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章困局3
随着日军轰炸强度的减少,神木工业区主官柳大茁向穆亚平提出逐步抢修钢铁厂的四座高炉建议,若抢修高炉必须让发电厂恢复供电,因此抢修电厂的工作首先开始。迎着二月的寒风,柳大茁望着一片废墟的工业区,心情十分沉重。
神木工区凝聚了他几年的心血,对于这片神奇的土地,他比任何人都有无法挥去的感情,这种纠结的心理促使他下决心恢复工业区生产。此时他暗暗下决心,面对日军的轰炸,他要在日军的空中绞杀中决一高低,现在困境开始加剧,他要恢复军用钢材的生产。经过初步统计若想恢复生产,至少需要四个月时间。
伴随日军轰炸机的持续轰炸,后方的困难渐渐的显露出来。尤其是前线要满足大兵团作战和消耗,每天需要的物资几乎都是天文数字。而难民的大量涌入,有雪上加霜的急迫。这种情况让所有人都始料不及。
远处出现了一辆轿车,不久轿车停在柳大茁面前,车门打开兄弟柳大壮从车里钻出来。“大哥!你需要的粮食、蔬菜和其它生活用品我拉来了,你要的太急我先筹集了一部分应急,5天以后会全部运来。”柳大壮说:“穆司令来电,最近有大批军用物资南下路过此地,你要组织好人员密切配合,为运输队安排好住宿。”
大壮说:“大哥你就放心吧!这件事情咱爹亲自抓,他不让我插手,他怕我毛手毛脚影响运输队的工作。”话音刚落。只见远处人嘶马叫,一大队人马迤逦而来。“说曹操曹操就到,你瞧运输队又出现了,今天早晨到现在已经过去5支运输队了,”柳大茁自言自语说。
“听说穆司令要求这批作战物资一个月运完,怪不得这般急迫,看样子又要打仗了,”大壮嘟囔说。“行了!做你的事去吧,如果你耽误了我的事情,看我怎么惩罚你!”柳大茁挥挥手赶他走。大壮临走时似乎想起什么说:“大哥,穆老爷生病了,好像挺严重!”“怎么会生病那,他的身体不是一向很好吗?”柳大茁吃惊问。
大壮回答:“还不是气的,白玉兰暴露自杀后,穆老爷大骂维平不忠不孝、引狼入室。可是穆夫人却袒护儿子,说穆司令为何不能放兄弟一马,竟然不顾手足之情,杀掉亲弟弟。老两口这一闹腾,穆老爷气火攻心病倒了,”“给穆司令发报了吗?”柳大茁问。”“已经发报了,可是穆司令恐怕回不来!”“好吧!明天我去穆府看看,去安慰一下老爷子。”
银川城南侧一片戈壁地带,昔日荒凉的景象一去不复返。眼下这里出现鳞次栉比的楼房区,宽阔的道路笔直,路两旁人工栽种的树木,尽管在寒风中没有生气,但是树木成行、整齐划一,显露出别致的景象。这里就是银川新近快速崛起的学院区。
目前学院区集中了清华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第一高等技术学院,太原师范学院、女子学院等20余座高等学府,这里俨然成为人才的聚集之地。最近来自日军占领区的青年学子、甚至江南来的青年学子,不断地涌进这片弹丸之地。几乎每天都有百十名学生来报道求学。整个学院区学生数量已经达到3万人,而且这个数目还在不断的增加。
先前在此筹建的校舍以经趋于饱和,对于不断涌进而来的学生以及逃难而来的教师,作为学院区主官的柳湘云,身上的压力十分沉重。对于不断逃难而来的青年学生,柳湘云发电报请示阎主席,阎主席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建议他可以把陆续而来的学生向别处疏散。柳湘云灵机一动,他找清华大学、山西大学校长商量,决定在兰州办分校,缓解银川的压力。
柳湘云决定亲自去兰州筹措,此时她坐在轿车里,脸色有些灰白,这几月她一直休息不好,人也清瘦了许多。轿车出了学院区,路两旁出现大片帐篷,由于学院区的人员已经饱和,后续而来的学子被临时安置在帐篷里。辗转而来的学子,每天供应两顿饭,每人发一套棉衣,最起码的维持基本的生活标准。
一座帐篷外面,一位五六岁的小姑娘在抽泣,柳湘云吩咐司机停住车。小姑娘见一位漂亮的阿姨来到面前,便停止了哭泣。柳湘云见小姑娘头发凌乱,脸上脏兮兮的。小姑娘长得很漂亮,瞪着一双大大的眼睛惊恐的注视着湘云。
“小妹妹!你为什么哭泣,谁欺负你了?”柳湘云和蔼问。“阿姨!我妈妈生病了,看见妈妈难受我才哭的,”小姑娘怯生生回答。柳湘云说:“真是妈妈的好女儿,你带我去见你妈妈好不好?”小姑娘董事的点点头。
小姑娘领着柳湘云进入帐篷,帐篷里有不少人。右侧边上躺着一名年轻的妇女,一名三十多岁戴眼镜的年轻人正在往女人头上放毛巾。湘云见女人脸色煞白,没有一丝血色,显然已经进入昏迷状态。湘云急问:“你们是什么人,从哪里来的?”
戴眼镜的人回答:“我们是从南京逃难来的,躺着的是我的妻子,我们都是南京师院的老师,是专程来银川投奔的。我们是今天早晨到达的,妻子遇到风寒已经病了好几天,这不一到地方她就昏迷不醒了。”接着他自报了名和姓。
“为什么不去医院?”湘云不满说。男人回答:“不瞒你说,我们身上的盘缠都用完了,哪有钱去医院就诊。”湘云回头吩咐一名年轻人把工作人员找来。不一会儿一名四十岁左右的工作人员走进帐篷。湘云劈头就问:“你们是怎么接待的,人都病成这样你们严重失职。”这名工作人员忐忑说:“柳主任。现在来的人太多,我们人手有限实在是忙乎不过来。”
湘云想想也是,大量涌进的难民确实难以招架。接着湘云吩咐把病人抬上自己的车。轿车很快向银川市区驶去,进入市区湘云看到市区烂遭遭,街道上、空旷的场地上,凡是能利用的地方都搭起了帐篷,里面临时安置了大量难民。尔后这些难民还要有计划的疏散到西北各地,看样子银川的官员压力更大。
湘云把一家三口送到医院,她给这家人留下了足够的钱,然后就告辞了。湘云要马停蹄赶往兰州。车站更是人满为患,车展的广场上有一溜临时支起的大棚,大棚里面是几十口大锅,熬得很稠的大米稀饭散发着有人的香味。很多难民席地而坐在吃大米粥,另外还有不少人排着队打饭。
现在湘云才真正懂得了穆亚平在河套地区的乃至西北地区大量开垦土地,种植粮食的壮举,此情此景湘云不仅为穆亚平的远见卓识深深佩服。假入大哥没有粮食储备,想必会出现遍地饿殍的景象,那样的情景湘云几乎都不敢设想。尤其是看到难民安详的面孔,湘云顷刻之间看到了穆亚平那颗赤子之心。
湘云上了火车,车上也是人满为患,她和难民们挤在一起,感觉自己仿佛就是他们的一员。祖国正在蒙难,自己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和眼前的难民又有什么区别那。尽管火车上的难民衣衫褴褛,但是他们情绪十分稳定,因为他们所要去的地方,是充满希望的地方,也许那里是他们最后的归宿。望着这一切,湘云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同时更增强了责任心。
彭德怀告别自己新婚的妻子,又要踏上征战之路。和新婚妻子结婚才三天,回到延安不到10天,彭德怀的心早已经飞回太原。彭德怀前脚刚走,两名军人便出现在彭德怀的新婚妻子蒲安修面前。或许是新婚的缘顾蒲安修脸上仍然洋溢着新婚的喜悦和别离后的一丝惆怅,她一双细长的眼睛仍然带着笑意。
“蒲安修同志,我们是中央组织部的,上面决定让你前往太原和彭德怀同志度完蜜月,这是我们的介绍信。”两名身穿八路军军服的军官出现在蒲安修面前。蒲安修闻听暗自高兴,可是又有些将信将疑。她接过二人的介绍信仔细看了一遍确信无疑。
其中一名军官说:“蒲安修同志,你抓紧收拾一下,我们要赶时间,追赶彭副司令。”蒲安修不再犹豫,慌忙收拾了一番跟二人出门,外面早有一辆马车等候。二人赶着马车向东疾驰,他们和彭德怀一行保持大约一天的路程。
太原司令部,穆亚平拿着电话说:“他们顺利过黄河了,很好!”穆亚平放下电话对身旁的参谋说:“给延安发报,如实相告。就说我把彭副司令的新婚妻子接到太原来了,先斩后奏非常抱歉。”穆亚平吩咐完立即回到自己居住的房间。自己居住的房间隔壁房间,门帘被布置一新,门上贴着鲜红的喜字非常耀眼。
穆亚平走到门前,里面传出女人说话的动静,他推门走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