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王南说:“我出生在山东,我爸我妈在老家有很多亲戚,我还不记事的时候就被带到了东北,就记得我刚读书时,我爸回老家还钱,没带我回去。他们对人说是山东通州府过来的,老是说以后等我长大了结婚了就带我回去认门祭祖。现在倒好,老家在哪儿我都不知道”。
王南从小在东北的城市中生活,父母跟天南海北的人做生意,他又读书,说话的口音有东北腔也有山东调,典型的移民口音。
王南有些后悔当初没有多问几句山东老家的事,惆怅了半天,才问李秀还有没有亲戚。
李秀说:“我爹爹这边是山东人,后来我叔我婶过来就在一起做生意,现在都在那(坟)里了。我妈妈是苏北人,我只知道妈妈家还有很多亲戚,也不知道在苏北什么地方”。
二人齐齐看向二丫。
二丫很困惑的说:“俺们家是河北来的,有很多亲戚,还有来过这里的,就是不记得他们是什么地方的”。
三个人都是外来户,却也都是无乡可归,无亲可投。
这倒没什么伤心的,在东北的很多人家都是这样,只能大概的记起自己的长辈是从哪个省出来闯关东的。
王南与李秀很默契对视了几点,又看向二丫,二人合适的时候就会住在一块已经无须多说,他们都有点想知道二丫怎么想。
李秀小声对二丫问:“二丫儿,那你想去哪里?”
二丫愣了下,心说‘不想带我走啊?’
直接拿那天的话怼了回去:“我不是说了嘛,给你们当丫头。”想想态度有点不太对,又低着头肯定了一下:“真的。”
李秀看二丫不是说假话,有些头痛,就看向了王南,王南看着李秀,也不知道怎么说。
王南想了想,轻声对二丫说:“二丫,你有啥想法就说,我和秀~不会不管的。”说完,怕二丫有什么担心,也肯定的说了句:“真的。”
二丫有些犹豫是不是现在就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可总觉得现在说出来份量不够,算了,还是等那个时候说吧。
就对王南笑了笑:“大南哥,我没见过世面,不知道外面啥样,我先跟着你们见识见识再说,好吗?”
这王南能不答应吗?李秀也无话可讲。
随后三人说起往哪里走?怎么走?
王南觉得先到哈尔滨待上一段时间再说。
他还不想不出怎么来养家糊口,可至少王南的父母在哈尔滨做过好几年的生意,王南在那里上了几年学,还有原先的街坊邻居和一些关系不错的同学都可以联系一下,他只能把最熟悉的地方当成第一选择。
虽然日本人占领了哈尔滨,可只要是生活不难,能养得起三人,就先那么待着吧。至于枪嘛,先藏在城外好了。要是生活太难,就出城来起出枪,再往南边走,或者干脆就专门打日本人的黑枪好了。
李秀的家人是从大连一路穿过辽宁、吉林又到的佳木斯,最后一站是汤原。她转过好几个学校,中间还因为没有学校休学过,对一路上的那些城市也没个很熟悉的地方,说不出什么想法,加上她觉得她现在算是王南的屋里人,自然王南说什么她就同意什么。
二丫的确没见过世面,愣愣的一副你们说什么都好的样子表示同意。
目标定下来,三人开始研究从哪条路走。
王南说:“一条路是沿着松花江走,这条路没日本人的时候是最好走的,现在日本人把江上面的哈尔滨和下面的佳木斯都占了,中间应该也被他们守着呢。我家过来时就是走这条路,大马路离江边不远,日本人要是堵在路上,可不好绕过去。不带枪都没法走,带枪更没法走”。
“还有一条路。”
王南在来汤原时也听父母讲过另一条路。
父母说过:从哈尔滨到绥化再到铁骊再往东可以走到汤原。他们特意提到呼兰河和西南岔河就发源在一座山头上,一条流向西一条流向东。找到西南岔河走就沿着向东走,看到汤旺河走到河口就是汤原。河对岸长腿子村就守着有条通往南岔河那边的路。向北,沿汤旺河往北的方向,也有路通到黑龙江边就是佛山县(后世嘉荫县),这一路都是车轱辘马路(马车压出来的路)。
现在的汤原县管辖面积非常大,汤旺河流域几乎都归它管。多少年以后,在汤旺河的一个小支流伊春河边上,一个小屯子发展成一个林业城市,掌管着汤原县向西的大部分地域和铁骊县(后世铁力市),还有北面黑龙江边的佛山县、乌云县(这两县是后世的嘉荫县)。
小村落的猎人们也说过这条路,他们讲的是山路:从山里那几个草棚子向西,翻过山就看到了汤旺河,往南走点就是西南岔河。
三个人一致说走这条山路。
中午吃完饭,李秀和二丫的针线活就开始收尾了,几个包已经大致缝好,二丫试了下装东西,还算结实。当然,急急赶出来的活儿,针脚还不密实,这个可以慢慢来。
第十九章 二丫不笨
三个人开始将东西打包,等所试着背上包的时候,三个人互相看着一身都是包的怪样都笑了起来。
包里的东西主要是李秀在安排,从衣食住行都做了准备。
最后三个人带了如下东西:
王南是主要劳力,以带武器为主:马枪一把,单个的剌刀一把。背包挂着小铁楸小手斧,雨衣,军毯,帆布各一件,日本人的衬衣袜子也各带了两套(这个每个人都带了,有时间要改成替换衣服)。空出来的地方放的都是各种粮食。两串后盒600发子弹,都用日本人的绑腿带子捆起来压在背包上面的军毯上面。腰上扣着的一条正常的弹药带120发子弹,还有一条120发放在前面小圆包里。外加水壶饭盒和小挎包,杂七杂八的小东西都放在这里。
李秀带的以吃的为主:一把备用步枪压在背包最上面,子弹4包60发放在背包里,再挎着一把手枪。背包外边绑着军毯雨衣帆饭盒,里面除了衣服和吃的,还塞进了2顶蚊帐,外加水壶和挎包。其他能放地方的地方包括饭盒里面全是吃的东西。
二丫跟李秀背的差不多,也带了一把步枪一把手枪,不过她的小包多了一点别人没有的东西,就是她掏口袋掏出来的钱和一些能换钱的东西,象日本人身上的烟和糖都放在她的身上。
王南试过抽这种日本卷烟,没什么味道,他也没烟瘾,看见李秀不甚满意的看着他抽烟,只好干笑着把嘴里的烟卷丢掉。二丫没烟瘾,却也知道怎么抽烟,也拿出一根点着,吸了一口,给了个“没劲儿”的评价,就丢到了地上。
王南和李秀都说这些东西二丫先管着,可二丫在心里知道,早晚还要把这管钱大权上交到李秀手里,现在花不上钱的时候先背着好了。
枪和子弹很重,吃的不但不轻,占的地方还更多。分成一大堆包后,三个人倒还能背着走动,王南试了下,他背的快70斤了,走远道儿真的很勉强。两个女孩轻些,可也有50斤上下。
背在身上的粮食很杂乱,三个人把几十斤大米,十来斤大麦分摊开背上。
有大米还吃大麦有些奇怪,三人以为是日本人喜欢吃,可事实上大麦是日本人用来防止脚气病的。
三人知道日本人在外面是用饭盒煮饭吃,就多带了几个饭盒,又把从日本人身上人人都有的火柴认真包起来防止受潮。
大包大包的饼干还有几十小片面片就分着放在胸前的小包里可以随时吃。只是日本人做的饼干非常很干,渣子特别的多,扎嘴又咯着胃,得慢慢吃。面包也不怎么样,三个人都不习惯又干又酸的味道。
小盒的肉罐头也有十多个,余下的除了碎乱的盐味增茶粉干菜腌菜的,还有一大堆盐水梅干也不知道是零嘴还是佐料,三个人也都打进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