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一章 再战

却看杨嘉一拱手道:“在下不愿和官场上的人有所交往,这位大人自去便可,杨某还是先回山寨了。”

杨嘉说完,头也不回便翻身上马,带着数千喽啰,远远去了。

刘铭传见状,也不阻拦,他知道这种人就是这种性子,宁愿在水泊梁山当土匪,也不愿受到招安做官兵。在某些老百姓眼中,他们是凶顽至极的土匪,可是在江湖人眼中,这才是好汉子。

此刻距离回子们撤退已经有半个小时了,刘铭传害怕阿古柏再度来袭,连忙带兵迅速撤退。

行军一日之后,刘铭传才遇见李明峰的主力。刘铭传这次脸可丢大了,常胜军“常胜”的名号败在了他的手中。

“太师!”刘铭传见到李明峰之后,立刻跪了下去,语带哭腔。

此时刘铭传身上缠的全是破布条子,用来勉强的制住伤口流血,破军服上全是血迹,满脸烟尘,这样子,说有多狼狈就有多狼狈。

李明峰走上前去,将刘铭传扶起,语气沉重的说道:“起来吧,赶紧到后军包扎一下,你所带兵马交由第一团团长带领,全部带回嘉峪关休整!你就留在军中吧。”

李明峰自然早就知道了前方战败的消息了,所以对刘铭传此刻的狼狈样也没感到太过吃惊。这剩下的六千来人,多多少少都带点伤,就是身上没伤的,士气也受到了影响,所以李明峰让他们暂且回去休整。

至于刘铭传,老李可知道他的性子,在这种情况下,他手底下死伤了近半的弟兄,他是绝对不会回去休息的。所以李明峰让他在军中先行治疗,随军继续征战。

这一战所受损失,是常胜军建军以来损失最大的,要不是那个玉努斯江最后撤围跑了,刘铭传一伙十有八九就要全军覆没。

李明峰召来对当地军情、民情十分了解的探子,询问玉努斯江的问题。经过探子讲解,李明峰终于明白了个大概。那玉努斯江本来是浩罕国大将,去年夏季,浩罕国重镇塔什干被布哈拉汗国攻破,玉努斯江带领七千残兵向东逃窜,到新疆投奔了阿古柏。

实际上阿古柏入新疆,也是奉了浩罕国的埃米尔之命,虽然现在阿古柏已经有自立之势,但目前他名义上还是浩罕国的大臣。而且阿古柏上面还有个傀儡大汗“圣裔”卡塔尔勒,阿古柏从理论上讲,也只是卡塔尔勒手下的大将罢了。所以玉努斯江和其地位平等,不存在君臣关系。

玉努斯江到此处之后,其麾下有兵马七千,比阿古柏少不了多少。再加上从浩罕国又不断有被布哈拉汗国击败的残部前来投靠他,所以玉努斯江的势力逐渐的已经成了新疆仅次于阿古柏的势力。

现在的新疆大汗“圣裔”卡塔尔勒也不是个安分守己的家伙,他不甘心当傀儡,所以正有意无意的拉拢玉努斯江,希望能借玉努斯江的力量对抗阿古柏。

不过,阿古柏却是外界承认的新疆统治者,虽然没有名分,但是英国和沙俄的使者,只和阿古柏谈判,根本不理什么圣裔。

阿古柏自然也知道玉努斯江不甘在他之下,但是阿古柏还舍不得放弃玉努斯江手下的人马,所以阿古柏只能选择用列强的武器武装自己的嫡系部队,然后借以对玉努斯江形成军力优势,然后再靠强大的军力压制玉努斯江,逼迫其不得不臣服于自己。

这次的埋伏战,注定是苦战。正所谓困兽犹斗,更何况素来悍勇的常胜军了。阿古柏知道,要想彻底消灭敌军,那自己一方所受损失一定也不小,所以这仗就被阿古柏交给了玉努斯江打了。阿古柏准备借这一仗来消耗玉努斯江的实力。

玉努斯江打倒后来,发觉常胜军太过顽强,又有杨嘉的援军帮助,即便能胜,那肯定也是惨胜。玉努斯江自度,要是自己的部队受损太过严重,即便取得了胜利,也免不得遭阿古柏的毒手。

所以玉努斯江出于爱护自己的羽翼打算,临阵退缩,网开一面,放刘铭传逃脱。

李明峰听了探子对玉努斯江的分析之后,不禁点了点头,低声道:“恩,有点意思。”

老李敏锐的发觉,玉努斯江和阿古柏之间的矛盾是常胜军可以利用的地方。从这一战就能看出来,阿古柏可要比长毛难对付的多,军队勇悍,武器精良,要是不采用点计谋,恐怕胜负还真难料。

不过,李明峰却知道,现在可不是离间敌军的时候。因为只有外部压力足够强大的时候,敌人内部才会分裂。老李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要先给阿古柏点颜色看看,让他知道常胜军的“常胜”之名可不是随便起的。

这次有了经验,老李不敢大意,命令左右两翼的李秀成和司马平带领忠义军靠近中军,然后五镇人马才共同前进,直逼哈密城。

又行军了两日,李明峰率大军抵达哈密城。此时刘铭传身上的伤口基本都结疤了,他力排众议,纵马上前,再度叫阵。

“阿古柏出来,爷爷要再会会你!莫要像那缩头乌龟一般!”刘铭传骑着战马,提着战刀,在城下往来纵横,不停叫阵。

阿古柏和玉努斯江还有其余的十余个回子大将都站在城头,看到刘铭传在那叫阵,阿古柏道:“阿卜杜拉,你去对付这个清将。”

阿古柏自恃身份,不肯下场,所以就派了一个厉害的大将前去。这回子大将得令之后,上马提弯刀,开了城门,单枪匹马杀了出去。

刘铭传见状,破口大骂,单要阿古柏出来对战。但是那阿卜杜拉也不懂得汉语,看刘铭传在那破口大骂,只当是骂他,也是大怒,纵马前冲。

既然冲了上来,刘铭传也不能不和他战,老刘心中想到,先三招两式的砍了这个回子,然后再叫阿古柏。于是刘铭传就提刀和这阿卜杜拉交战在了一起。

但是这一交战,刘铭传发觉对方膂力很大,招式也十分精巧,是个难得的敌手。两人翻翻滚滚战了三五十招也没分胜负,最后看的李明峰都跟着着急了。

此刻李明峰率领五万大军,将哈密东、北、南三面都给包围上了,只留西门给阿古柏逃命用。老李估计,阿古柏在城内大概有三四万兵力,要是逼得急了,恐怕会给常胜军带来比较大的损失,所以老李围三缺一,让其反抗不太激烈。

常胜军千门火炮都在城外架上了,老李就等着刘铭传杀个回子大将,给己方提提士气,然后就下令开炮攻城呢。但是谁能料到回子这么扎手,打了半天都未露败象,反倒是刘铭传有些着急,手下的招式略见散乱。

李明峰见状,不禁高声道:“擂鼓,助威!”

众军闻令,立刻擂鼓,随后数万大军,喊杀声不绝,都在给刘铭传助威。刘铭传得此鼓声,血气上涌,心中暗道:“若是连这个回子都杀不了,我刘铭传活着都不如死了!”

老刘心下一横,招数立刻变狠,几乎招招都是以命换命的打法。阿卜杜拉一见,也暗呼不妙,没人想死,尤其是他家里还养着七八个老婆呢。别说是刘铭传要和他换命,就是大清皇帝要和他换,阿卜杜拉也不能换啊!

刘铭传变招之后,阿卜杜拉立刻转为守势,被逼的处于下风。城上的阿古柏见了,心中也是焦急,但是也没有办法,只能下令大军呐喊助威。

两人又战了十几招,阿卜杜拉好几次都要被刘铭传的拼命招数砍到,气的阿卜杜拉用塔吉克语大骂道:“大爷不陪你这个疯狗玩了!”

骂完之后,阿卜杜拉立刻一招逼开刘铭传,转身拨转马头就要逃命。但刘铭传岂能容他跑掉,不过阿卜杜拉的马却块,片刻间已经和刘铭传拉开了至少五六米的距离,刘铭传再想追,就靠那中原驽马,也绝对是追不上对方那汗血宝马的。

刘铭传情急之间,大吼一声:“吃老子一刀!”

随后刘铭传就将手中重达七十斤的大砍刀抛出,这七十斤的砍刀,在刘铭传的全力一掷之下,如同箭羽流星一般,转瞬间就飞跃了这五六米的距离,直达阿卜杜拉背后,对准了他的心口。

阿卜杜拉也是一个老将,听到背后风声,知道不妙,连忙侧身躲避,但是他却躲闪的有些慢了,刘铭传这一抛,将刀刺进了阿卜杜拉的左臂。

“啊!”阿卜杜拉一声惨叫,随即跌下马去。汗血宝马起码高有两米多,现在又是处于高速冲刺状态,阿卜杜拉落地之后,立刻摔的昏迷过去。不省人事。

刘铭传纵马上前,到了阿卜杜拉附近立刻一勒马缰,刘铭传的坐骑顿时抬起了前蹄,随后又重重的落下,狠狠的踏到了阿卜杜拉身上。

这一踏,只听“咔吧”一声,阿卜杜拉胸前立刻就凹了进去,口中鲜血狂喷,眼见得是活不了了。刘铭传跳下马去,从尸上拔出自己的战刀,然后砍下阿卜杜拉的人头,再翻身上马,将人头高高举起。

这一个过程,说来长,但是实际上只有十几秒的时间。常胜军众人看到刘铭传刀砍对方大将,顿时欢声雷动,士气高涨。

刘铭传继续叫阵道:“阿古柏出来,这个小回子就是给大爷祭刀的,还不够看!大爷要和你比划比划,看看你这娈童有没有点男人的力气!”

阿古柏和刘铭传交过手,知道两人就是在伯仲之间罢了。刚才阿古柏亲眼看到了,刘铭传现在是玩命打法。阿古柏自度,两人即便正常交手,自己都没有十足胜算,如果对方继续这么玩命,那自己可就真没有取胜之法了。

正所谓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阿卜杜拉就是硬的,手下有真本领,但是他却爱惜小命,不肯玩命,首先就怯战了,这才给了刘铭传可乘之机。阿古柏也是硬的,不是不要命的,所以他也不肯下场和刘铭传对阵。

“谁去下去杀了这个清狗?”阿古柏环视了身旁的众将一圈,然后问道。

不过众人都看到了刘铭传的那股子狠劲,谁敢上前。阿古柏连问三遍,都没一个人肯下城应战。

李明峰等了十几分钟,看到刘铭传都没叫到敌人应战,心中暗喜,连忙下令道:“回子已经被杀破胆,无人敢应战!大家伙开炮攻城,**平诸回!”

众军闻令,立刻装弹开炮,片刻之间顿时千炮齐发,大地动摇。

阿古柏看到常胜军开始填装炮弹,下令道:“哼!咱们也开炮!让这帮清狗长长见识。”

常胜军那边刚一开炮,城头之上也推出大约三四百门火炮,炮口乌黑,正对着常胜军。片刻之后,城墙上也炮声隆隆,炮弹如雨。

城上刚开一轮火炮,其中就有数枚炮弹落到李明峰所在的中军大帐附近,最近的一枚炮弹都落到了老李十米远的地方,溅起的泥土都沾到了李明峰的衣服上。老李手下的一个亲兵当场就被炸死,死状惨不忍睹。

“我操!”李明峰见状,脸色发白,忍不住骂了脏话。

老李这边还算靠后的,其他常胜军各部更是惨,炮弹直接落到人群中,不少人当场就被炸城碎肉。

李明峰见状,气的目眦欲裂,破口大骂:“妈的,这哪里是土炮,这摆明了西方先进火炮!”

李明峰一直认为,对方应该没有重型武器,即便有,也是一些土炮罢了,论射程和精确度,远不如常胜军。而且土炮都笨重,很难移动,回子们不可能带着土炮来打仗,至于哈密,小城一座,原本城内修建的土炮都不到二十门,还是百年前乾隆爷征讨新疆的时候修建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但是这一交战,老李才发觉自己错的多离谱,看那黝黑的炮口,明显是西方的先进钢材铸造的,看那射程和精确度,只比常胜军的火炮高。就是欧洲诸国,也只有英、法、普三国可以铸造的出。就是那沙俄,也没有这种技术条件。

先不管其他,李明峰命令中军大营迅速退后两百米。等到十几分钟中军大营重新驻扎完毕之后,老李才发现,常胜军的火炮部队损失惨重。

因为是炮轰城墙,所以火枪部队距离城墙很远,而火炮部队则距离城墙大约三四里。这短短一阵的炮击,竟然让常胜军的火炮部队损失了一成人马和火炮。

“撤退!”李明峰知道事情超出了自己的预估,连忙下令道。

老李命令一下,步兵迅速结成阵型迅速靠近,炮兵则推着火炮迅速退后。看到常胜军放弃炮轰哈密,阿古柏却不依不饶,继续对着城外猛轰。常胜军士兵抗着炮火,陆续的撤离,期间又有不少人中弹。

看到常胜军快要撤出火炮射程之外的时候,阿古柏下令道:“骑兵们,上!”

随后哈密的城门大开,阿古柏的精锐嫡系龙骑兵迅速出击。负责断后的是蔡宜群,他此刻不慌不忙,命令士兵排成阵势,进行排射。

常胜军的骑兵,绝大多数都在刘铭传麾下,此刻蔡宜群、宋庆统领的两万人都是步兵,要是逃命,肯定跑不过骑兵,只能选择作战。

不过,常胜军此刻还占有兵力优势,在蔡宜群的指挥下,两万步兵有条不紊的按照往日培训内容进行射击。阿古柏本以为龙骑兵一出,常胜军就得兵败如山倒呢,哪知事情完全不是他预料的那样,一万龙骑兵杀出去之后,没等和常胜军接战,就先倒毙了一两千骑。

这完全是常胜军经过正规培训的结果,只有在复杂情况下,正规的军事教育就会显现出威力来。又过了片刻,回子骑兵又被击毙上千人。

但是在死亡这些骑兵之后,他们也杀进了常胜军的阵势之中。杀入阵中,就是肉搏战,常胜军士兵靠在外围的,继续进行瞄准精确射击,和回子骑兵纠缠在一起的,则用刺刀进行肉搏。

但是回子们毕竟使用的是大弯刀,比刺刀要好用的多,在这种拼杀中占据武器上的优势。不过这时,旁边鼓声阵阵,原来是两翼的忠义军杀了过来。

此刻龙骑兵杀进来之后,本想靠着肉搏战的优势来屠杀步兵呢,但是没想到两侧还有专门等着进行肉搏战的忠义军。

李秀成和司马平自从归降李明峰之后,还没有合适的时机表现自己,这次可算抓到机会,他俩那是豁出去了,亲自提刀上阵,和回子们杀到了一起。

忠义军原本六万人马,经过裁军才变成的两万,那所剩的士卒之精锐,就可想而知了。再加上常胜军这面占据了绝对的兵力优势,甫一交战,阿古柏的龙骑兵立刻就陷入了重围。

阿古柏在城头上看的清楚,心中大惊,这一万龙骑兵是他的主力部队,可万万损失不起,连忙下令道:“击鼓,全军出击!”

PS:说几句题外话,对杨某没兴趣的可以不看。

昨天忽然看到几条关于分析杨某案例的文章,心中有所感,才有上一章。随后书评区出现了很多留言,首先大家都有各自立场,都有每个人的道理。

当然,也有那没啥智商的,把一个案件变成了地域攻击,啥本地人、外地人的。啥吴国人,中国人的。这就不提了,没啥反驳价值。

杨某这人,首先是死定了,那是肯定的。他智商肯定也正常,他到公安局去连伤十几人,肯定知道自己是死路一条了,他也没想跑,他就是去送死的。有网友说啥他为了多要点赔偿,我绝对不认同这点。从他为了一口气就舍了一身剐来看,这人不是个财迷。

有个ID为不会游泳的朋友的观点我很赞同,他分析的很对。

咱换个角度说,假如你是杨某。你没有犯什么法,然后被抓,再被违规审问。你会怎么做?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上告,一个是服软。

如果你服软,那天下太平,你是顺民一个。

但是杨某脾气倔,他和你不一样,他相信国家,相信法律,相信正义,他选择了上告。

上告之后,结果很简单,没人把你这点事当个事。说实在的,在中国的现今国情之下,警察违规抓人、打人的事情比比皆是,杨某能不缺胳膊不缺腿的出来,就算运气好的。

面对上级机关的不管,你还有两个选择,一个还是当顺民,服软。既然都不管,那俺就认了吧,不就是被警察误抓了吗,多大点事。被警察打死在里面的每年都有多少起,俺算运气好的了。

但是杨某却没有服软,他因为相信公正,相信法律,所以当所谓的公正和法律都成了狗屁的时候,他就极度愤怒了。既然没人管,那老子自己想办法。路不平有人踩,事不平老子自己处理。于是就上演了血渐公安局一幕。

我想起了一句话,匹夫一怒,血渐七步。说的不就是这么回事吗!

有人说他偏执狂,也对,因为他太坚持真理了,他认为既然自己没错,那国家就应该给个说法,就得赔礼道歉。这个世界,坚持某一件事的,那就是偏执狂,就得死。

当年被打死的孙志刚也是这样,就是不肯服软,结果就被生生打死,他也是个偏执狂。其实布鲁诺、李大钊等人也同样是偏执狂,要是早点服软,何至于死?

不过,这个世界还是有人有那股子血性的。要我服软?难!

当然,死去的警察也是无辜的。但就像我说的一样,林冲、武松、鲁智深在水泊梁山之上,多次击败了高俅,大家看着这段小说连连喊爽。

可大家想过没,高俅虽然被击败了,但他连跟头发都不掉。可是死的数万人马,那都是替国家守卫边关的人民子弟兵啊。由这个角度看,那帮所谓的梁山好汉,也不过是偏执狂罢了,只有宋江才识时务,及时归降,接受招安。

其实,替杨某鸣不平的,就是希望国家能有个正常的制度,事不平,国家必须要管。国家不管,小民百姓除了顺从之外,就只能把刀自争了。正所谓的“逼上梁山”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