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吴皇后
完颜亮肯定是不会安分的。消停了多年之后,果然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这一日,八百里急报一声惊雷把整个南宋都炸开了锅:完颜亮率兵六十万,亲征南宋!
这些年宋朝久无战事,不光一批抗金的老将纷纷被换,而且将士们的战意也大有衰减,竟然没能守住黄河第一道天险,让完颜亮率兵越过黄河,兵临淮河北岸。
赵构听到这个消息已经慌了,准备带人往海上逃跑,被死死劝阻下来。阿娇听闻了这个消息,先是安抚了后宫的惊慌失措的妃嫔们,以及晕厥过去的韦太后。
阿娇倒不是很害怕。金人不太擅长水上作战,历史上的采石大战就是因为金兵人多船少,再加上宋军的霹雳炮,最后逼得金人起了内乱,完颜亮被金人自己斩杀。
目前虽然黄河失守,但这是可以预料到的,毕竟赵构连年拖着不打仗,总会有点负面效应……然而局势比历史上的那次还要好得多。历史上的采石大战,宋将不战而逃,渡长江的时候淹死了一大半,最后让金人占了合肥,逼到了长江北岸,那真是大军压境,生死存亡一念间的时刻了。这次金人提前了好几年来,宋军的作战力虽然在下降,但是因为没有出现岳飞被莫须有罪名杀掉、韩世忠被迫自污保身,这样极度损耗宋兵上下士气的事件,因此也没有出现宋将带兵逃跑这样丢人的事件发生。而金人则是疲于应付来自北方的游击,对于蒙古的骚扰金人也是苦不堪言,更不用说前几年金人趁着西域有小国透露了西辽耶律大石过世,跑去个趾高气昂的使团让人家称臣,结果让当时的实际统治者、耶律大石的妻子感天皇后萧塔不烟给斩杀了来使,狠狠被打了脸面。
果然虽然金国的六十万大军的确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但是到了淮河他们就遭到了顽强的抵抗:老将刘锜带兵死守淮河不让金国渡江。双方激烈的争夺点就在寿春这个地方。
说到寿春,在战争史上可不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地方。历史上那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东晋以十倍的兵力差距,阻挡了前秦的百万雄师,不仅收复了淮河沿岸的失地,而且给前秦政权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东晋趁机北伐至黄河,夺回大片领土。
现在的局势比历史上的看似更加危险,刘锜军队虽然齐整,但是也不过几万的兵力,而金人号称的六十万大军,目前看来,驻扎在淮河北面的,少说也有四十多万。
因为阿娇有意无意的暗示,以及太子赵伯琮在朝堂上掌握的一定势力,被派去犒军的虞允文提供了大量霹雳炮,发挥了奇用。完颜亮还是过度自信了,不管是黄河、淮河还是长江,哪一道天险是那么好过的?
大兵压阵,然而怎么也过不了淮河。十一月的寿康,风一阵阵地,非常阴冷。大量金兵挤在一艘艘小船上,抢渡淮河。小船上挤满了人,有超载的嫌疑,就连士兵划桨都很难有足够的空间。
就在这时,从对岸似乎投了什么东西过来,挤成一团的金兵们不知道那是什么,不像是箭,也不像是石头——却没想到在接近之后,突然爆炸了开来。拥挤的小船被炸开了一个角,原本岌岌可危的平衡立刻被破坏了!这时躲在后面的宋兵船舰冲了上来,很快,河中央的金兵不是淹死就是被宋兵戳死,几乎无一生还。
然而金国皇帝完颜亮的命令还在继续:必须渡过淮河!淮河上到处都是不断新鲜产生的尸体,献血染红了河水,看上去既悲壮、又可怖。金人的胆气面对这一片已经变了色的河水,突然也畏缩了起来。
“继续吗?”“不惜一切代价,渡过淮河!”完颜亮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决不允许这般退缩的事情发生,稍稍露怯的将军立刻被当着全军将士,军法斩杀。金兵们一个个都绝望了,渡河是死,不渡河也是死;一船又一船的金人们变成了没有生命、没有呼吸的躯体,有些沉没在了河里,有些又浮了上来。
直到天黑,渡江都没有取得任何进展,除了损兵耗将,以及损失了大量的装备和船只。
渡江在战争里的确不是容易的事,大船目标太大,小船承载量又太低,装的人太多船只平衡会有问题,装的人太少,登陆了之后又很难抵抗得住——而在河边的战役,又是金人骑兵优势最难发挥的地方。君不见,古往今来多少的大军,都折在了渡江上,古往今来多少的以少胜多,都发生在水边!
与此同时,临安城里也在发生一场石破天惊,又十分平静的巨变。
赵构崩溃了。十多年的安逸生活,让他对战争更是恐惧,听到金人六十万人攻打,第一反应就是逃。
这样的日子再也过不下去了!赵构喜爱权力吗?喜爱皇帝的权力吗?当然喜欢!但是赵构是一个和他父亲宋徽宗一样的矛盾体,一方面对权力又念念不忘,然而大军压境之下,他做出了一个和他的父亲一样的选择——禅位。
其实远没有禅位的必要。金人离得还很远,好几道天险隔着,在这时候就懦弱,是好事吗?大臣们极力阻止这件事的发生,临阵换帅是大忌,更不用说临阵换一个主将!
然而赵构这次却是吃了称砣铁了心。历史上的他好歹还等到了采石大捷,完颜亮被杀,金人和议行程之后再放手,历史上他的禅位,不管后人有多少猜测,但至少是应当有一个比较正面评价的举措,因为他是等到金人大军退回之后,才离开的,而且太上皇一做就是二十多年。
现在的局势变好了,赵构为什么反而退的更快了呢?原因就在于,目前的朝堂他不太能控制得住了,不是说大臣们不忠,不是说将军们割据,而是没有人附议他的决定。赵鼎已经告老还乡了,然而他的接替者们都和他是一个风格,能把皇帝哄顺,然而皇帝想做的事情却很难达成。
削兵权?可以!历朝历代,多数都是用文臣制衡武将,北宋就有一整套这样的措施,照做就是,至于那些抗金功勋们,他们的后人如果上进就留下,父亲就回去养老吧。
金兵骚扰了,是不是再送点好处?可以!但是要恩威并施,该打还是得打,如果真是宋军大行挑衅,再送点乱七八糟的东西去安抚安抚。
完颜亮登基了,派使臣要南宋称臣,是不是要答应?答应可以,让它把整个河南都还回来,最好再把河北平原割几块地方,不然让我们称臣却不付出点代价,怎么可以呢?
和赵构打交道的方法,和阿娇之前总结的一样:顺毛捋。皇帝的要求,答应下来可以,但是完成方式和你想的完全不同。你想任用个宠臣,立刻就有人抓着它们的小辫子,而且专找赵构最讨厌的那些事情,这些人个个都是小辫子一大把,最后说得赵构自己都烦了这些人,明知道要任用一两个,却找不出来。
而每年的科举则是最重要的事情,几个主考官严格把关,才能放到,心思不正者坚决不能收!这下从根源上减低了赵构找外援的机会。
这些事情,很多都是赵伯琮静悄悄地做的。而在后宫里,有阿娇配合着他,那些一身正气,尤其那些家里被奸臣陷害,最后被迫入宫的太监,阿娇一个个喊来训话,教会他们如何说赵构爱听的话,如何防止踩赵构的雷点,虽然你们都是正派人,但是也要讲究工作方式不是?
那些看上去贼眉鼠眼,向上钻营,爱阿谀奉承的,则是被打发得远远的,阿娇还利用了好几次韦太后的手,清理了。韦太后其实和阿娇颇有些心照不宣,说起来对金人的恨意,她才是最强烈的。尤其是赵构还没确定统治地位的那段时间,她做的是女工的活,每天端茶送水都是轻的,刷马桶,洗衣服,被掳走的时候,北边还是三月,春寒料峭,几次大病一场,眼睛也留下了病根。后来即使被当做重点战俘优待了起来,北边医疗条件差,大夫也不会怎么管,现在侥幸救回一只眼睛,另一只却是永远地瞎了。要不是年纪大了,还有被金国人召去侍奉的危险,她身边那些钦宗的妃嫔们,每天都有人不堪受辱自尽,那些位分低的,还有被充为军妓,最后变成一具具尸体,死相极其惨烈。那样人间地狱般的五国城,韦太后想起来就毛骨悚然,这辈子都不想再经历了。
尤其是,这次的和谈,是主战派的几个官员据理力争,首先提出,并且最后成功把她从金国要回来的。那个倒霉的秦桧,这次还没来得及讨好赵构,讨价还价,就给弄了下去,在韦太后看来,这群小人挑唆赵构退缩,这个不是她最恨的,然而还会挑唆她儿子不把她接回来,这个问题可就大了。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