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五十二章 华侨领袖
在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秘密安排下,陈嘉庚先生经过近二十多天的历险,终于和随从到达了皖东地区,到达了国民革命军“神鹰”独立师师部所在地巢县。
军统局早有电报在先,要求“神鹰”独立师按照蒋委员长的要求做好接待工作。接待规格要高,工作要仔细。
师参谋长胡云峰和情报处长高焕捷接到电报后也曾在一起商量过如何接待的问题,无奈部队和地方上的事物是在太杂,无法集中精力好好招待陈嘉庚先生一行。
到达巢县的陈嘉庚一行被安排住进了招待贵宾的专门场所以后,他发现自己最想见的人一直都没有露面。只有师参谋长不时过来询问他有什么需要。
作为一个对祖国无限热爱的老华侨,陈嘉庚对于国内同胞尤其是舍生忘死抵抗侵略的军队怀有很深的敬意,无论是对政府军还是对八路军新四军,他都想尽自己的能力提供援助。
也正因为如此,当他带着华侨们援助的战略物资踏上重庆的土地时,就连平素高高在上的蒋委员长也屈尊为他举行了特别的欢迎酒会,在重庆期间他更是畅行无阻,四处考察政府、民生、军队等情况。等到了延安,延安的中共高层领导也是同样如此,给予了他这个海外游子最高的尊重,他的延安之行可以说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他看到了“中国的救星”。
回到重庆后,两相对比,让他对国民党政府仅有的期望**然无存,正当他准备启程回到马来西亚的时候,政府安排到“神鹰”独立师走一趟。对“神鹰”独立师,他了解的不多,只知道这是国军的一支精锐部队,很多回国参加抗战的华侨华人青年都在这支队伍里。
陈嘉庚欣然接受了军委会的建议,与军统非常配合,历尽艰险来到了这个他从未涉足过的地方。令他感到诧异的是,部队的主官似乎并不太欢迎他,这点与他在重庆和延安所受到的待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不过,人家也没有过多限制他的行动自由,他可以在巢县城内各地自由考察,包括医院、军营、军政大学以及大街小巷。当然,人家对自己的安全还是很重视的,安排了很多保卫人员,但绝大多数时间这个师的主官都不在他的旁边,只安排了一个交王永的干部陪同。
在日寇占领区的中心地带,巢县的繁荣是他始料未及的,而且这种繁荣不是重庆那种纸醉金迷的畸形繁荣,也不像延安那样朴素,这里大街上很少看见军人,人们对做生意的热情似乎很高涨。
并不是太大的巢县城内,到处可见诸如“竹木市场”、“农资市场”、“供销社第X门市”等招牌,饭馆、旅店和小吃摊、烟酒店随处可见,甚至还有卖花布、鞋帽、成衣、卖胭脂水粉头饰手绢的,还有铁匠铺,各种米店、油坊、酱油作坊、豆腐作坊和专门的菜市场。
自小就靠做生意起家的陈嘉庚看到这种欣欣向荣的生意场面非常亲切,在他只有17岁时就随父亲到新加坡谋生,从经营米店开始到罐头厂,再到种植橡胶,这位民国时期著名的实业家当然明白这里商业气氛浓厚的根本原因:首先是民众的信心,尽管身处日寇四面包围的孤岛之中,但是这些商人、手工业者。乃至普通百姓对“神鹰”独立师似乎充满信任,把这支部队看成他们最稳靠的安全保障;其次是这里一定有一种鼓励从商的体制,政府机构办事不但有效率而且廉洁,否则在这乱世也是吸引不到这么多商家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里的民众比较和谐,既鼓励致富,又能接济贫穷,阶级矛盾没有其他地方这么尖锐,这说明“神鹰”的这些主官不仅有过人的军事技能,更有比较高明的政治手腕。
但真正让陈嘉庚感到由衷赞叹的是巢县的教育,张治中将军出资赞助的黄麓师范得到了稳定的经费物资保证,而县城中学里被日军炸烂的校舍也得到了修缮,在街上他很难看见小孩子,因为他们都在上学。
“了不起!”陈嘉庚先生从心里感到佩服,他本人就是一位教育事业家,可以说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对教育如此支持,厦门大学、集美大学,还有无数的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然而令陈嘉庚先生佩服的,是这些年轻的军人,这些长期和枪炮死亡打交道的武夫们,居然能有如此长远的眼光,真的很了不起。并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办教育不仅需要眼光,而且还需要投入,只有陈嘉庚自己最清楚,办教育的海量投入,自己是做生意的,挣来的钱除了自己家人开销根本就用不完,可是作为军队就不一样了,军饷、物资、军火、医药、奖赏以及抚恤,样样都得花钱,可是“神鹰”独立师的这些军官们居然还能从中省出经费来支持教育,真正的了不起!
来之前他已经知道,由于这支部队远在敌后,所以军委会已经有近两年没有发放过一分钱的军饷了,这对于一支天天都在和侵略者血战的部队来说尤其不容易。
除了四处走走,陈嘉庚当然没有忘记那些远涉重洋而来的华侨青年们,他们有的在学校当教员,有的在医院当医生和护士,有的在枪械修理所当技师,还有的在军政大学学习,只有十几个听说是跟着他们的师长到了敌后打游击去了。
陈嘉庚先生就是南洋华侨的一面旗帜,是千百万华侨青年崇拜的偶像,青年们看到这位令人尊敬的老前辈,就像见到了自己的家长那样,一个个抢着上前急于汇报自己这一年多来的成果。
华侨青年们的生活和工作状况让他非常满意,从这些年轻人七嘴八舌的介绍中,他慢慢地开始认识这支奋战在一线的部队,开始了解这支部队的灵魂人物。只可惜直到现在也未能见到这位据说年轻的师长。
陈嘉庚再也再也等不下去了,他决定亲自找到师部,找到那位姓胡的参谋长,他要见陈师长!
“陈老,您别着急,先喝口茶,我们已经把您来的消息发给师长了,也许他这会儿正巴巴的往回赶呢?”胡云峰陪着笑脸,他是真正敬重这位老人。
“年轻人,我这把老骨头是没几年活头了,今天来也不是说要摆什么架子,而是实实在在有话和你们师长说。在前线杀敌是抗战,难道谈谈就不是抗战了吗?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陈嘉庚显得有些着急。
“陈老,您的心思我们这些晚辈当然明白,您不远万里,甘冒生命危险组织物资回国支援抗战,我们这些年轻人从心里敬佩。国破如此,我们这些军人对外就必须担负起保卫国家、保卫民族的大任,而对内我们也只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辖区内的人民能过上几天安生的日子,万不敢再麻烦华侨同胞了,他们身在异国他乡,我想也不容易,所以我们的意思,只要陈老把这里所见所闻回去告诉同胞们,让他们放心就好了,其他的我们会想办法解决。陈老,您和华侨同胞们的爱国心我们理解了,真的。”
胡云峰说这话的确是发自内心,华侨在东南亚看似风光,实则政治地位低下,既要受到殖民者的盘剥,又要受到当地人的嫉妒与仇恨,而且一年后日军占领东南亚,华侨的日子会更加凄惨,他实在无法开口要求人家再捐款捐物了。
“参谋长此言差矣!国难当头,难道只有你们才爱国?难道我们在海外的华侨就不是中国人?抗日不仅是政府和军队的事,更是全中华民族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抗战有分工,你们在战场上在拿命和日本人血拼,难道我们连捐点钱都不可以吗?”陈嘉庚真的生气了。
“陈老息怒,息怒,我们人年轻,说话不知轻重,请您勿怪。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华侨同胞在外谋生不容易,从外面组织物资回国风险很大,所以……”
“所以你就要剥夺我们参与抗战的权利?”
“不是不是,哎,实话跟您说了吧,据我们掌握的情报,日军最多一年就会南进,和英美开战,到时候盛产橡胶、石油和锡等战略物资的东南亚必然成为日军首先占领的对象,华侨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往国内捐款捐物,而是要趁这段时间,完善抗日组织,向英美国家购买武器,组建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游击队。这会花很多钱,所以我想提醒陈老,这才是华侨们抗日的重中之重。”
“日军敢和英美开战?”陈嘉庚有些不相信。
“当侵略者的野心膨胀到蒙蔽了理智,或是当战局不顺而不得不铤而走险的时候,这种可能性是会发生的。比如说德国,在还未完全占领欧洲时,他就敢对苏联开战,日本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好了,这些情况还是等我们师长回来再和您说吧。你会喜欢他的。”
“好吧,日本要侵略南洋那是后话,我问你,贵军在没有后方支持的情况下在这里坚持了两年,难道贵军真的什么都不缺吗?也许你们真的不缺钱,可是钱能杀死日本人吗?这几天我到处转了转,尽管这里很繁荣,但是贵军的医院里药品器械缺乏,更缺乏足够多的医务人员,还有,贵军打仗完全靠缴获,没有长期可靠的武器供应,怎么能打大仗?我在延安见过八路军,他们比你们的条件更差,尽管他们也是训练有素,而且也很勇敢,可由于武器落后,弹药不足,根本无法发动大规模攻势。哎,算了,一切等见到你们师长后再说吧。”
“报告!有师长电报!”一个电讯员进来报告。
“哦?快念,师长怎么说?”胡云峰赶紧问道,陈嘉庚也把茶碗放下,半站起来。
“师长说他接到电报后就着手赶回,但在穿越淮南铁路时遇到了点麻烦,说等他处理好这些事,最迟明天就能赶到师部!”
“师长没说他遇上什么麻烦了吗?”
“没有,师长说请参谋长带他向陈嘉庚先生表达他的敬佩之意,请参谋长务必多留陈老先生多住几日,他还有话同老先生讲。”
“知道了,下去吧!”胡云峰接过电报又仔细看了一遍。心想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让头整整耽误了两天。
陈际帆开始穿越铁路时是出了点小问题,不料后来变成了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