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秦晋之好(二)
有朋友觉得前一章对和亲的解释太多,其实这是要突出汉辽两族婚姻制度的冲突,我觉得还是有些必要的,正如同现在这一章里面我就又“多说”了一下辽国的婚姻制度。我觉得不解释清楚这个,就不能体现云铮和萧芷琼结合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嗯,所以,我建议不喜欢的同学越过这两章吧。
夕阳西斜,金黄带红的光幕铺在地上,所有的景物都似乎带上了一层落日余晖的光晕。
萧天佐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四周的亲卫虽然尽力抖擞精神,可他似乎仍然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一丝深深地悲哀和无奈。
那落日再如何不愿下山,却又如何挡得住这天道轮回?万物既然有生,自然就有灭。既然有兴盛,自然就有衰微,正如同这赫赫大辽,兴时大征四方,衰时也照样落得这般田地了。
他回头看了看身后不远处的那辆马车,长长地叹了口气。自古和亲之女子,绝少有幸福之人,主动愿意出嫁者更是从未有过,但芷琼却是……只是不知,她如今心里是否仍然乐意出嫁呢?云家那少年,真要算来,可还才刚刚冠礼呢,竟然便比他父亲带给大辽的屈辱更大。可笑巍巍大辽,竟然成了这两父子成名的垫脚石,人间事,孰能逆料?
萧芷琼孤身坐在华贵的马车之中,连丫鬟都没有带上一个。她秀气精致的脸庞上,没有一丝情绪波动的痕迹,平静得令人不敢置信。
国、家,孰大孰小,孰先孰后?
若无我,云铮是否会进攻辽国?
若无我,云铮是否会援助辽国?
若无我,云家与辽国可有和平?
若无我,云家与辽国此仇能解?
大辽,生我养我的大辽;
契丹,赐我血肉的契丹……
我非不爱辽国,更非爱云铮胜于爱大辽,只是我已早知大辽其实已经经不得云家真正一击了,若云家相助女真,非但大辽必将倾覆,契丹甚至将要灭种。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萧芷琼轻声自语这《诗经》中的名篇。
将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怀。承风,你可否了解我心中的执念?
我知大辽已然衰微,但身为萧氏之女,若能使辽地多享一些和平,纵然背负骂名,纵然被称国贼,又何惜哉?
你们汉人中那位屈大夫不是说过吗?“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我承萧氏之姓,岂能不循家族之望?
萧氏,其实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姓氏。据记载,在春秋时期的宋国,有位大臣叫子大心,他被封于萧邑,被称为“萧叔大心”。这就是萧姓的发端。
而在辽国,后族姓萧的原因更复杂一些。
辽国是从氏族奴隶制社会转变过来的,有一种氏族外通婚的习俗。与创立辽国的耶律氏世代通婚的是唯乙室和拔里氏二部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辽之后,因为追慕汉高祖皇帝,便将自己的耶律氏兼称刘氏;又认为乙室、拔里世任国事功劳极大,可比汉开国丞相萧何,遂将后族一律改称萧氏。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本人虽未改姓,但她的两个弟弟却都改姓萧了.
萧氏与耶律氏世代通婚的习俗一直沿袭下来:萧氏的女子都嫁给耶律氏,耶律氏的女子都嫁给萧氏。萧氏成为辽国仅次于耶律氏的权贵势力。在原先的那个历史中,有辽一朝,萧氏共有十三名皇后、十三位诸王、十七位北府宰相、二十位驸马。
做了皇帝,有时候规矩是管不了他们的,辽国皇帝的后宫中什么姓氏(其实是无姓,只有名字)的女子都可能有,但是占据主要地位的,仍然是萧姓。因此,虽然辽国也曾经有过非萧姓的后妃,但是太后却都是清一色的“萧太后”。
实际上,契丹民族只有两个姓,皇族与后族:耶律与萧姓。
当然,如果一定要认真计较起来,契丹人除了用本族的耶律和萧两姓以外,还接受过中原王朝的赐姓。契丹建国前曾附于中原唐朝,一些上层人物便接受唐朝赐予的李姓。此外还有孙姓,后来进入契丹萧姓。在原先的历史中,金灭了辽,契丹成了被统治民族,除一些上层人物被赐金之国姓完颜外,绝大多数契丹人把耶律姓改为移剌,萧改为石抹。到了元朝,由于把契丹族列入汉人中,因此耶律、萧主要改为刘、王、李、黄、萧、郑、蒋、杨等汉姓。
但眼下后面的事情都没能发生,所以除了一些曾经在祖辈姓过李、孙等姓之外(唐灭而大魏建立后又改回来了),就只有耶律和萧氏两个姓。
所以这次萧芷琼的出嫁云铮,让耶律皇族觉得极为屈辱,什么时候萧家的女子,能够外嫁他人了?
萧芷琼偏又是辽国皇族们格外倾慕的一位后族郡主,因此她的“被迫出嫁”就更加让耶律皇室恨云铮到了骨子里。
可惜现在辽国的情况却实在经不得他们固执的折腾了。
完颜家起兵之后,辽军最初两败后,小皇帝寄希望于和谈,曾经派出议和使者,拟承认金政权,令其为属国。但是,此时金军已包围了黄龙府,打败了都统耶律斡里朵所率涞流河路辽军,占领了达鲁古城,迫使其余三路不战而退。达鲁古城之战,金军缴获了大量耕具,破坏了辽朝且屯且守的战略布置,增强了谈判中的地位;因此,金太祖不但继续要求归还阿疎,而且更进一步要求辽方将边防重镇黄龙府迁往别处。
这会儿辽、金双方各遣使直斥对方皇帝之名,敦促对方投降,使者往返四次,议和活动毫无进展。九月,金军攻占黄龙府,辽帝下令亲征。金太祖在作战前动员时,“剺面仰天恸哭”地说:“始与汝等起兵,盖苦契丹残忍,欲自立国。今主上亲征,奈何?非人死战,莫能当也。不若杀我一族,汝等迎降,转祸为福。”以此激发女真人的斗志。由于云铮鹰扬卫回师燕京,辽地的亲征军没有与金人接战便撤回,金军以轻骑 2 万奋勇追击,辽军大溃,“死者相属百余里。获舆辇幄兵械军资,他宝物马牛不可胜计”。
自起兵抗辽,女真势力发展迅速,契丹、奚、渤海、汉人和系籍女真、室韦、达鲁古、乌惹、铁骊等诸部被俘或投靠者日众,金朝影响迅速扩大。而辽朝却在军事上节节败退,政治上分崩离析。
九月底,辽渤海人高永昌自立于东京,遣使向金求援,金太祖乘机占领沈州、东京,擒高永昌,将东京州县和南路系籍女真纳入金朝治下,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然后,又马上攻占泰州、显州。至此,女真贵族认为已经具备了与辽分庭抗礼的资格,于是太祖采纳汉人军师的建议,一方面巩固新得的州县,一方面派出和谈使者,要求得到辽朝的承认,摆脱辽朝的控制。
此时,辽国与女真双方正陈兵数十万各自严阵以待,不料北疆的云铮忽然借口要迎回已经跟他有过白首之约的辽国琼花郡主萧芷琼而忽然出兵,打了几乎完全没有防备的辽国一个措手不及,于是就发生了这一连串的事情,辽国的境况自然也就越发岌岌可危。在这个时候,即便最猖狂的耶律皇族,也不敢再言开战。
中京城已经遥遥在望,但那已经不再是大辽的中京。
“奉少帅令,特来为辽国送婚使萧大王引路。”
萧天佐面无表情地看着前来迎接引路的北疆军探马,平静地道:“贵军辛苦。”然后又淡淡地补充了一句:“本王乃是议和使者,只有议和成功,才能真正算做送婚使,这一点还望贵军特别是贵少帅莫要混淆了。”
那探马首领笑了一笑,却不答话,只一摆手:“萧大王,请。”
萧天佐却皱了皱眉,看着探马首领的衣服,忽然问道:“听闻贵少帅麾下乃有一支精锐亲卫,因身着白衣而被称之为白衣卫,不知这位将军……?”
那探马首领年轻的脸上露出笑容:“不敢称将军,在下正是白衣卫云卫离。”
萧天佐的目光就眯了起来,打量了云卫离一眼,忽而点头微笑道:“难怪,难怪。”
云卫离也笑了笑,却不再罗嗦,自己勒转马头,带着身边的百余骑在前面领路,引着这五千人的辽军队伍往上京城去了。
远处上京的城门上,云铮看着地平线上的一道黑线,想着那个此刻不知道是喜欢还是忧愁的少女,默然一叹,转身走下城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