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八章 西征缘由

李明峰刚才交代了伯锡尔该如何写战报,就是担心常胜军和哈密回王的两份战报有不同的地方。

伯锡尔被阿古柏囚禁了起来,他自然不知道具体情况,他所知的全是李明峰转达的。李明峰将整个战局描绘的异常简单和顺利,老李告诉伯锡尔,常胜军出了嘉峪关后,立刻分兵三路,李明峰亲自来打哈密,手下将领去打吐鲁番和迪化。

阿古柏虽然集中了兵力,仍然不是常胜军的对手,常胜军只是一战,就击溃了阿古柏,逼迫其远遁。而常胜军手下的两路大军,一个正在猛攻迪化,一个已经占领了吐鲁番。至于刘铭传重伤,常胜军伤亡近万的消息,老李则根本没有提。

所以宋庆很疑惑,按理说越强调战争难打,才越能立功。但是李明峰却把一场苦战给描绘成了一个简单顺利的战役,宋庆不理解李明峰为什么这么做,所以告辞了伯锡尔之后,宋庆立刻就开口相问。

李明峰对宋庆解释道:“警觉性必须时刻保持,京师里的那帮人对常胜军从来就没怀着什么好心。要不是常胜军的力量强大,让朝廷不敢轻举妄动的话,我们现在不是像苗沛霖一样身异处,就是得像袁保庆一样放弃手中兵力。

这次咱们出兵西征,保定和辽东防守力量就薄弱了。朝廷完全有能力彻底铲除常胜军的根基。朝廷现在所惧怕的,不外乎就是咱们在外的这六万大军罢了。要是让朝廷知道,常胜军吃了些亏,恐怕有些人就会按耐不住了。

如果常胜军遭到重创或者陷于苦战,朝廷再落井下石诏,断了咱们的粮草供应,那常胜军就真是死无葬身之地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给朝廷制造一个假象,让朝廷认为常胜军是百战不败的,是天下无敌的。

这样虽然会让朝廷更加的忌惮和防备常胜军,不过我们也会安全很多。朝廷不会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贸然向常胜军动手的。”

此刻只有蔡宜群、宋庆、李明峰三人和李明峰的两个亲兵统领傅禹、丁藻林在一起,其他人相距都在二十米开外,所以众人也不顾忌被别人听到,有什么都直说了。

蔡宜群听完李明峰的解释,不禁问道:“既然西征有这么多弊端,那我们为何还要冒险西征呢?”

蔡宜群是最早就跟着李明峰了,在洋枪队时期他就是核心人物。蔡宜群对李明峰也算得上是十分了解了,老李这个人是什么人,蔡宜群可比谁都清楚。

要说李明峰是个爱国者,为了保护国土才冒着根据地被灭的风险而出兵新疆,蔡宜群是第一个不信的。蔡宜群知道,老李虽然不像民间和士子之中所传言的那样是个汉奸,不过也决对不是什么大义凛然的民族英雄。

据蔡宜群的多年观察,他深知李明峰是个实用主义者,办事先照顾自己的利益,然后是自己的小集团的利益,再然后才是国家、民族这些。

新疆土地贫瘠,又远离中原,在蔡宜群眼中,这里既没有军事价值又没有经济价值,所以蔡宜群就对李明峰的出兵动机产生了怀疑,此刻正好有机会将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

李明峰闻言,四处望望,看到附近都是自己心腹,索性也就解释道:“新疆战略位置重要,北连沙俄、蒙古,西接中亚,南据西藏。往东,则是中原自古以来,中华都自诩为中央帝国,为世界中心,从这个角度看,新疆自然是偏远之地。不过,要真正从全球看,新疆实际上才更接近世界中心。”

新疆和中亚是欧亚大陆的中心,而现在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都集中在欧亚大陆,所以李明峰称新疆更接近世界中心是正确的。

李明峰看到众人面露不解,知道他们目前对全世界还没有概念,老李一怒之下,索性说的更直白了:“常胜军如今在辽东、保定都有了自己的根基,论实力,已经很强大了,丝毫不逊于湘军,甚至连朝廷也要忌惮常胜军几分。要是我等只求位极人臣,那这等势力已经足够了。”

说到这,李明峰望着蔡宜群、宋庆二人,面带神秘的道:“不过,本官刚满三旬,难道接下来的后半生就要原地踏步了吗?”

此言一出,蔡宜群还好,宋庆直接就是头上冒了虚汗。李明峰说的再明白不过了,现在他已经位极人臣了,但是老李还不想原地踏步,还要更进一步太师更进一步是什么?

虽然宋庆也曾经私下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常胜军确实已经有了能威胁朝廷的力量,李明峰就是想更进一步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不过宋庆可万万没想到,李明峰竟然胆子这么大,当着众人的面就和谈论下午要吃什么一样来讨论造反的问题。

李明峰看到宋庆的窘态,知道他胆子小,不敢轻易探讨这种事。不过这种思想是要时刻灌输的,否则将来真到了要和朝廷翻脸的时候,别再没有心理准备。

李明峰继续说道:“要想有所为,就必须要早做准备。保定距离北京很近,只要需要的话,咱们完全可以出其不意的拿下北京。不过,拿下北京之后呢?”

众人哪敢接这个话头,谁知道常胜军拿下北京之后应该怎么做。众人的表现早就在李明峰的预料之中,李明峰看众人半响没有回应,就自顾自的说道:“不考虑常胜军的因素,如果是洋人再度进攻北京,那么朝廷只有四条退路。

一个是往北再走热河承德避暑山庄,如果洋人逼得急了,朝廷会北入蒙古或者出关到辽东盛京躲避。满蒙向来是联盟关系,朝廷如果到了蒙古或者盛京,可以勤王诏,令南方各大势力入京勤王,然后再召集辽东的八旗兵,再向蒙古王公借兵,共同进兵北京。则占据京城之洋人必灭。

第二个,就是南下到南京。到南京之后,朝廷可以给蒙古、盛京诏,让其从北方兵,然后朝廷再亲自指挥江南兵力北上,南北夹击,共破北京。

第三个就是往西南走四川。这是当年唐玄宗李隆基为了躲避安禄山所走的路线,成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朝廷到此之后,可以组织兵力反攻。

第四个就是往西到西安。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城防之坚固,地势之险要自不必说。到西安之后,朝廷仍然位于中部地区,北可以连接蒙古,南可以调动南方兵力,既可以调动双方兵力,还可以不受制于这两方,这是一条很好的路线。”

蔡宜群和宋庆听了这话,也深以为然,北京一丢,朝廷也就这几条退路罢了。

李明峰继续说道:“现在咱们常胜军占据辽东,如果老子造反,辽东最先变成咱们的地方,朝廷必不敢往盛京方向去。

而蒙古虽然和满清朝廷是盟友关系,但是蒙古各部也只是迫于满清的强盛国力罢了。如果朝廷如丧家之犬一般投奔了蒙古王公,然后还想借蒙古之力收复北京,这可就完全是痴心妄想了。

蒙古人要是有机会攻破北京,入主中原,又怎会听命于满清朝廷?他们只会杀了满洲贵族,然后妄图重新恢复成吉思汗铁木真的荣光。这点连我都知道,朝廷当然更知道,所以朝廷绝对不会把自己放到别人的手掌之中。

同样的道理,朝廷又向来不信任汉人,绝对不会到四川和江南投靠湘军、淮军,那样实际上也相当于把大清的命运托付给了汉人。所以现在来看,朝廷只会走到西安,然后再诏勤王。”

众人听了李明峰的解释,虽然有些心惊肉跳,但是仍然在不断的点头,李明峰分析的在情在理。

李明峰又道:“而且现在的陕甘总督是多隆阿,但南方的两江总督、四川总督、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闽浙总督都是汉人,北方的直隶总督也是汉人,所以朝廷无论如何都不会再让汉人插手到陕甘这最后一块地盘了。

现在很多人没有看明白,实际上胆子要是大点,思路要是开阔一点你就会现,陕甘已经是朝廷的唯一退路了。无论是从势力分部上,还是战略后退上,陕甘都会成为朝廷在丢失北京以后的第一个选择。”

说到这,李明峰面楼冷笑道:“所以我才兵西征,只要控制了新疆,那将来我们在西北就有了一个暗棋。一旦中原出事,朝廷避走西安,嘿嘿……”

宋庆咽了口唾液,有些紧张的说道:“大人,此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啊”

宋庆行事老成稳重,他知道现在常胜军实际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要是李明峰鬼迷心窍,贸然起兵造反,恐怕十有**会是死路一条,再走吴三桂的老路。

李明峰微笑着答道:“放心,我知道时机未到,时机未到”

李明峰当然不是准备现在就造反,他只是将这些理念逐步灌输给常胜军众将罢了。至于宋庆和蔡宜群,老李可不担心他们会去报信。

先这两个人和李明峰私交很好,李明峰相信凭自己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有两人的人品绝对不会做出告密的事情。

其次,两人都是常胜军将领,如今位居总兵,看样子马上还要更进一步,两人知道,跟着李明峰走,未来肯定前途无量。要是去告密,朝廷能给他们的不见得比老李给他们的更多。况且蔡宜群、宋庆也都是精明人,他们知道,就是告密恐怕朝廷也会杀了告密者,然后将事情通报给李明峰。

这就是政治,因为朝廷即便知道李明峰造反,也不敢对常胜军起攻击。实际上,朝廷也一直在把李明峰当成一个潜在的反贼来对待,是否告密都无碍朝廷战略。而朝廷接到密报之后,恐怕为了防止李明峰惊惧之下立刻难,也会将告密者送交给李明峰,以求稳住常胜军。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还有一点,那就是老李的情报组严密监控着各大统领的家眷,要想告密,先得转移自己的家眷,否则即便能告密成功,一家老小也没了,太不值了。老李从各大统领的家属情报上,就能得出是否有人背叛自己的推断。

当然,这都是以防万一的招数,李明峰还是认为宋庆和蔡宜群决不是那种告密的小人。

至于是否造反,李明峰心中也没有定论。但是老李知道,自己决不可能长期保持现在这种权臣的状态。天下逐渐安定,湘军、淮军、楚军都进入了裁兵的阶段。因为贸易口岸的开放,朝廷税收逐渐增多。

现在就连阿古柏这个小人物都用上火器了,朝廷军队的全面现代化恐怕也不会远了。如果老李原地踏步的话,多则十年,短则五年,朝廷和常胜军之间的力量对比就会生明显变化。到常胜军的力量对朝廷构不成威胁的时候,就是常胜军覆灭之日

李明峰无法阻止朝廷的日益强大,而且因为政治、地盘和人口上的完全不对称状态,常胜军的壮大脚步也注定了要远远慢于朝廷。

正所谓,官逼民反。当然,这各词用在李明峰身上很不合适,不过却也能表达出李明峰的被动状态。老李必须在朝廷没进入快展轨道之前,或者推翻他,或者彻底控制他。无论是那种,都避免不了和朝廷的开战。

李明峰主动揽起西征的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在更大程度上却是为了为将来的战争做战略准备。当然,老李还有一个没好意思直接对蔡宜群、宋庆说出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