新永无止境。领导干部无论是干事创业还是个人成长,都必须自觉做到自我革新、日日新、永远新。

不日新者,必日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得过且过,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

我们党正是由于不断加强自我革新,勇于推进理论、实践、制度、文化等各方面创新,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制度、机制弊端,才能始终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在革故鼎新中不断开辟未来。

领导干部只有加强思想革新、能力革新、作风革新,思想上把墨守成规变为与时俱进,能力上把眼高手低变为本领高强,作风上把畏首畏尾变为开拓创新,克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风险,才能知重负重、攻坚克难、行稳致远,这既是忧党、兴党、强党的职责所系,也是个人成长进步的现实需要。

自我革新,才能不断更新。“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他强调,“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

领导干部加强自我革新,就要革除慵懒之气,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时刻保持强烈的自我革新意愿和动力,绝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陷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泥沼。

自我革新贵在持之以恒,要形成自觉“祛尘、除垢、清堵”的习惯,积极学习先进的思想、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知识、科学的方法,大胆改革创新,积极识变、善于应变、主动求变,使自己的思想、能力、作风不断提高,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领导干部要强化创新意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牢固树立“无创新便是过,无创新便是失败”的意识,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创新为己任,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自觉。

要增强创新思维,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封闭思维为开放思维、机械思维为辩证思维、保守思维为创新思维,善于系统地、全面地、联系地、辩证地观察事物,准确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找准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正确方向和科学方法。

要储备创新知识,坚持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勤奋学习,研究一切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科学、新技术,积极借鉴先进理念和工作方法,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努力打造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知识结构,始终保持思想的敏锐性、思维的活跃性、思路的开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