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胜在算计

蒙江城里战斗基本结束,袁桐的心里一点都不轻松。连李豹的脸上也不是显得多高兴,这让柴金旺和郭京校有些奇怪。虽然雪原军伤亡也不小,但日军一个旅团全军覆没,连少将旅团长武田义晴也被击毙。

为了达到震撼效果,也为了那些牺牲的兄弟,袁桐和李豹下达了一个最严厉的命令,不要俘虏。再说日本人也不会投降的,能抓到的全是伤兵。雪原军没有医疗条件为他们治伤,为了人道主义,减少他们的痛苦,当然是全部杀掉。

听袁桐说是出于人道主义,两个旅长立正答应,但心里却认为袁师长和凌小姐一样,不管做什么事总要找一个很光明正大的理由,杀就杀了哪那么多理由。虽然心里非议,但还是愉快的去执行他们的人道主义。

袁桐和李豹都在担心,不是因为伤亡的问题,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道理谁都明白。雪原军以一千五百多人的代价消灭日军七个大队八千多人,战果可以说震动天下,确实是让人很高兴的。

袁桐担心的是凌芸那边,她最后一次接到凌芸电报是夜间,那时候蒙江城里战斗正是最激烈的时候,袁桐没时间多问。

凌芸指挥的第三旅那时开始反攻,此时天已快亮了,不知道战果如何。一个旅三个团的部队,不足五千人进攻日军一个师团两万四千多人,不论谁都不能认为是正常的。五比一的兵力,即使雪原军是天兵天将,也很危险。

可是凌芸给袁桐的命令是,蒙江战斗结束向清源开进,进攻清源的第17师团,而不是和第三旅合围消灭第12师团。

李豹认为凌芸太贪了,能消灭一个第8独立混成旅团,击溃第12师团,足以让日军短时间没有进攻能力。这已是辉煌战果,可凌芸却想不但击溃12师团,还要打败17师团,确实有些过于贪心,有可能导致失败。

听到凌芸计划的时候,袁桐也持反对意见。但凌芸让她放心,只要能迅速的消灭第8独立混成旅团,进攻清源击溃第17师团就能行。进攻通化的日军不用担心,胡启忠指挥的一个旅足够了。

袁桐是了解凌芸的,她不是说大话的人,也绝不会干没有把握的事。蒙江战斗结束,第三旅战况如何她并不知道,虽然担心,但还是下令士兵休息,通知李永奇让百姓回城打扫战场。

两个旅的士兵休息两个小时吃饭,然后集合开往清源,准备向清源的日军第17师团进攻。

就在袁桐为凌芸担心的时候,第三旅的三个团倾巢出动正在向日军第12师团营地潜伏前进。

上村清太郎没有听参谋长吉本树一提出的建议后撤,而是把兵力驻守在通化城下。当他的炮兵联队被摧毁的时候,吉本树一提出来部队向后撤,与后面清源的第17师团保持联系,防止雪原军乘胜出击。

上村清太郎没有同意,他也明白,白天进攻受阻伤亡不小,炮兵联队被袭击,人员伤亡不是太大,但大炮全都被摧毁。

凌芸有可能连夜进攻,乘胜进攻自己的部队。但上村清太郎认为最好凌芸能出击,自己是两万多部队,雪原军最多一个旅五六千人。她如果偷袭那才是找死呢!

上村清太郎命令各联队保持警戒,不许休息,就在蒙江城下扎营,准备明日增援的部队一到,立即展开进攻。

已经和司令商量好,奉天会出动大批飞机,把通化彻底摧毁,看凌芸还有什么办法,那些沙包垒成的工事也只能对付步兵。上村清太郎希望雪原军出城夜袭自己,那样他就不用向城里进攻了。

他一方面摆出松懈的样子,一方面命令步兵联队夜间先不休息,严加防范。但

是半夜时间过去了,潜伏观察的士兵并没有报告。通化方向什么动静也没有,通化城里没有出来任何军队,上村清太郎有些失望。

看来凌芸并没打算袭击自己,因为此时距离天亮时间已然不远了。他接到司令通报,第8独立混成旅团以攻进蒙江,正在和袁桐的部队激战,已经等于控制蒙江。让他于天亮开始进攻通化,向临江进攻。

就在上村清太郎失望凌芸没进攻的时候,在日军侧面阵地后面,雪原军正在向他的驻扎地潜伏前进。

根据对日军营地的观察,凌芸可以确定,日军在等着自己进攻。以他们的优势兵力,一旦提前发现自己进攻,就很难取得胜利,反而有可能丢失通化。

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就是凌芸的作战指导思想。如果不用这样的战术,雪原军只能处于被动地位,一个疏忽就可能失守,所以这一战必须打。

既然上村清太郎想让自己进攻,那就成全他。但怎么进攻就不是上村清太郎能规定的,也不是他能知道的。

凌芸一开始也认为第12师团有两万多人,一定会采取三面强攻战术,那样雪原军必将分开阻击,兵力分散。所以她才把三个团分别布置在南、西、东三面,防止鬼子三面进攻。

如果上村清太郎三面进攻,他的兵力也会分散,雪原军就会坚持一天时间,用夜间消灭其中一方面,用三天时间把日军打败。

袁桐胜利后进攻清源,让第17师团无法增援。这才有给第三旅下令坚守三到五天的命令。但上村清太郎却把兵力集中在一起,从一个方向强攻。这样更好,根本不用三天,一夜时间就可以击溃日军取得胜利。

日军两万多人集中在一起,胡启忠也有些担心。以一个旅不到六千人想击溃日军一个师团,确实有些困难。但听完凌芸进攻计划的时候,胡启忠二话没说,马上认为没问题。

一天时间,雪原军几乎没什么损伤,日军却留下上千的尸体。当鬼子停止进攻的时候,雪原军开始休息,还不到午夜时间,雪原军全体集合在东城墙方面。

南面城门根本没打开,正面对着日军方向,还是一如既往什么动静也没有。所有部队却从鸭绿江方向的东面用绳子下城墙,向远处行动,迂回到日军侧面集结。

这样一来,上村清太郎派出的监视哨兵只是注意通化南面,丝毫作用也没起。东面临近鸭绿江,没有开阔地,也不利于兵力集中。

凌芸的仗打的就是不可能,就是出其不意,哪一次胜利都是超出日军的想象。对于凌芸怎么想的,又做些什么准备,日军根本不知道,也无法算计。

原因很简单,军人也会陷入教条主义。敌我双方都是正规军人,想法有时出奇的一致。那是因为都会从军事角度去想问题。

可凌芸并非军人,她没有受过一天军事训练和学习,所以她不会单从军人的角度想问题,思维要开阔得多,也就能想出很多匪夷所思的战术和策略,让日军无法想象得到。

这一次凌芸的做法,又超出了上村清太郎的算计。按常理,想夜间奇袭,也会把重要的力量留在城里。没有强大的武器,是守不住通化城的。

凌芸想出自己的守城方法,这样的坚守并不需要重武器,连枪都很少用。利用特殊的工事和战术,竟然不用现代枪炮,靠着长矛和棱标就守住通化。

这样的战术害怕的是飞机和大炮,所以凌芸动用了特战队提前出城,在外潜伏摧毁日军炮兵。动用潜藏的防空部队让日军飞机失去作用。雪原军用最古老的武器就守住通化一天时间。

就是用不上重武器,所以通化城里除了一个第三旅以

外,教导队和护卫队提前出城。凌芸苦心设计的奇怪武器也不在通化,它们在临江,利用夜晚偷偷的运送到通化。所以城里的雪原军只要人出来就行,他们什么都不需要。身上只有一支步枪几颗手榴弹,几十发子弹。

这样一支轻装部队,完全可以在东面鸭绿江方向出城。连城门都没打开,而是从墙壁上用绳子下来,秘密集中向第12师团侧面赶来。在预定地点接收武器,向日军驻扎地潜伏前进。

盛夏的夜晚,雪原军毫无声息的向日军靠近。上村清太郎还等着监视通化方向日军士兵的报告,午夜过去很长时间,此时距离天亮已没有多长时间,上村清太郎有些失望,凌芸并没有夜间出城攻击。

日军开始松懈下来,准备休息,因为白天还要进攻呢。此时就算是雪原军出城也不赶趟了,白天他们是不敢进攻的,离开城墙,离开工事,暴露在平地上,雪原军无法对抗飞机,只能是死路一条。

上村清太郎和参谋长吉本树一疲倦的打着哈欠,倒下休息。

此时再休息,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睡得比较死,可这时候第三旅的部队却与教导队汇合,向日军潜伏前进,另一个方向,孙彦超的特战队也在向鬼子驻扎地靠近。

距离日军驻扎营地还有七百多米的时候,在教导队和严顺保卫队指挥下,第八团第九团的士兵开始准备,接过那些奇怪的武器。只有第七团的士兵紧握手中的枪,向鬼子阵地方向潜伏前进。

凌芸身在城里,她没有参与指挥,也没有出城。以她的体格,计划到这个程度,一切指挥大权就在胡启忠手里。出城一线指挥的胡启忠,又开始佩服凌芸了。脑袋怎么长的?都算到骨髓里去了。

每一步都提前有准备,看着前方死气沉沉的日军大营,两万多日军绵延几公里的距离驻扎。

他举起手重重放下,这些称得上古老的武器,开始做好准备向前推进。说是古老的武器,是因为第八团手里是一架架最大型的床弩。这可是真的古代兵器,不过上面增加了很多现代化装置。原来床弩是用绞盘进行上弦的,也因为巨大的震动力必须固定在城墙上或者树上。但此时的床弩没有那么笨重,使用的是齿轮摇柄上弦,一架架床弩是安装在车上的,可以移动。

每一架弩车上是三层弓臂同时是九支箭,而弩箭上面也不是那种小铲型的重锤,而是一个像炸弹一样的装置,上面垂下长长的导火索。这是西山兵工厂利用近一年时间准备的,三百架弩车在向前推进。

胡启忠看着前面日军的阵地,看着天空微微泛白的天色,对司号员说道:“传令开始攻击。”

尖锐的军号声响起,一声接一声向远处传递,士兵举着手里的锤子砸在了机簧上,嗖嗖的弩箭发出尖利的呼啸向日军驻地飞去。

每一架弩车上是三臂九箭,三百多架弩车上,一次就是九百多支,上千支弩箭带着火星一起飞向日军的驻扎地。

当尖啸声让日军哨兵抬头看天空的时候,这些弩箭落进了鬼子营地,射死多少人不知道,应该不是太多。

可弩箭扎进地面的时候,他们开始爆炸,每一支箭上都是一个炸弹,铸铁外壳的土炸弹威力不大,但它们多。远处第八团的士兵低头上弦安装发射,一次九百多支,雨点一样落进日军的营地。爆炸声惊天动地,鬼子营地一片混乱,这种落后的武器哪有准头,就是乱飞一通,越是没准越是不好躲。

在第八团这种弩炮开火的时候,第九团第一百辆重机枪土坦克,用人推着向日军营地冲去。后面跟着的是第七团步兵。雪原军以这种古老落后的武器,向日军第12师团发起了总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