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古为今用(一)

龙岗山驼腰岭山冈上,袁桐在南侧指挥第二团,李豹在北侧指挥第三团,两侧山坡上是埋伏的雪原军两个团,没有修筑什么阵地。

利用夜间,雪原军两个团秘密的进入这个地区。能躲过日军侦察机和保持消息不出去,跟凌芸的提前准备有关。雪原军是不用生火做饭的,他们提前两天出发,用随身携带的炒面和水壶硬是在山林间潜伏了两天一夜时间。

战士们是抓一把炒面,喝一口水,悄然隐藏在树林里,避免暴露目标。袁桐不能不提前行动,因为两个团带了大量的特殊武器弹药。

这又是凌芸的围城打援战术。按凌芸算计,日军是三路进攻,如果其中一路被毁灭性打击,另一路绝不会看着。冢田攻和上村清太郎绝对不会看着他一个旅团被消灭,侧翼的日军一定救援。

如果第12旅团不救,那么就消灭他的第24旅团攻占通化。如果日军救援,就是被伏击的下场。如果这两路胜利,剩下的一路绝对不敢进攻。这也算是兵行险招,一旦上村清太郎宁可牺牲一个旅团,他绝对会占领临江。但他也同样会失去通化。而雪原军在运动战中消灭日军有生力量,达到改变战局的目的。

袁桐担心鬼子不增援第24旅团,而是向蒙江发动进攻。那样虽然会攻占通化,但经营几个月的临江和蒙江会再次失去,这么长时间的心血也就白费了。虽然觉得可惜,但也没办法,他提议解决24旅团后,如果12旅团不救,而是向蒙江进攻,部队应该迎上去,消灭第12旅团。

凌芸没有同意,她担心时间来不及。毕竟白天日军有飞机,远距离移动作战容易暴露目标,遭到轰炸。再说速度也来不及,人的体力终究有限,何况雪原军承受不起连续作战,起码弹药就无法跟上。所以下令蒙江一旦遭到进攻,就把部队和人员向临江撤退,可确保临江、通化。虽然长白、抚松、蒙江,但会扩大通化。为此袁桐她们埋伏在龙岗山驼峰岭,伏击日军的增援部队。

本来第12旅团是向蒙江进攻的,袁桐已通知蒙江县长李永奇准备撤退,也通知抚松方向准备撤退。

侦察兵从树林中跑过来:“报告师长,日军已转向,前锋部队向这里开来,他们准备增援姚家甸日军。”

袁桐心头一喜,看来又一次让凌芸算对了,鬼子确实不舍得一个旅团被消灭。那就好,她立即通知李豹第三团也做好准备,命令部队隐藏在第二道攻击阵地,躲开日军搜索队,让他们进入伏击圈。

午夜以后才接到报告,日军第12旅团两个联队,第14联队在前,第24联队在后面,中间是两个联队的炮兵和旅团指挥部。因为是连夜增援,鬼子派出的搜索队距离不远。太远了有什么情况也不知道,无法向后面传达消息。两侧搜索队并不是太宽,而是从山坡底部向前搜索,这是伏击部队正常的攻击距离,再远一点就不是子弹能够上的距离。夜晚的时间,如果离开百米以外,射手士兵是看不清目标的,所以日军认为这个搜索距离够用了。

搜索队没有发现进攻阻击阵地之类的设施,当然认为安全,向后面大队人马传出安全信号,继续向前走,后面的第14联队紧随搜索队快速前进。

沼田多稼藏的第24旅团是三个联队,加上其他部队,兵力一万多人。根据师团长命令,从二道江后尾截断进攻的雪原军,包围消灭他们。虽然知道第12旅团战败,但没想到上村清太郎败得那么惨。

沼田多稼藏没有接到司令部方面的命令,上村清太郎是师团长,他当然急于增援,行军速度很快。再说前面传回安全的信号,所以部队大摇大摆的前进,根本没有想过被伏击的事。

看着日军搜索队过去,第二团长赵起摆摆手,立即有一排的士兵分散向山坡下跑去。他们在树丛草地上拉起了绳子,严密的注意着公路上过来的鬼子黑乎乎人影。

另一面李豹也开始行动,和第二团一样,第三团的人也向前面派出了爆破士兵。日军第14联队和后面的第24联队进入了袁桐的伏击圈。

两侧山坡上的雪原军两个团,把他们的武器全都亮了出来,进入三四百米的攻击距离。这个距离除了掷弹筒、迫击炮和重机枪以外,步枪是够不上这个距离的。就算是机枪也无法这么远攻击,黑夜中视觉不行。

在前面最后一道爆炸地段内,排长李全彪看着日军的脚步踏进了设计的线路,喊道:“爆。”他身边的战士把手里的绳子狠狠的拉下来。

“轰”公路上传来一道爆炸,一团火光升起。轰轰的爆炸声不断,整个公路上接二连三的开始爆炸。爆炸声巨大,火焰也很高,但杀伤力却不大,日军队伍混乱,但也只是混乱而已。

联队长田中奉太郎只是暂短的一惊,并不是太害怕。被伏击是很正常的,雪原军一贯狡猾,凌芸更是以狡诈著称。他们的武器弹药有限,特别是重武器,看看这地雷就知道了,杀伤力有限。他急忙传令不许慌乱,部队不要停止前进。

可是道路上爆炸的地雷明显有易燃类油脂,燃烧火焰很大,部队无法通化,只好命令士兵先灭火再前进。

但是爆炸并不是前面这一段距离,日军长长的队伍前后都是爆炸,很没有规律。

沼田多稼藏接到报告只有爆炸,而且伤力不大,也没有部队进攻,他直觉认为是小股部队的骚扰行动,传令不要慌,部队集合恢复队形继续前进。

可他刚刚传达命令,看到整个公路上燃烧起大火,突然打了一个冷战,明白过来这是为什么?他慌忙喊道:“传令田中联队长突破阻击前进,前进。”

沼田多稼藏反应过来,这些爆炸的不是地雷,他们是燃烧品,公路上被照亮,日军暴露在火光之下,这是给进攻部队指示目标,应该快速前进离开这里。

就这一点时间,前面阻击的第四营长郭宇指挥他的机枪排进入攻击位置。根本没有阵地,几个沙包一垛,就架起机枪开始射击,鬼子正准备灭火通过,被突然的机枪射击打倒一片。

第14联队长田中奉太郎滚下马大喊士兵向山坡进攻,同时想越过火墙向前冲,

就在前锋的田中奉太郎想办法的时候,公路上的鬼子全听到了奇怪的声音,这是什么?当他们抬头向两侧山坡上看的时候,透过火光看到天空落下来黑乎乎的东西,这是什么?

“石头?”就在日军第一个反应过来是石头的时候,两侧落下来的石头开始密集起来。虽然石头不算什么,但也能砸死人。日军躲避这些落下的石头,队伍又是一阵大乱。

“快……快,躲开……躲”发现不对的军官刚开始喊,还有好多人没明白怎么回事的时候,这些石头突然爆炸了,轰轰轰整个公路上开始爆炸,碎石飞舞,日军被炸得人仰马翻,可两侧山坡上还是雨点一样向下面落这种爆炸的石头。

这又是一种凌芸西山兵工厂的武器。受后世电影启发的的凌芸想起了地雷战。没有条件的八路军,游击队用石头

做地雷,虽然爆炸力有限,但也比没有强。

想了很长时间,地雷毕竟得埋在地上,鬼子不走那条路怎么办?如果临时战斗怎么办?同样一个东西产生,那就是投石机。这是古代的兵器,用投石机可以发出巨大石块。

架子是木头的,在今天很好解决。这样,西山兵工厂出现了木匠做投石机,石匠做石爆弹,铁匠打造兵器的古代兵工厂。

凌芸戏称这里是匠作监。兵工厂的厂长周德贤被大家称作周大匠,也开玩笑把他叫工部尚书。几个月时间,凌芸的兵工厂用普通黑炸药制造了大量的这种武器。

袁桐要提前行动,让士兵吃两天炒面,就是有这些东西要夜间送到这里。有弹簧,有橡胶的年代,有投石机当然就会出现弹弓,这种简单的东西。

西山兵工厂上千人研究,什么方法都想得出来。两棵小树上被一根皮筋一系,中间一块皮子兜布,两三个士兵抱起一个点燃导火索的石雷向后拉,一,二,三,松手,这些石炸弹就居高临下飞向了公路。

这玩意准确度是差了很多,不是精确轰炸,但是数量大。发出十几颗之后,也就掌握了力道和经验,距离也差不多,何况也都试验过,大约差不多。

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战斗方式,日军被这样密集的轰炸弄得死伤遍地乱成一团。他们周围被烈火照的通亮,雪原军能看清鬼子,可公路上的日军却看不清山坡上的人。再说这些东西不是炮弹,也没有火焰,导火索上那一点火光不到近前根本看不到。步枪有四五百米的射程,但那是射程,不是有效射程,攻击的雪原军还在好远呢,夜间超出视觉,日军端着枪找不到还击目标。

天空落下的石弹有远有近,爆炸时间也没准,有的落地半天不炸,有的在天空就爆炸了,弄得日军也不知道怎么办?只能是尽力躲开,可又防不胜防。

沼田多稼藏趴在地上,气急败坏,已是飞机大炮年代,雪原军竟然用这样的武器,偏偏精锐的大日本皇军竟然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自己两个步兵联队兵力七千多人,此时大部分倒在地上,伤者比死者多出几倍。

他终于从混乱中反应过来,寻找指挥官下令集中起来向两侧山坡上进攻。这样的武器毕竟是不能移动的,只要攻击上去就能消灭他们。日军开始向一起集中,顶着落下的炮弹向两侧山坡进攻。

虽然石弹密集很有杀伤力,但毕竟准确性十分差,袁桐她们能携带的数量也有限,无法阻止日军集中向两侧山坡进攻。

负伤的太多倒在地上惨叫,能集中的兵力不是太多,只好以中队为单位向山坡进攻。袁桐站在山坡上,看着集中起来的鬼子准备向山坡上进攻,摆摆手:“赵起,第二战术。”

“是”赵起现在太兴奋了,没想到用这样的武器就能把鬼子打得如此惨,凌芸在雪原军官兵心里已成天神了。这回是一点犹豫也没有,传达命令把士兵集中起来,向山坡中间跑去。全部士兵并不是站起来冲锋,而是猫着腰跑到距离公路还有一二百米远的时候,全都趴下来不动。

日军是以中队分别向两面进攻,成散兵状态,端着枪向上登。这段距离应该没有人,再怎么看不清,那些发出石弹的大约距离还是知道的。沼田多稼藏一面让士兵进攻,一面把炮兵中队的步兵炮对准山坡,这可是现代大炮,威力当然不一样。可是他哪知道,山上那些人放光炮弹早就向下面冲来,离开了原来的阵地,那些投石机根本不值钱,用完就不要了,开始第二作战计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