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伴侣的感受爱恨交织的人,大多是由于有分裂的防御机制。

分裂,指将某些客体看成是百分之百“好的”,而将某些客体看成是百分之百“坏的”,用以回避一个客体事实上既好又坏带来的自己不确定能否信任、依赖对方的焦虑感。这也是一种自骗性防御机制。

有分裂防御机制的人,只能同时存在一种情感,所以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往往会比较简单、偏执。看些负面的社会新闻,就认定世界黑暗、无可救药,你跟Ta讲再多唯物辩证法都没用。过几天Ta看些温馨治愈的纪录片,又会认定这个世界一定会越来越好,面前有再多现实问题Ta都视若无睹。他们会很轻易地认定一个观点,无论如何辩驳他们都不会接受,可一旦他们的感受变化了,他们的观点又会立马倒戈,且依然坚定不移。

这类人是营销者最喜欢的观众,只要抓住他们的感受,他们就会成为自己产品的忠实客户,甚至还会自发推销给其他人。

同理,这类人对伴侣的看法取决于自身感受。感觉舒服,那就爱对方爱到骨子里,就算身边人全都认为那个人是人渣Ta也爱,摆事实、讲道理都没用。而如果Ta感觉不舒服,就算只是做了个梦,梦见对方出轨,导致自己醒来特别焦虑、恐惧,Ta也会恨对方恨到骨子里,想起对方都会咬牙切齿,谁说多少好话都没用。所以这类人也是擅长情绪操控的人最喜欢的目标,只要抓住了他们的感受,就可以对他们为所欲为。

习惯用分裂防御机制的人,是无法承受、消化、整合对立情感的人,于是关系往往会成为他们内心情感冲突的牺牲品。面对内心冲突时,他们会急切地希望冲突消失,而他们认为最便捷的办法,就是把内心的冲突变成现实中的矛盾,把冲突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对方身上,让对方来解决。

比如,过度自恋的人,无法面对自己其实既好又坏的事实,为了让所有好的感受、品德、评价都归于自己,就必须通过分裂的防御机制,把坏的感受、品行、批评都投射到他人身上。即:我本来心情好好的(我感受是好的),是因为你整个人充满负能量,我才这么不开心;发朋友圈骂你不是因为我没道德(我道德上是好的),而是因为你没素质,所以我要公开批判你;冲你发脾气不是因为我没涵养(我个人评价上是好的),是因为你这个人太让人生气。

自然,这种人的伴侣会经常觉得委屈,自己成了对方人生中诸多不幸的“替罪羊”。

再举个例子。一个自卑的人,Ta当下的感情状况没什么问题,但Ta担心伴侣未来会抛弃自己,内心感到焦虑,却又无法整合这种冲突。于是Ta会把冲突投射到对方身上,把“我不相信我自己(的吸引力)”这个内心冲突,变成亲密关系中的“我不相信你(爱我)”。如果伴侣不认同Ta的这个投射,那么就需要花很多时间、精力和耐心去解释,自证清白,从而缓解Ta的焦虑。这类人的伴侣需要承担很多替他们消化内心冲突的责任。如果伴侣没有能力或不愿处理这些内心冲突,便会通过认同投射过来的内容的方式,减少自己的负担。结果就是双方“合作”,形成了投射性认同,伴侣真的会越来越觉得这个人没有吸引力,并产生分手的想法。

投射具有很强的暗示性,如果伴侣的自我认同水平不高,对于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不十分确信,就算有能力帮Ta解决内心冲突,也会很容易被诱发产生投射性认同,被Ta“洗脑”得认为自己确实是一个缺乏定力和自制力的人,进而开始把注意力放到其他异性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