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三娘让安然买田,自然是不怀好意的只等安然上钩,她就会安排人控告安然侵占民田。
安阳郡王府儿媳、太子的堂弟妹侵占民田的名声传出去,太子会不受影响
但这会儿安然不但不准备买,还打算多借点钱,让她买,这让方三娘哪接受得了呢
虽然她不想借,免得让安然白赚钱,但,之前她都将那田地说的那样好了,又说要借钱,现在安然不打算买,她也不打算借了,这岂不是要让安然怀疑了
要知道她敢让安然买田地,就是算准了安然信任她,不会调查那田地是怎么一回事,才敢算计安然的,这要是让安然起疑了,跑去调查,岂不是要出事
于是当下方三娘便继续劝道:“这怎么行呢,多不合适,姐,你也买一半吧,你要不买,那我也不买了,要不然怪不好意思的。况且哪有嫌钱多的道理,你田地再多,也不妨碍这会儿多买点啊。”
她准备拿这个做由头,只要安然不买,她也不借钱了,要实在推脱不掉,到时就只能先借一会儿,等过几天再还回来,说那田地被别人先买走了,虽然那样来回捣腾要麻烦一点,但总比给安然利钱好。
安然道:“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自己买去吧,这是你发现的,就该你发财,我不会跟你抢的。”
安然说的大义凛然,一副方三娘发现的,她绝对不会抢,免得别人说她占妹妹便宜的模样,让方三娘看了不由气恼,想着这方安然是怎么回事,道德感这么高不会是发现了自己的算计吧不,不应该,毕竟自己跟她从没红过脸,她应该对自己一点防备都没有,所以应该纯粹是道德感较高,不想占自己这个妹妹的便宜。
这下没办法了,最后方三娘只得从安然这儿借了两万两,说好一分利。
本盼望安然没两万两银票,哪知道安然最近正准备买个庄子,刚好手头还真有这么多钱,让方三娘想不借都不行,最后只得将那银票拿了。
不过她可不打算真的借,所以不两天,便以自己行动慢了,那田地被人买走为由,将安然的银票还了回来。
这次没成功,方三娘只能继续想办法,看怎么拉安然下水,到时影响太子。
不说方三娘那边准备继续冒坏水,却说安然这边,等方三娘走了,便跑去调查,方三娘说的田地,可真有这么一回事。
田地的事,当然是有的,毕竟方三娘既然要行动,不可能没个目标,就跑去借钱,到时要是没目标,钱借到了,可怎么办
所以安然这会儿一查,就查出来,方三娘准备买田地的地方,发现她所谓要买的田地,根本就是普通老百姓的田地,根本不是谁要卖的,所以这根本就是侵占良田啊传出去安阳郡王府的名声要没了的。
因为要买,所以方三娘这会儿已经在造势了也就是开始抹黑安阳郡王府了朝这些人放过狠话了,说是京中安阳郡王府想买这一块地方,知道安阳郡王府是谁吗那是太子的伯父家,识相的,就不要啰嗦,赶紧拿钱走人,安阳郡王府没直接收了你们的田地,还愿意拿钱买,已经很不错了,你们要感恩baba,已经在当地引起了极大民愤,不知道情况的当地民众,已经对太子心生恶感了,而安阳郡王府,更已在当地成了戏文里反派一般的存在。
安然发现了这么一回事,自然不能让这事继续下去,免得就算没买,到时这一块的老百姓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还会以为太子的伯父家曾经准备强买他们的田地,之后又因不知名的原因没买了,到时就算没搞什么,也要惹一身骚。
安然准备让这事被安阳郡王府知晓,好让他们摆平这个事,但,她不能主动告诉安阳郡王府,免得到时安阳郡王府找方三娘的麻烦,让方三娘受罚,娘家人别不高兴,觉得姐妹间的事姐妹私下处理就行了,不应该这样公开,让外人看了笑话,另外也会影响长宁伯爵府的名声,让他们不高兴。
所以当下安然并未直接跟安阳郡王府的人说,只仗着武功,偷偷去了那个庄子,看那些人在那儿言辞激烈地议论纷纷,便上前道:“前几天路过,听你们说安阳郡王府要买你们的田地,就跑去打听了下,没听说安阳郡王府要买你们的田地啊,是不是搞错了你们不如进城里问一下,反正路也不远,去安阳郡王府问一下也不值什么,对方要真准备强占你们的良田,我可以帮你们去大理寺告状。”
安然这会儿易容成了一个江湖游侠的模样,那些人也认不出来,她是个女人,听了她的话,都觉得有些道理,于是当下那个村子便选了几个青壮出来,去了城里,找到了安阳郡王府,打听这个事。
安阳郡王府因为上下都被安阳郡王和安阳郡王妃敲打过,所以这些人虽是乡下人,门子也没因对方的身份而赶他们走,相反,还听了他们的询问。
一听之下,门子头上的汗都要滴下来了。
他是王府老人,一直住在京城,哪能不知道侵占民田是怎么一回事,一听那些人说,就知道他们说的这个事,是侵占民田,这事要传出去了,王府出事就罢了,只怕太子都是要出事的,于是当下忙将他们迎了进来,让他们不要走,然后他赶紧报告了安阳郡王。
安阳郡王一听,也跟那门子一样受了不小的惊吓,继而便以为又是家里哪个人搞出来的,大发脾气,将上上下下的主子全都召了过来,问是哪个干的好事。
这自然是问不出来的,毕竟没人干这事,就连安然也可以说不知道,毕竟明面上她的确不知道方三娘又没跟她说,准备在哪里买田地,所以她哪知道今天上门的人,就是方三娘准备买的田地主人呢。
安阳郡王再三逐一询问,发现没人做这样的蠢事,就知道这是有人冒充自家,在外面败坏自家的名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