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局部反攻(18)

果然,正在左前方作战的营长张劲竹看见旅部遭袭,留下一个排挡住正前方的敌人,自己带队扑进火网,赶来插在旅部和鬼子间死命挡住。李明阳不管三七二十一,拉起旅长就走,保护着徐元勋突出火网。战斗中,张营官兵拼了老命,在阵地上死战不退。一颗炮弹在营指挥所爆炸,指挥部中弹被摧毁,气浪把营长张劲竹摔出好远,弹片在身上划开一个大口子。连长周贯之早已受伤,还在带伤指挥作战。眼看着尘土烟雾和爆炸火光中刺刀闪烁,冲锋的鬼已到近前,连长辜开海率领两排士兵举起大刀、挺着刺刀就迎上去,连续冲锋两次,一场血肉横飞的近身搏杀,终将这股突进的敌人打退。

突出火网的徐元勋重新组织力量作战。他知道,我炮兵正在隐蔽,现在必须挡住敌人,天上有敌人的飞机,他们正在寻找我撤出战斗的榴弹炮,以图炸它个稀烂以泄心头之恨。

坚持到了下午五时左右,直到我炮兵撤退完毕,徐元勋才命令各部相互掩护向太平关撤退。

至此,第一次炮兵打游击除了徐元勋差一点出危险外,算是险胜。不过,这一次炮兵打游击取得了经验,开创了一种新的战术。

据《华西日报》一九三九年六月十七日川康社太平十六日电:

唐部郭军佟师戴传薪旅所部十一日在繁昌董家岭腰击下驶

运输舰三艘,发炮四十二发,命中二十七发,当即击沉二艘。

又据《华西日报》一九三九年七月二十日川康社青阳十九日电:

郭军范师游动炮兵十七日在繁昌属之龙王庙腰击敌舰,发炮二十二发,命中九发,其一舰之领江台当即着火烧毁,搁浅于荻港上游江面,无法下驶。又受郭氏指挥之新四军谭(震林)支队,捕获敌军曹长(相当于班长)一名,正审讯中。

这年过了夏秋,到了十一月初,军事委员会下达了冬季攻势的命令,对第三战区的指示大意是:

应以主力十一个师切断长江的交通,分别由湖口、马当、东流、贵池、大通、铜陵、获港之间隙进攻,一举进入长江南岸,并占领沿江阵地,以轻重炮兵火力及水雷封锁长江。

助攻限十一月底,主攻限十二月上旬实施。

第三战区得到指示后,战区长官顾祝同在陵阳镇设立了前进指挥部,并电令二十三集团军参谋长岳星明、二十五军参谋长吴鹤云同赴陵阳,协助战区长官指挥冬季攻势。

根据军委会的指示,三战区拟定了如下的作战计划:

一,将战区兵力组成右、中、左三个兵团,以中央兵团为主攻。

二,第五十军郭勋祺部为右翼兵团,重点在左翼。

三,第十集军等为中央兵团,进攻梅埂——煤炭山当面之敌。

四,第二十一军陈万仞部(另加派两师)为左翼兵团,重点在右翼,应一举攻占馒头山、贵池而确保之。

这次冬季攻势的来头看来不小,重炮要由装甲汽车牵引从后方取道青阳、贵池。这样,这必须先修公路。三战区调动了上万民工分段包干,连续施工,修通了连接泾县的公路。两个炮兵团的大炮开进了青阳、贵池山区预先修筑的炮兵阵地。

上万民工修路,还要供应部队的粮食,还要运送木材石料,一些老百姓还在晚上做好大饼、炒菜、卤肉等东西,挑到阵地隐蔽的地方卖给前线官兵。有的地方成了热热闹闹的样子,仗还没开打,已经风满楼。日本人的间谍手段素来高效力,哪能不知道?这样吵吵嚷嚷的样子,似乎对这次冬季攻势来说,委员长的意图是作秀多于实干。

十二月十六日,全线开始按预定计划展开攻击。

日军早有防备,为了对付这次冬季攻势,调集了一一六师团的全部兵力防守梅埂——煤炭山、贵池一线,另调了两个混合联队扼守大通、正阳山、铜陵一线。敌人在这里都构筑了坚固的工事,增调了山、野炮加强守备。

我各兵团在炮火的支援下斗志昂扬,冒着敌人炮火的轰击和飞机的狂轰烂炸,顽强攻击,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第一天的攻击,各兵团都有进展。

右翼兵团第五十军一四四师范子英部进攻程家大山。程家大山北东南西长达百里,是掩蔽敌据的获港、铜陵、大通极好的屏障。西端是三十里悬崖峭壁,仅有一石梯可上,日军以一个混合联队据险固守,并在山下有大量的前沿阵地。

敌占据地形优势,且有重兵固守,还有炮兵及长江水道中的重型舰炮和飞机支援,是一处易守难攻的地方。我五十军即便有火炮支援,但依靠自身的力量要攻上程家大山,也显然力不从心。郭勋祺对此也迷惑不解,不知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无法突破的障碍作为主攻方向。为了避免过多的伤亡,他把一四五师留在二线。

在第一天的激战中,我军前赴后继的仰攻,死伤惨重。第二天又是一天激战,许多官兵血染沙场。后来据参加抢运伤员的老百姓说,每天抬下火线的伤者不下五百,阵亡者更不知是多少。

经过两天的进攻,右翼兵团前进了十五——二十里,攻占了程家大山前的船行山、罗带形山、杨家山、朱家坝等几处高地。张德昌团曾绕道从左翼攻上山腹,但又被敌增兵压回。晚上,进攻部队又改为夜袭,但敌人戒备森严,一有动静便以毒气在我必经之路相攻击,摸了两次均未得手。

中央兵团攻抵煤炭山山麓时,冒着日军飞机的轰炸和猛烈的炮火,两度攻上该山,占领了部分山头。后因敌兵援兵大增,被迫退回山下,但仍占领了部他前沿山麓阵地。

左翼兵团二十一师一四六师不仅攻占了部分山麓前沿阵地,而且一度攻到长江江岸,并以战防炮向敌上行的船舰开火。一四六师对据守殷家汇据点之敌猛攻四次,一部曾攻入殷家汇镇内。但因敌入施放毒气并猛烈反扑,我伤亡太大而被迫后撤。

各兵团连续三、四日同敌人激战,战况惨烈,双方均有极大的伤亡。敌人二十余架飞机整天不间断轰炸,长江中敌舰炮猛烈开火,敌我双方来回厮杀,枪炮轰鸣,杀声震天,十数里外均可听见。

到二十一日,我因伤亡太重,已无力量继续攻击,分别退回原阵地固守。二十三日,敌人乘我攻击乏力,分兵围攻我二十三集团军总部所在地青阳,连续三日激战,亦未得手,也退回原地。至此,双方都无力再攻,形成对峙。

二十八日,顾祝同战区长官发布命令,要各兵团固守现阵地,转向长江布放水雷,第三战区的冬季攻势实际结束。炮团撤走后,又重新调集民众把公路破坏,以防日军利用。

一九四○年初,第三战区在陵阳镇召开了师以上军官参加的“冬季攻势总结检讨会”,会议由顾祝同主持。会上,唐式遵当场指责郭勋祺不服从统一指挥,贻误该军全力进攻之战机。二人在会上互不相让,发生龃龉,唐式遵拿出一纸命令,而且显然这只命令早已通天,声色俱厉大声宣布:“右翼兵团司令郭勋祺,不服从作战统一指挥,贻误戎机,着撤去其第五十军军长职务。”

郭勋祺被人暗算,成了这次冬季攻势中最大的受害者,他对身边官兵悲愤地说:“我一片抗日救国的雄心,想不到就这样被无辜地断送了!”一代骁将无缘同侵略者再战沙场。告别了下属和医院中的受伤官兵被“护送”回到成都,抱住儿子郭开周痛哭一场,望着卧室中一对枕头久久沉思。男儿有泪不轻弹,军人失去了保家卫国的战场,便是失去了生命,如何不令人痛心疾首!

望着的一对枕头却有这样一段故事。

一九三二年,三十七岁的郭勋祺旅长驻军湖北沙市。此时正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人凶焰毕露、甚嚣呈上。目睹日本人咄咄逼人的暴行,满怀爱国**的旅长愤而提笔写下了这样的词句:“鸡已经鸣了,起来哟,不要永恒地睡着!帝国主义打倒后——才能实现你们的快愉、安乐。”

后来,将军的夫人罗显功在一对洁白的枕套上绣上了这首词,而且在枕套的右下角绣了一对并蒂花和鸳鸯二字。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爱国主义精神忠贞不渝的相随和支持,郭勋祺将这对枕套称为“警枕”,随时带在身边,上过抗日前线,又随着主人回到成都。

这对枕套现保存在重庆抗战文物资料展览馆。

郭勋祺回到成都后,屋前房后时时都有鬼鬼祟祟的人活动。为了摆脱特务的纠缠,解甲的将军考入陆军大学特五期进修去了。

二十二集团军随县攻坚,史沫特莱再访川军

一九三九年的冬季攻势是武汉会战后,我国军队进行的第一次全国性的主动出击作战,各战区各部在统一的时间内相互协同配合,各攻击动作此起彼伏,一直到次年的四月分才完全结束。其持续作战之久,范围之广,攻击之猛,为一九三九年以来之未有。其重点地区在第五战区和第九战区的信阳到汉口以及长江下游。我国军队的顽强作战,使日本人也感到震动,不得不承认“此规模之大,行动之顽强,为以前攻势所不能比,因而给我军造成损失。”

军事委员会下达五战区的作战方针是:

攻略平汉路南段武穴、信阳间敌人。

李宗仁接到这一命令后,沉思良久,直到第二天的上午,才把参谋长王鸿韶和参谋处长等人找来办公室。等大家都坐下了,李宗仁拿出军委会的作战命令,交给大家传阅后对参谋长说:“对于这一命令怎么办?”参谋长说:“参谋处研究一下,先作出一个攻势的战斗方案,再请长官决定。”李宗仁又说:“先制定一个方案再说,攻击的范围不能太大,使用的兵力不能太多。按当前的情况,这一攻势只能由二十二集团军孙德操负责。”

参谋长和参谋处长走后,李宗仁对剩下的人表示,对军委会的这一决定他是有不同意见的。各战区都还没有作好****的准备,要攻也要配合好国际上的形势,现在时机还没有成熟。况且用兵打仗就要一鼓作气,零打碎敲,只能是再而衰,衰而竭,枉自消耗兵力,挫伤士气,即使有所得也是得不偿失。

从单纯的军事角度来说,李宗仁的意见无疑是正确的。可是军事要服从政治,他哪里知道这个“冬季攻势”中苏联人的背景和委员长骨子里的真实意图呢。

到了晚上,李宗仁摇通了他的老搭当白崇禧的电话,把他的意见说了一通,想通过白崇禧让最高指挥部收回成命。可是,白崇禧告诉他,这是委员长交待侍从室和军令部研究决定的,下达命令也是蒋亲自签发的,无法更改。李宗仁也只好表示照中央的指示办。

李宗仁和他的参谋人员对拟定的作战计划进行了一番研究和修正,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决定把攻击的范围压缩在正面的一个点上,不要过大。

这样,五战区下达给二十二集团军的命令是:

以四十五军向淅河、马坪之敌进攻;四十一军配属野炮一

营,向随县城、擂鼓墩、滚山各据点之敌进攻。

孙震派出了四十五军的一二七师到敌后游击,把攻打擂鼓墩的任务交给了一二二师王志远,攻打滚山的任务交给了一二四师曾苏元。

自上半年的第一次随枣会战后,日本人占据了随县,在县城的西面险要的地势中设置了两个据点,以拱卫县城。因此,要攻克县城,或者说要威胁县城,必须首先攻克这两个据点,这两个据点就是滚山和擂鼓墩。

随县即现在的随州市。这里自中华民族开天辟地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场,远自舜和禹的时代便有了这样的传说和记载。随县的北东是连绵数百公里的桐柏山,南西是方园数万平方公里的大洪山,两山夹一河,形成一道北西走向的狭长走廊地带。走廊连接豫西南盆地,其东端连接着包括武汉在内的江汉平原。它是从河南南部通向鄂中的要道,随县便雄据在这条要道的东南端。

擂鼓墩便是当年某战役中指挥千军万马的指挥台。听到这个名字,就使人想到一幅战鼓声声、万马奔腾、旌旗翻滚和杀声震天的血腥场面。其实,擂鼓墩这个名字更为响亮的时候是在四十年后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考古学家在这里发掘出了举世闻名的曾侯乙墓葬群,和其中的稀世珍宝——编钟。幸好这项发掘是在数十年后,否则的话,这稀世珍宝说不定又落得了北京人头盖骨的下场,或者要我国现在的国宝收藏家出巨资到海外市场回购了。

滚山是擂鼓墩更西面的一座小山,距随县城约十六华里。此山似雄狮平卧,北高南低,相传是秦始皇撼山镇海之物。该山是随县城北西面的制高点,登山即可俯瞰城关。它紧扼襄花公路,是一处易守难攻之地,历来为知兵者所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