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第六十二章)

“奥”,指房子里供奉神灵的地方。古时候,人们认为房屋的西南角是神灵之所居,是风水宝地,所以一般家里的老人会住在那里,称为“奥”。“道”,是化育万物之地,是善于追寻之人的宝藏,也使得不善于追寻之人得以保全。

美言可以换来尊重,美行可以使人成长,既然人是可以改变的,为什么还要放弃不善之人呢?所以才会有天子、三公,他们的职责就是教化万民,使人向善。就算是四匹马拉着的巨大美玉,也不如教化百姓使之成为有用之才来得宝贵吧?

古时候为什么以教化百姓为贵?不就是因为百姓受到教化,可以免除罪过,成为有用之才吗?所以,这才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情啊。这是老子的教育观,以人为本,不抛弃,不放弃,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老子是把百姓当刍狗的人,怎么又唱起了高调呢?这可不是什么高调,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最有效的治国之道。春秋时期,中国人口大概就是千万,那时候真的是地广人稀。我们看当时地图,上百个国家,密密麻麻、满满当当,就误以为当时中国也像现在一样,人满为患。但是你仔细看,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哎,当时的国家怎么没有国境线呢?所谓国家,就是在地图上标了个名字,有那么一两个城,其他就什么都没有了。

你以为是年代久远,国界不可考吗?并不是,而是那时候的所谓国家,根本就没有边界。没有边界就不怕被别的国家侵占领土吗?还真不怕,当时有的是无主之地,国与国之间是大片的荒山野岭,别说人了,连路都没有,这种地方谁会担心被别人侵占?恐怕花钱请人侵占人家都不去,因为占不住嘛,去了也只能被饿死。

这种条件下,人就成了最重要的资源。有了足够的人,才能去开垦荒地,扩大生产。那时候,一个大国也就几十万人,小国只有几万人,怎么才能充分利用这点人就成了首当其冲的问题。每个人必须辛勤劳作才能吃饱穿暖,也必须与人为善减少内耗,才能实现增长。所以,君主们没有资本挑肥拣瘦,必须尽其所能地教育好每一个人,一万人的小国,一个人勤劳还是懒惰,里外里就差出去万分之二了,影响是极其显著的。

从成本考虑,教育一个人比生养一个人成本还是要低很多的。生孩子本身就有风险,难产的话反而还少了一个人。生了孩子就要养育,又是十几年的投入,不光孩子只吃饭不干活,大人也得花时间照顾,里外里劳动力减少的可不少。投入这么大增加一个人口,万一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呢?有那么几百个“废材”,没准一个小国就亡国了。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把教育抓起来才行。

我们今天了解这些,除了图个新鲜,对指导现实生活有什么帮助呢?作为父母,如何重视子女教育,都不为过。当然,在当代中国,这事好像就用不着操心了。不过态度虽然个顶个模范,但关注点不能只放在结果上,更应该放在方法上,放在过程上,就是老子所说“美言可以市尊”和“美行可以加人”。

作为公司的老板,员工教育也是个大问题。我们先不说那些高大上的东西,就算个小账。招聘一个员工需要多少成本?下载简历需要钱,面试需要时间,整个过程需要投入人员来协调。入职之后,真正上手得几个月,适应公司氛围、融入环境得小一年,达到高产出之前实际上我们一直都是亏本的。如果这个人干一年走了,再招一个,是不是就彻底亏了?不光亏了,而且亏大了。

一个小公司,也就那么几十人,分到一个部门可能就几个人,其中一个掉链子,影响的就是几分之一,公司能承受得了这种损失吗?所以,越小的公司,重新招人的成本就越高,对人的容错能力也越低。怎么办?只能是教育好每一个人,用好每一个人,把每一个人都培养成优秀人才去独当一面,让每一个人融入公司文化,认可公司,与公司共进退。

现在我们知道员工教育的重要性了,那要怎样教育?就是讲过的嘛。行不言之教,后其身,外其身,搭好台子,支持员工去唱戏,散财聚人,抓大放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