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孔子于乡党,恂向如也,似不能言者。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闵闵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大意】孔子在父老乡亲面前非常恭顺,就像不能讲话的样子。

在宗庙和朝廷之上,讲话明辨,但也很谨慎。

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与上大夫说话,和颜悦色而正直。在君主面前恭恭敬敬,但威仪郑重而自然。

俗话说:“到哪个山唱哪个歌。”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应该用适合那个场合、那种人的不同语言方式和仪态。这不是庸俗,而是待人处世恰如其分的问题。

孔子在父老乡亲面前恭敬而近乎羞涩,很少说话,而在庙堂和朝廷上却明辨且侃侃而谈,显出雄辩的样子。与作为政府高级官员的上大夫说话,与作为一般干部的下大夫说话,以及与作为国家元首的君主说话,都有不同的语言方式和仪态。

其实,不仅孔子如此,我们今天的每个人也都应该是如此。否则,在儿女们面前说话像跟你的上司说话一样;或者反过来,当你向上司汇报工作时,用教训你的儿女一样的口气和态度。那全有什么样的后果?当然是不堪设想的了。

所以,到哪个山唱哪个歌,在什么人面前说什么话,这本是人之常情,只不过要把它与那种专门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张三面前一套,李四面前一套的两面派行为区别开来罢了。

子路问孔子:“听到了是不是要马上见诸行动?”

孔子回答说:

“有父亲哥哥在,怎么能不向他们请示就贸然行事呢?”

过了些天,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冉有也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回答说:

“听到了当然要马上行动!”

这两次谈话,孔子的学生公西华都听到了。对同一提问,孔子却作了截然相反的回答,公西华疑惑不解地问孔子:

“先生,子路问您听到了就行动吗?您回答说要征求父兄的意见,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吗?您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您的回答前后不一致,我弄不明白!”

孔子回答说:“冉有办事畏缩犹豫,所以我鼓励他办事果断一些,叫他看准了马上就去办;而子路好勇过人,性子急躁,所以我得约束他一下,叫他凡事三思而行,征求父兄的意见。”

俗话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就其积极意义而言,就是攻心说服他人,首先要把握对方的个性,据此采取不同的攻心方法。

《孙子兵法·虚实篇》中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实施作战计划要随着敌情变化而灵活地变化。

要攻心说服一个人,首先要弄清楚情况,摸准个性,包括这个人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孔子根据学生们的不同脾气,秉性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攻心方法,在今天仍有其广泛的借鉴意义。

以前,浙江生产一种烟灰缸,畅销国内外,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烟灰缸逐渐遭到冷遇。

外贸部门经过调查研究,得知这种烟灰缸虽精致美丽,清洗方便,但由于国外公寓中已普遍装有壁挂电扇,而我们的烟灰缸仍那么平浅,电扇一开,烟灰便随风起舞,家庭主妇们怨声不绝。

为此,生产单位马上试制成一种口小、肚大、底深的烟灰缸。在国外试销后,客商和用户们又爱不释手了。

出乎意料的是,没几年功夫,这种产品的销售量逐渐下降。

原来随着空调设备的增加,家庭主妇们又嫌这种口小、底深的烟灰缸,清洗不方便,不如原来那种式样的好。

于是,生产单位又对这种产品作了改革,重新占领了市场。

浙江烟灰缸的经验说明,每一个生产和销售单位,生产什么?质量如何?要“践墨随敌”,才能永远抓住顾客的心。

1921年初秋时节,彭湃戴着一顶“白通帽”,穿着一身白斜纹的学生服和一双胶底鞋,到亦山约的一个村子去开展农民运动。但是农民看到他这模样,以为他是来勒税的官儿,都远远避开他。

彭湃经过反思后,改穿旧粗布衣服,戴着小斗笠,赤着脚,拿着一支旱烟筒,装饰和农民一模一样,然后进行宣传。可是效果仍不好。彭湃很奇怪,就找当地的李老四和教书先生林沛讨教。

林沛答:“因为日间农民都不得空闲,况且先生的话讲得太深奥,有时我也听不懂,再加上没有熟悉的人带你去,农民都不相信你……”

李老四说:“先生到乡村去宣传革命,切不可排斥神灵。”这之后,彭湃进一步改进宣传方式。

先是经林沛等熟人引荐,农民们对彭湃的疑虑排除了,敢和他讲真话了。

彭湃每天傍晚七八点钟到附近几个村子里去宣传,农民有空闲与他交谈了。

他宣传时,改用问答式的讲法,还夹着粗浅的谚语,他还用留声机放唱片给农民听。这样一来,听他讲演的人一天天多起来。

后来,每当彭湃来村之前,农民们自动摆好了桌椅,点燃灯火等着他。

为了鼓励农民起来向地主作斗争,彭湃亲自编了一些新歌谣,教给牧童唱。

白天,他常常满头大汗地帮助农民车水,边干边聊。

他还帮助农民排忧解难,兴办学校。

有—天,彭湃把租种彭家土地的佃户们召集起来,当众烧毁地契,宣布土地归佃户所有,并对围观的群众做了一番演讲,那场面十分壮观。

在彭湃等的艰苦努力下,农民被发动起来,终于在1923年元旦成立了拥有一万人的“海丰县总农会”。

用兵作战没有固定的打法,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一样,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者,称得上用兵如神了。

攻心犹如用兵。俗话说:“入乡随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攻心必须看对象,要针对不同对象,采取相应的攻心方式。

彭湃对农民的宣传,由不信任到信任,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攻心过程。

攻心者自身的不断反省,做到入乡随俗,是获得被攻心者信任的基本条件。

宋代文豪苏询在《谏论》中举了个有趣的例子:

现在有这么三个人:一个人勇敢,一个人一半勇敢一半胆小,一个人完全胆小。

将这三个人带到渊谷边、对他们说:“能跳过这条渊谷的才称得上勇敢,不然就是胆小。”

那个勇敢人以胆小为耻辱,必然能跳过去,那个一半勇敢一半胆小和完全胆小的人不可能跳过去。

如果你又对这两个人说:“能跳过这条渊谷的,就奖给他一千两黄金,跳不过则不给。”

这时那个一半勇敢一半胆小的人必然能跳过去,而那个完全胆小的人却还是不能跳过去。

突然,来了一只猛虎,凶猛地扑过来,这时,你不用告诉那个完全胆小的人,他一定会很快跳过渊谷就像跨过平地一样。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要求三个人去做同一件事——用了三种不同的条件激励他们,才使之都能跃过渊谷。

反之,如果用同一种条件来激励,显然是不能使三个人都动心的。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三个人的心理素质和性格不一样,所以就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性情采用不同的条件才能打动各自的心,这就是因人施法。

《孙子兵法·九变篇》中说:“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将帅有五种致命弱点:只知死拼会被杀,贪生怕死会被俘,急躁易怒则经不起刺激,廉洁自爱则受不了侮辱,爱护居民则可能会因掩护居民而导致烦忧。

因人施法,就是对具有不同心理特征的人,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刺激,使之动心的方法。

攻心和兵战一样,使用因人的办法时,关键在于真正掌握各人不同的性格心理特征,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刺激方法,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能打动人心。

因为人们性格迥异,就要用有针对性的语言或行动去激励才能唤起感情,使之动心动情。

一般说来,在言谈中,对头脑简单的人,可采用激将法;对沉默寡言的人,应以多方开导为主;对性情急躁的人,说话要简单明了,直来直去;对性格倔强的人,最好从他最感兴趣的话题慢慢引入;对优柔寡断的人,则应以坚决果断的话语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