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三章 民主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军政一把抓,各地的司令长官一般都兼了行政长官。他们就像古代的都督一样掌握着一方的生杀大权,要是碰上好的长官百姓还有盼头,要是汤帅这样的,百姓就只有死路一条了。”何俊才接着说到。
“无论从那个角度,都需要破解现在军政一把抓的局面。军事和行政一定要分开了,互不影响,互相监督。整编就是一个好方法,原来的军事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委座您应该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新编第一集团军的不一样,而新编第二集团军也即将训练完毕。这些拥有装甲力量和空中力量的军队,是不可能像原先一样束缚与某地的,他们注定要跨越远距离发起攻击,所以只能跟当地的给养分开。”何俊才一步一步说出了他的最终目的。
“委座您想想,当全国的野战军都完成了这样的整编,所有的补给都依赖于国民政府而不是地方的时候,还会有割据的力量吗?还会有哪个战争的狂人敢跟您较劲吗?”不跳字。何俊才的话充满了**力,让蒋介石的眼神变得深邃了起来。
“另外为了对付国民政府内部的保守势力,还需要开出一剂药方。”何俊才接着说,“那就是民主。当然在这点上我并没有太多的体验,实际上在我那个年代中国的民主也没有体验到,但是现在无疑是一个好机会。这一次湖北的事件和河南的事件唤醒了民主的意识,众多的民主人士发表了的看法。我觉得这就体现了大家参政议政还不足够,他们有那么强的主人翁责任感,我们就应该请他们来监督我们的工作,这样一来国民政府中的保守势力就会不那么让您难以活动开了。”
何俊才一番话说的蒋介石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光亮的额头都冒出了点点的汗珠。何俊才估摸着火候差不多到了,虽然是心腹,但是一次反对太多还是容易引起反感,于是就说了最后的一句话委座,我觉得即使是**,也应该注意利用其有利之处。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国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就是这个道理。只有从现在将其吸纳到军委会和国民大会中来,才不会有今后的分裂和忧患。否则现在即使灭掉**,说不定有出来其他的政党与国民党相抗呢。”
何俊才离开蒋介石的黄山官邸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时隔两年了,这里的爬山虎还是依旧爬满了别墅的高墙,四周的树木更加茂盛,将别墅融入了自然的实景中来。这两年虽然在军事上的成果斐然,但是在政治上确实一直没有很大的突破,越是到反攻的时候,越是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就只能去海外闲看花开花落了。希望今的一番话能打动蒋介石,不用出动最后的杀手锏吧。
一天后,国民政府颁布了公文,要求河南等受灾地区停止征集粮食和赋税,并对河南等地进行赈灾。除此之外,蒋介石亲自到《大公报》的重庆分社,向社长王芸生表示感谢,感谢《大公报》帮助国民政府及时了河南的灾害情况,而远在河南的张高峰也被释放。如此放低姿态的行为得到了民间人士的一致好评。
同时军委会在国民**军中下达了一道严格的命令,禁止各战区私自扩充部队、禁止拉壮丁、禁止私自征税。军委会还下达了第三次整编的命令,在新疆已经整编完的新编第二集团军将划拨第九战区,准备对日军第11军的作战。其他几个战区分别抽调部队赶赴新疆组建新编第三集团军。在那里,专门负责国民**军整编工作的陈诚已经等着他们,当然,成火车皮的美援也在等着他们。虽然对军委会点名抽调精干部队有所不满,但是面对着控制力越来越强的中央,和越来越强大的中国空军,没有一个战区司令长官敢违背这个命令。
何俊才这些消息的时候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蒋介石总算明白了他之前所做的那些铺垫的工作。让军队跟地方解耦,让空军在作战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并完善各地的交通,这样一来内战的几率就越来越小了。投桃报李,放下了心中的一大负担后,何俊才大笔一挥,6个大队的强一天袭者直接飞往长沙,将准备即将到来的新编第二集团军。当然岳父何应钦也为此付出了一笔不菲的资金。
在之前的对河南事件的讨论中,一个新的党派或者说组织逐渐浮现了出来,那就是民主同盟。其实民主同盟成立的还要上述到前一年,当时由于抗日的形势松懈了下来,国共两党的分歧逐渐浮出水面。黄桥事变更是让两支军队变得紧张地对峙了起来。看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危机四伏,国共两党以外一些主张抗日的政党和人士,迫切希望联合起来,为坚持团结民主抗日而斗争,于是一个名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简称民主同盟或民盟)在重庆秘密成立了。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主体是一部分国民参政员于1939年11月成立的“统一建国同志会”,之所以叫同盟,那是因为其中有中国青年党、民主社会党、农工民主党三个小型的党派组成,另外还有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协会的成员及其他人士,后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也加入了进来,这样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就成了一个“三党三派”的政治党派。现在张澜是这个实力排名第三的党派的主席。
最开始这个党派是秘密的,其行动也是秘密的。但是对于何俊才这个穿越者而言,任何秘密都不是秘密。算起来张澜还是何俊才的老乡,都是四川南充人,于是何俊才以拜访同乡长辈的名义见到了白胡飘飘的张澜。看到张澜的第一眼何俊才就想起了后世立在南充北湖公园边上市政府对面的那具铜像,果然很像。
一番客套后,何俊才提出了加入民盟的想法。张澜直接被这个消息给震惊了,一来他不何俊才民盟成立的消息,二来他才何俊才原来并不是国民党员。对于空军大佬的加入,民盟内部也不知所措,他们不这是一个圈套,还是被幸运之轮击中。讨论来讨论去,终于在1941年10月,民盟正式在香港宣布成立,并发布了十条纲领性文件之后吸纳了何俊才。
何俊才立即支援了民盟大批的会费来开展工作,并动用空军的关系对民盟进行支持。这一次在对河南和湖北局势的大讨论中,民盟的众多小党派卯足了劲在各个报纸上发表评论。不仅是民盟控制的《光明报》,还有空军控制的《大公报》都成了战斗在最前沿的先锋。因为在此次论战中紧紧站在民众的角度,对《中央日报》、《申报》等国民党控制的报刊的文章进行批判,对国民政府和军队的做法作出批评,因为民盟赢得了大量的关注,一些有思想、有行动的国名参政员、士绅和乡绅纷纷加入民盟,民盟的势力逐渐庞大了起来。
民盟主要在工业、商业、农业中影响很大,特别是经济管理局旗下的企业的控制者,大多加入了民盟,有的甚至不惜退出国民党。而在学界,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民主组织在发挥着作用,那就是“九三学社”。
毫无疑问,在这个时代的专家教授不是后世那些砖家叫兽,前者受到整个社会的尊重。虽然他们的经济地位可能不高,但是其在政治上的地位却非常重要。一来是因为他们所说的话民众都,二来他们的子弟占据了国民政府、各企业甚至军队的要职。
而空军跟九三学社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如果要说国民政府和军队中拥有大学毕业生最多的部门,那非空军莫属。无论是航空研究院、空军旗下的工厂、设计局,还是那个秘密的盘古计划,都吸纳了大量的学术界力量。因此何俊才跟九三学社的关系也很密切,他不仅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使得这些大学生可以在最好的岗位、最好的福利待遇条件下为国家的发展出力,而且空军经济管理局还直接援助了多所迁移到西南的大学,特别是西南联大。这些资金的进入极大的改善了办学条件,不仅使得学校能招纳更多的学生,而且对师生的生活条件也改善很大,所以无论是教授们还是毕业的学生,都对空军非常地友好。在这种情况下,几乎由教授和高级知识分子们组成的九三学社对空军的支持就变得不遗余力。
有了民主同盟和九三学社这两个党派的支持,原本属于军方的空军以及在经济领域有着强大控制力量的空军经济管理局在政治上也有了靠山和帮手,虽然很多人不明白为何俊才不直接依靠更加强大的国民党,不过显然大多数人乐意看到这种三足鼎立的状态。只有制衡了政党,民众才能在其中谋得渔翁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