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健康感觉型个性的人,在个性改善时,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用理性控制情感

人都是情感的动物,因此如何学会用理性控制情感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一个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变化的过程中,把握自己的情感,理智地处理各种事情,感情用事是不明智的。对于这一点,恰恰是许多感觉型个性的人所忽略的。

在人生的长河中,控制情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你不必“喜怒不形于色”,让人觉得你阴沉不可捉摸。但情绪的表现绝不能过度,尤其是哭和生气。如果你是个不易控制情绪的人,不如在事情发生,并将引发你的情绪时,赶快离开现场,让情绪平静再回来,如果没有地方可暂时“躲避”,那就深呼吸,不要说话沉默生刻,这一招对克制生气特别有效!一般来说,年纪越大,越能控制情绪,也不易被外界刺激引**绪波动,所以你也不必太沮丧。

你如果能恰当地掌握自己的情绪,那么你将给别人留下一种“沉稳、令人信赖”的印象,虽然你不一定能因此获得重用,或对事业很快就有所帮助,但总比不能控制情绪的人要好!

消除空虚感

感觉型个性的人往往都具有一颗敏感透明的心,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不停地探寻着生命的意义。最后,有一些人得出了生命本无意义的答案,他们因此而痛苦、无聊,觉得生活没意思。而这时,空虚感也常常涌上他们的心头。

空虚,即无实在内容,不充实的意思。空虚心理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片空白,没有信仰,没有寄托,百无聊赖。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心里空虚是令人烦恼的事。为了排除愁绪,摆脱寂寞,有人借酒浇愁,也有人用烟解烦,还有人寻求其他刺激,这些都是愚蠢的方式,并不能填补心中的空虚。精神空虚是一种社会病,它的存在极为普遍。当人们生活失去精神支柱,或因社会价值多元化导致某些人无所适从时,或者个人价值被抹杀时,就极易出现这种病态心理。

个人因素是产生空虚心理的重要原因,若一个人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低,那就会导致整日抑郁、心灵空虚。再者,有的人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存在错误的认识,以偏概全将社会看得一无是处,他们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对立起来,只讲个人利益,不尽社会义务,当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过分考虑个人得失,一旦个人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就“万念俱灰”。当然也还有些年轻人有事业心、上进心和理想,但因与自己的能力和实际处境相差太远,而陷入“志大才疏”“心比天高”的窘境之中,因而常感到沮丧、空虚。

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有理想、有抱负、有志气,才能迎接挑战,有为于世界。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青年时期,正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这时内心空虚,精神萎靡不振,到头来只能落得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下场。

浪漫不可过度

浪漫,在我们心目中好像总是那么美丽,以它炫目的色彩,装扮着我们平淡、枯燥的生活。然而理性还是以它冷酷而严肃的法则,剥蚀着我们关于浪漫华彩的外表,而**出它的实质。浪漫实在是一种不适应社会现实的心态,是基于一种不适应于现实环境而受到压抑的欲望,在客观上同现实环境抗争与超越的行为过程与心理状态。因此,它是一个悲剧的状态和过程。

浪漫的心态,实际上就是指和周围所处环境不协调的、别具一格的心态。之所以不协调,在于它的过于理想性,常沉溺于一种虚幻中不能自拔。浪漫者经常带有一种不适应感——此其心态的本质特点;久而久之变得忧郁、敏感、脆弱——此其心态的心理特征;这些便决定了浪漫心态的突出的外在特征,即心境的忧郁与行为的乖张。

浪漫心态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或遗传、或生理、或环境、或教育……但这些并不妨碍我们认识浪漫者的本质特征,总结为一句话,即不适应于社会。过于理想性使这样的人总与社会不协调。而总是与社会不协调,又会加剧重浪漫者的理想化。因此,浪漫者在现实生活中总免不了失败与尴尬,他们想得多,做得少,或做不好,其结果便是一事无成。现实生活中的失败,造成了浪漫个性的忧郁、敏感与脆弱。内向和敏感导致浪漫者多思多虑,而所思所虑又大多不合乎现实,或白日做梦,或痴心妄想;脆弱即意志品质不坚定,常表现为外在的极度孤傲与内在的缺乏自信,当他们遇到外在的挫折与打击,便疯狂地发作。

感觉型个性的人中不乏过于浪漫的人,他们心存幻想,不重实际,他们总是生活在浪漫的情调之中,总是生活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他们将浪漫看作是私欲的满足,看作是对他人**裸的占有,因而虚情假意、甜言蜜语、矫揉造作,他们在浪漫的幌子下,给他人设置的是圈套,是陷阱……其实,这是“小人”式的浪漫,他们将满足个人的物质生活享受,看作是人生的唯一享受,他们信奉“今日有酒今日醉,不知人间有隔夜”,他们的生活终极是“人生一世,行乐而已”,灯红酒绿、醉生梦死,一掷千金的奢侈,没日没夜的豪赌,疯狂而不顾后果,所以,这类人极其自私,卑劣,经不住任何的考验,这种浪漫也实在是为理智的人们所不齿的。

他们将浪漫看作是个人情欲无节制地宣泄,“不爱江山爱美人”“冲冠一怒为红颜”,认为“情欲高于理性”,只要是快乐的肉体感受就是好的、善的。现代有不少有权人以随身带着漂亮的“小蜜”,作为官场的一种时髦;也有不少有钱人以长期包养“二奶”“小姘”,作为自己有身份的“象征”,这些人到处寻花问柳、拈花惹草,他们的观念很“新”,整日沉湎于倚红偎翠、声色犬马之中,不以“金屋藏娇”为耻,反而以它为荣,当今不少有权人为何纷纷栽倒?就是因为他们太“浪漫”,真是“一梦红颜成野鬼”。

他们将浪漫看作是个人的随心所欲,他们我行我素,从不安分守己,一味地追求所谓的“个性解放”,自己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要纪律的约束,不要规章的限制,譬如,他们进入公共场所,如入无人之境,大声喧哗,行为**不羁,也不管他人受得了还是受不了,他人说他几句,就一百个受不了,轻则说一句:“我个人的自由你管得了吗?”重则恶语中伤,甚至寻衅闹事。这样的浪漫是谁都受不了的。

总之,缺乏文化底蕴的浪漫是低级粗俗的,缺乏道德底线为支撑的“风流”是荒**无耻的,缺乏规范约束的**是无知可悲的。这样的浪漫只能给社会带来危害。

远离孤独心理

孤独,并不单纯是独自生活,也不意味着就是独来独往。一个人独处,可能并不感到孤独;而置身于大庭广众之间,未必就没有孤独感产生。

心理学家菲思认为,真正的孤独,往往产生于那些虽有肉体接触,却没有情感和思想交流的夫妇之间。事实上,不管你是已婚或是未婚,也不管你是置身于人群中,或者是独居一室,只要你对周围的一切缺乏了解,和你周围的世界无法沟通,你就会体会到孤独的滋味。

感觉型的人,大都心性极高,卓然傲世。于是,他们在曲高和寡中,日益把自己与外界隔绝起来。他们需要战胜孤独。战胜孤独的秘诀何在呢?

1.战胜自卑

因为自己觉得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就不敢跟别人接触,这是自卑心理造成的一种孤独状态。这就跟作茧自缚一样,要冲出这层包围着你的黑暗,你必须首先撕破自卑心理织成的茧。

其实,你大可不必为了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而忧思重重,人人都是既相同又不一样的。只要你自信一点,钻出自织的“茧”,你就会发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同样存在弱点,完全不必自卑大胆地跟别人交往沟通并不是一件难事,那时你就不再孤独了。

2.与外界交流

独自生活,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一个长年在山上工作的气象员说,他常常感到有必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人家,可是他的身边却没有人可以倾诉,所以他就用打电话发邮件来满足自己的这一要求。

当你感觉到孤独的时候,翻一翻你的通讯录。也许你可以给某位久未见面的朋友写封信;或者是给哪一个朋友挂个电话,约他去看一场周末的电影;或者是请几位朋友来吃一顿饭,你亲自下厨,炒上几个香喷喷的菜,这都别有一番情趣。

跟朋友的联系,不应该只是在你感觉到孤独的时候。要知道,别人也都跟你一样,能够体会到友谊的温暖。

3.为别人做点什么

同人们相处时所感到的孤独,有时候会超过一个人独处时的十倍。这是因为你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就好像跟你突然来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度一样,无法与周围的人进行必要的交流,也无法进入那种热烈的气氛里面,你不由自主地觉得自己很孤单,而他们之中的那种热烈气氛更是衬托出你的冷落。为别人做点什么,这很有好处。记住:燃起一把温暖别人的火,也会温暖你自己。

4.爱自然,走入社会

一些习惯了孤独的人,很会充分地享受孤独提供给他的闲暇时光。他们却不知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活动,都是充满了乐趣的,而孤独使你无法充分领略它们的美妙之处。这种福分,不是那些忙忙碌碌的人可以享受到的。

许多饱尝过孤独痛苦的人都说,当他们遭到厄运的袭击,而又不能够向人倾诉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走到江边去,让清爽的江风吹着,心情就会渐渐地开朗。有一个感情丰富的女孩子说,她常常跑到最热闹的街道上去,她觉得只要置身于川流不息的人流中,就会忘掉自己的寂寞。

5.确立人生目标

也许,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过惯了群居生活,所以现代社会才有了“孤独”这样一种世纪病。一个人害怕自己跟他人不一样,害怕被别人排斥,害怕在不幸的时候孤立无援,害怕自己的思想得不到旁人的理解……总之是一种内心的恐慌,似乎人类的心灵越来越脆弱了。

要想从根本上克服内心的脆弱,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给自己确立一些目标和培养某种爱好。一个懂得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的人,是不会感到寂寞的;同样,一个活着而有所爱、有所追求的人,也是不怕寂寞的。

当然,“孤独”本身是一个中性词,适度的孤独可以使人有机会深刻地思考,我们在此所说的“远离孤独”,是远离那种自我封闭的孤独。

适应社会环境

感觉型个性的人对生活存在着较多的幻想,他们大多不知道如何适应社会环境。

适应本身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即顺应的意思,其实质是人们为了生存而与环境之间发生的调节活动。由此可见,适应水平直接影响了人的生存,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要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环境,首先必须了解适应社会环境都有哪些形式。总的来说适应社会环境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改造环境,使环境合乎我们的要求,其二是改造我们自己,去适应环境的需要。无论哪种形式,最后都要达到环境与人自身的和谐一致。

适应社会环境的问题非常广泛,比如在刚从大学毕业到公司工作的大学生,到了新的环境,接受新的任务,接触新的同事,凡此种种与大学生活都不相同。有的人很快适应了环境,工作顺利开展起来;有的人则相反,处处感到陌生,不是工作出问题,就是人际关系紧张,弄得整天闷闷不乐,置身于苦闷之中不能自拔。很显然,前者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强,后者则较差。

究竟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呢?

主动接触现实环境。也就是说必须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客观环境的现实,既不逃避现实,也不做无根据的幻想,从而把自己置于这个环境之中,了解它、掌握它,并进一步改造它。

积极调整,选择对策。要从主观上要采取积极态度,不是消极等待,在选择对策时应当审时度势,选择相应的对策。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生活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以求实现,从而调动自己的潜力,这样就会觉得生活是非常有意义的了。

取得社会支持。一个人只有在获得支持时,才能觉得不是孤立无援的。而广交朋友,得到好朋友的勉励和帮助,这是社会支持的重要方面。当然亲属之间的支持也是不可少的。

克服自我封闭心理

过分、浮夸的感情当然不可取,但我们不能因此对生活中真正打动我们内心的人和事也装作视而不见。把自己的感情封闭起来,戴上所谓成年人的千篇一律的面具去生活,只会使我们的生活陈旧过时,失去活力。

人类的内心世界是由感情凝结而成的,所以我们才能在邻居或朋友之间建立起诚挚的友谊;才能在夫妻间建立起美满的婚姻和家庭;社会也才能通过感情的纽带协调转动。真挚的感情无影无形,但它却比任何实际的东西都更有价值。正因为如此,寻找失落的童年时的笑声和真情,也才会成为人们历尽磨难后的安慰和梦想。

当感觉型个性的人要压抑自己的感情,想把它封闭起来时,有必要反躬自问:我怕的是什么?我为什么不能更自由、更真实地生活在世界上,而不是生活在伪装的面具后?

别自寻烦恼

伤感悲伤的感觉型个性的人,常常自寻烦恼,将自己装入一个无形的、痛苦的笼子。

任何自寻烦恼的习惯都是在自己折磨自己。一个人完全没有烦恼是不可能的,关键要看你如何跳出烦恼。

在许多心理治疗专家多年的从医经历中,简直没有对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是愉快的、精神健全的人进行咨询服务。在当今社会中,有很多人一定是备感孤独的,然而却不曾有一个电视专题节目探讨他们应付生活的能力,杂志里也很少有对精神健康状况进行研究的文章。当那些情绪易于波动的人沉迷于舞会上的狂欢滥饮之中的时候,这些人却冷静地坐在舞会的角落里,与那些人格格不入。

要知道,这些表面上看起来情绪稳定、精神健全的人也会受到“侵犯”。只要不加提防,他们就会变得问题百出,也会深感愧疚,从而酿成多种多样的神经系统的疾病。只要那些人落入下列自寻烦恼的陷阱,就会变得可悲可叹。

1.滚雪球式地扩大事态

当问题第一次出现时就正视它,那么就容易使其化为乌有。如果让问题成堆而不去解决,它们就会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扩大并恶化下去。

最爱滚雪球的人总是照一条简单的规则行事:“如果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索性再往后拖拖。”比如,在婚姻关系中,把你对伴侣的愤怒和苦恼埋在心底几个月甚至几年,这就会积聚起足够的压力来拆散你们的婚姻。

2.代人受过

有一次,小刘和朋友同乘的一辆汽车正要靠在一个十字路口的停车指示牌前,他还没来得及把车停稳,他们后面那辆车里的司机就开始按喇叭了。“那个家伙有点耐不住性子了。”朋友说。

小刘一面让车慢慢向前滑行,一面环顾两边的路,说:“那是他的问题,而我要确保安全通过这个十字路口这才是最重要的。”

小刘完全不去管别人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就只会自寻烦恼。假如你设想某个人不喜欢你,然后一味地反省,把责任归于自己,“这都是我造成的”,那么你要不了多久就会忧郁成病。你这样代人受过,引咎自责,又有谁能理解你呢?!

3.盯着消极面,不遵从实事求是的积极原则

真正有力量的是积极的思想方法。要牢牢记住当你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者别人对你说话的态度不友善时,你经常对自己说:“我总是被所有的人曲解和欺负,”你拒绝回忆那些愉快的事情。如果你忽然会想到你自己有什么优点,就会赶快记起一件与此相对应的弱点。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好的、吃亏的事情上,你就能熟练地运用这种消极的思想方法来制造出自寻烦恼的种种症状。如果你预料到有什么坏事会出现,它们多半是会兑现的。比如说,你准备参加一个舞会,你料想自己一定会十分难堪和狼狈,于是你就孤零零地站在一旁,呆若木鸡。然后,你就可以为没人理睬你而叹息了。

4.做不可能实现的梦

世界上最可怜的一些人,是那些惯于抱有不切实际希望的人。如果你想真正地灰心丧气,就把自己的目标制定得高不可攀吧!

有位心理专家曾经为一名妇女提供咨询服务。她正在修两门大学课程、学弹钢琴、照看三个孩子并照顾两个体弱多病的亲戚——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她的固定工作之外的。她还补充说,如果学习成绩达不到甲等,她会很不满意。你们看,这真是一个不切实际的人!

5.蠢人的黄金定律

简而言之,这条定律就是“把其他人都看得一钱不值”。运用这条定律的关键,是首先嫌弃自己,对你自己说;“我是不堪造就的,我是毫无价值的。”一旦你贬低了自己的价值,接下来就会觉得其他人也同样浅薄,于是便对他们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这样,保证你会变得众叛亲离。

6.以受苦受难者自居

那些把自己比作受难者的人总是能找到适当的借口。母亲们过度地承担家务劳动,然后对自己说:“没有一个人真正心疼我,在我们家里,我不过是一个仆人而已。”父亲们也能采取同样的方法:“我的骨架都累散了,谁也不把我当回事。大家都在利用我。”

如果你总爱把自己放在受苦受难的地位上,不仅自己很容易产生恶劣的情绪,而且还能使周围的人感到讨厌——这样会使你的感觉变得更糟。

7.被小事绊住

我们通常都能很勇敢地面对生活里面那些大的危机,可是,却会被一些小事搞得垂头丧气。白布斯在他的“日记”里谈到他看见哈里·维尼爵士在伦敦被砍头的情景,在维尼爵士走上断头台的时候,他没有要求别人饶他的性命,却要求刽子手不要一刀砍中他脖子上那块伤痛的地方。

这也是在南极工作站考察的拜德上将,曾在又冷又黑的极地之夜里所发现的另外一些怪事,他手下的人常常为一些小事情而难过,却不在乎大事。“他们能够毫不埋怨地面对在浮冰上危险而艰苦地工作,在零下50度的严寒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可是,”拜德上将说,“我却知道好几个同室的人彼此不讲话,因为怀疑对方把东西乱放,占了他们自己的地方。我还知道,队上有一个讲究所谓空腹进食、细嚼健康法的家伙,每口食物一定要嚼过28次才吞下去;而另外有一个人,一定要在大厅里找一个看不见这家伙的位子坐着,才能吃得下饭。”“在南极的营地里,”拜德上将说,“像这一类的小事情,都可能把最有教养的人逼疯。”而你还可以加上一句话,小事如果发生在夫妻生活里,也会把人逼疯,还会造成世界上众多家庭的伤心事。

如果你在上述故事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我希望你能够猛然悔悟:“嘿!我就是这样做的。以后我绝不能这么办了!”

让自己尽情地享受快乐

如何让自己尽情地享受快乐呢?这是个大问题,因为培养愉悦的情绪,可以减轻你工作的压力,更利于创造出好的成果。成大事者相信,少一份烦恼,就多一份快乐。正如拿破仑所说:“忘却烦恼,学会让自己快乐”。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快乐呢?

生活得快乐与否,完全决定于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何;因为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

几年以前,有一个广播节目中号召人们找出“你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是什么?”其实,这很简单,最重要的一课就是思想的重要性。只要知道你在想些什么,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每个人的个性都是由思想造成的。我们的命运完全决定于我们的心理状态。

可是很确切地说,你所必须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选择正确的思想,这是我们需要应付的唯一问题。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曾经统治罗马帝国的伟大哲学家马尔卡斯·阿理流士,把这些概括成决定你命运的一句话:“生活是由每个人的思想支配的。”

不错,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快乐的念头,就能很快乐;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就会被悲伤所击倒;如果我们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就会十分害怕;如果我们想的是不好的念头,恐怕很难会安下心来了;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失败,就注定会失败;如果我们整天沉浸在自怜里,大家都会有意躲开我们。诺曼·文生·皮尔说:“你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而你却是你所想的。”

这么说是不是暗示?对于所有的困难,我们都应该用一成不变的乐观态度去看吗?不是的。因为生命不会这么单纯,即便是在最艰难困苦时我们还是鼓励大家要持积极正面的态度,而不要采取反面的态度。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关注自己的问题,但是不能忧虑。关切和忧虑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比如一个人要通过交通拥挤的马路时,他就会很注意自己的安全问题——可是并不会忧虑。关心的意思就是要了解问题在哪里,然后很镇定地采取各种步骤去加以解决,而忧虑却是发疯似的陷在小圈子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