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七六三章 各有私心
"感谢“邀月青旋”的粉红票票!山"
老爹找人帮忙把老爷子的尸体收殓入棺后,暂时放到三叔家侧面搭起的牛棚里,就等三叔回来再商量如何善后。
其实,说把棺材抬到三叔家来,刘氏是很不乐意的,不过这里有个风俗,据说不能让尸体在外过夜,否则就会变成孤魂野鬼、四处游**。
老爷子家在隔了两条沟的山顶上,深更半夜、无亲无故的,谁愿意跑夜路给你抬死人?就算给再多钱也没人干,所以只能就近停放,就是刘氏家里了。
云舒和老爹、帮忙抬棺材的人、还有大伯母一家都是在刘氏家吃的晚饭,吃完后就坐在院中商议如何办老爷子的后事。说是商议,其实说闲聊更准确,因为除了黄老太太在场,三叔一家一个都不在,刘氏缩在厨房里忙活,她一对儿女也被拘在屋里没出来。
看着坐在一旁哭哭啼啼的黄老太太,云舒觉得有些心寒。黄老太太养了刘氏十几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即便她犯了世人之忌讳,跟自己的妹夫好上了,可无儿无女连老公都死了的人,养女刘氏对她又那么冷漠,找个老伴儿有什么错?
反正云舒一点儿都不觉得她有错,反而敬佩她的勇气,她妹子早就死了,妹夫鳏居多年,他们俩的性质跟小静和小静他娘的情况完全不同,根本不能比的。云舒觉得刘氏这么对黄老太太一点儿都不应该,她那说辞要么是故意找借口,要么就是钻了牛角尖儿。
大家对黄老太太好一番劝解,又出了不少主意,有的说把老头子的子女找回来办丧事;有的说让刘氏和三叔给办;有的说花钱请人来办,不管哪个主意都有些困难。
据黄老太太说,老头子有一儿两女,两个女儿都嫁得远两三年才回一次家;那儿子娶了个京城附近的媳妇,常年住在岳丈家,相当于是入赘那样,所以也极少回来;现在要把他子女叫回来办丧事显然不可能所以就只能指望刘氏了。
突然,大伯母道:“哎,黄大娘,我看你家老爷子挺能干的,次次赶集都背东西到城里去卖,他平时又节俭,舍不得吃穿花用如此定存了不少银子吧?”
黄老太太哭哭啼啼的抹着眼泪,抽噎道:“是存了点儿钱,老爷子说那是咱们的棺材本儿,一直舍不得用…”
“哎呀,人都死了,还存什么棺材本儿啊?现在正是用棺材本儿的时候,要不这样,你把那钱拿出来请人办场风风光光的道场也不枉老头子辛苦一辈子。正好我有熟人,帮你介绍一下如何?”
云舒看大伯母那两眼放光的模样,心里一阵厌恶她插话道:“黄奶奶,人死都死了,办得再风光也是给人家看的,面子不能当饭吃,您老人家一把年纪了,不如留着养老吧!”
大伯母立刻就不高兴了,本想说云舒几句,见其他人纷纷附和云舒的话只好收了声。没有当事人参与的商量肯定没有结果,帮忙的村人一直陪着等到亥时,实在熬不过家里人又一次一次的来催,只好不好意思的道别回去。
没一会儿功夫,院子里就只剩云舒父女、伯母一家和黄老太太了,刘氏依然缩在厨房里不出来。云舒看这院子里除了水云波和老爹,就全是女眷和孩子,待会儿要是伯母一家都走了的话老爹一个大男人留在这儿像什么话?
因此,尽管她很不喜欢伯母,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留住伯母一家,希望能熬到三叔回来。直到半夜子时左右,总算有人来敲院门,老爹才刚站起来,刘氏呼啦一下从厨房冲出来去开门,等她看清来人后又失望的退了回来。
来者不是别人,居然是大伯。大家让出位置给大伯,伯母见之非常高兴,顾不得其他,乐呵呵的上去:“他爹,你可算回来了!怎样?累不累?咱们回家去吧?”
大伯淡淡的看她一眼,坐到老爹身边道:“二弟,怎么回事?”
老爹将事情经过说了一边,大伯看看哭哭啼啼的黄老太太,皱眉沉默片刻,大声喊道:“三弟妹,你养母在这儿,你不出来陪着,缩屋里干什么?”
大伯颇有些威严的语气吓得伯母不敢说话,过了好一会儿,刘氏才低着头慢慢从屋里出来,手里还抱着她儿子,站在门边却不动了。
大伯瞪着她道:“这里又没外人,你缩那儿干什么?嫌你养母丢人,当初她辛辛苦苦干活儿、供你吃共你穿的时候怎么不丢人?过来给我坐下!”
刘氏愣了片刻,还是低着头过来坐下了,不过却离黄老太太有一段距离。好久没见大伯如此厉害了,他今天这样子让云舒有些意外,仔细看发现他脸颊潮红,眼角有血丝,身上还有股淡淡的酒味儿,原来是喝了酒。
大伯道:“三弟妹,马大爷的丧事你打算怎么办?”
刘氏低着头沉默半晌,小声道:“等…等志奇回来再说。”
“志奇?志奇不回来你就不办了?就让棺材放你家牛棚里一辈子?”
“不不是,我是说是说……”刘氏抬头触到黄老太太祈求的目光,她赶紧低下头去,小声道:“我是说等志奇回来再决定怎么办?”
大伯一拍桌子:“这像什么话?我是水家的老大,这事儿我不能袖手旁观,不管你认不认你娘,办不办这丧事,那棺材明儿中午之前必须得弄走,不能放在咱们水家的宅子里,晦气!”
大伯母赶紧拍手叫好:“对对,不能停在坏了咱们水家的风水。黄大娘,我看您还是把那钱拿出来……”黄大娘的哭声突然大了起来,几乎是伤心欲绝。
云舒扯扯老爹袖子,老爹回头看她一眼,想了想道:“大哥,马老大爷儿子在京城,女儿家离这儿也远,黄大娘都不知道他们住哪儿送信也没法儿送,让黄大娘一个人办恐怕不容易啊!”
大伯道:“那就让三弟妹办,不管怎样,你们两家总是亲戚就算你不想认,不想磕头守灵,帮着办丧事总行吧?就这么定了,三弟妹,你自己跟黄商量商量,二弟,走咱们哥俩喝酒去。”
大伯当真拉了老爹就走,刘氏没有点头也没反对,只是低头坐在那里,伯母见大伯出了门,草草安慰黄大娘几句,也赶紧追了出去,水云波夫妻本就是来打酱油的,自然没有留下的道理。一时间院子里就剩云舒这个外人了。
她本想出去,可深更半夜的又不知去哪儿,反正大伯那院子她是肯定不愿意去的。云舒犹豫片刻只好留下来。
刘氏一直低头坐着,黄老太太也低头小声抽泣,如此过了好一阵,黄老太太道:“慧儿啊,我……我知道我给你丢了脸,可我和你姨父真不是你想的那样,我们是清白的,后来在一起只是想互相找个伴儿而已,如此也能给你们减轻些负担。
……都这么久了,你还是不能原谅为娘吗?”
刘氏沉默半晌淡淡道:“有什么原谅不原谅的,大哥说得对,不管怎样,你是我伯母,对我有养育之恩,等明儿志奇回来我们就找人帮你把姨父抬回去。
办丧事的话,如果需要,我们可以帮你找人做道场,钱不够我们也可以添点儿,不过守灵戴孝志奇肯定不会去,我也不会去,云霞他们更不会去,这事儿你就别提了!”
黄老太太怔了怔,抹抹眼泪抬头看她:“慧儿啊,其实你姨父一直挺喜欢你,你瞧,每次家里有什么好东西,我还没开口,他就自己清点出来,笑呵呵的说要带来看你和外孙,今天白天我们那背篓里就有你喜欢的”
“谁稀罕他的东西?谁要你背东西来了?我说了多少遍,我不要不要不要,你们非要一次一次背来,你们一把年纪背个背篓天天往我家跑,做给谁看?是不是要让周围乡邻都来戳我脊梁骨,都来骂我没良心、忘恩负义?
现在满意了吧?所有人都知道我刘家慧就是忘恩负义、不认养母,活生生把养母的姘头给逼死了,还要我来给那姘头披麻戴孝办丧事,你想都别想,要不是看你一把年纪,我真想现在就把你撵出去!”
刘氏突然跳起来一阵噼里啪啦的大骂,看她双眼喷火瞪着黄老太太的样子,云舒心里诧异,没想到她对黄老太太的误解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要化解怕是不易。
黄老太太见她那样子,怔愣片刻,只得拿着手帕捂脸痛哭,刘氏更加恼怒,“哭什么哭?我说错了吗?你不就是做给别人看吗?从小到大都是这样,说是收养我为女儿,在外面面前做足样子,回家却是遮遮掩掩,什么都藏着掖着,生怕我偷去给了我亲娘,你自己说,你当真把我当成过亲生女儿看待吗?你有吗?你有吗?”
刘氏一阵质问后,气哼哼的瞪着黄老太太半晌,然后转身进屋,啪一声关上房门。云霞怯怯的看看屋里,又看看黄老太太,犹豫片刻,轻手轻脚的摸回了自己屋子,现在院子里就剩黄老太太和云舒两人了。
看黄老太太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可怜样儿,云舒坐到她身边,掏出手帕递过去,老太太怔了一下,谢了声接过去擦擦,然后抽噎着道:
“小云舒啊,我一直把慧儿当我亲生女儿,从不知道她心里会那么想。小时候我把好东西藏起来,不是不给她,是不想她一次吃光了,以后想吃的时候没得吃;何况她每次有吃的,她哥哥姐姐一看见,定会抢了去,她回来又不敢说,我是心疼她啊!”
黄老太太小声的回溯着刘家慧小时候的事,不管说她调皮捣蛋还是可爱懂事,老太太脸上都是满满的幸福,那只有母亲看孩子才有的温柔眼神不是装能装出来的,云舒相信她说的都是真的。
也不知刘氏怎么会对老太太有这么大成见?莫非真的不是自己肚子出来的都不会心疼吗?当然,只是云舒相信没用,老太太希望的是刘氏相信,这个忙她完全帮不上,只得轻言细语安慰一番。
老太太又道:“唉,小云舒啊,我也不是真的非要慧儿去给她姨父披麻戴孝不瞒你说,她姨父一辈子节俭,再加上他儿女每年孝敬的东西钱财,加起来也有五六十两银子那银子现在都存在我这里。
我是想老头子去都去了,慧儿和志奇要是能帮忙操持下丧事,如果能拜拜他姨父更好,如此我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那些银子全都留给慧儿他们一家,可慧儿她……唉!”
云舒闻言很是诧异,一个偏颇山村的老头子,不做生意不卖地居然能存下五六十两银子,这对普通人家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老太太连自己这个外人都敢说,说明她肯定会这么做,可刘氏却这个态度,云舒不禁为老太太以后的日子担忧。
她回头看看屋里,见里面一片静寂,也不知刘氏睡了没?她犹豫片刻,还是忍不住小声道:“黄奶奶如果……三婶实在不愿意的话,你也不用太过勉强,兴许她现在只是一时想不通等她的心结打开了自然就好了。
现在马爷爷已经去了,他辛苦一辈子也没过过好日子,那些钱你给他办个不铺张也不要太寒碜的丧事,剩下的就自己留着吧,除了您自己以后过日子的钱,等马爷爷的儿孙回来,您也要给个交代不是?”
黄老太太摇头:“唉,我一把年纪的孤老婆子,有碗饭吃、有张床睡就行,要那么多钱做什么?那些钱迟早是要给慧儿的。”
云舒微微皱眉本想问马爷爷的钱你不给他亲生儿女留点儿么?张张嘴却又把话吞了回去。虽然三叔不是外人,可这毕竟不是自家的家务事,何况这还是三叔家院子,说什么刘氏都在里面听着了,你个做侄女的去怂恿人家养母把钱给外人,人家能高兴么?
算了还是少管闲事的好,不管那钱最后落到谁手里,反正自己又得不了半点儿好,不过云舒心里总有点儿疙疙瘩瘩,对这位老太太不禁也有些‘另眼相看,。
云舒陪着老太太闲聊好一阵,现在已过子时了,深更半夜的,她困得眼皮直打架,可先前刘氏赌气进了屋,也没给自己和老太太安排房间,二人现在没地方睡,难道就这么在院中坐一晚不成?
她又等了一阵,实在不行了,站起来四下看看,还是决定去敲云霞的门,打算跟云霞凑合一晚。可云霞似乎睡着了,敲了好一会儿,也不见起来应,云舒正打算推门进去,突闻院门方向有动静儿,仔细听,似乎有人在喊云霞、家慧什么的。
云舒犹豫要不要开门,刘氏的房门打开了,她快步走向院门,打开,见三叔水志奇举着火把站在院门口。刘氏脸上明显有了喜色,赶紧把他迎进来:“志奇,怎么这么晚?赶不及明天再回来也一样,饿了没?要不要吃点儿什么?”
刘氏旁若无人的一番张罗,当真是把三叔照顾得妥妥帖帖,三叔把包袱递给她,开口就是:“家慧,到底怎么回事?二哥托了专人跑来送信儿,催我快快回来,说家里出了大事,什么事这么着急?你怎么…咦!云舒,你怎么在这儿?”
云舒打着哈欠坐到桌面,揉揉迷糊的眼道:“我跟爹一起来的,没地方睡觉,啊~~~三叔,你今晚要不回来,我就得在这院中硬生生的坐一晚上了。”
三叔愣愣的看看云舒,转头皱眉望着刘氏道:“家慧,怎么回事?二哥家帮过我们那么多忙,你怎么这么对云舒?”
刘氏红了脸,结结巴巴道:“我……我没留意,我…我以为她去隔壁大嫂家了!云舒,对不住,是三婶怠慢了,来,你到云霞屋里凑合一晚,行吗?”
云舒捂着嘴又打了两个哈欠:“行啊,只要有睡觉的地方就行!对了,三婶,黄奶奶年纪大了,不能一夜不睡觉,留在院子里受了凉不得了,你也给她安排安排吧!”
三叔闻言四下扫视一圈,很快便找到坐在矮凳上的黄老太太,他愣了一下,脸色显然不怎么好看,刘氏赶紧解释道:“志奇,你听我说下午出了点儿事情,她是二哥带到院子里来的,不信你问云舒。”
云舒瞟了一眼,见黄老太太脸色发白满是皱纹的老手直抹眼泪。云舒心下叹息,淡淡道:“我爹和大伯在隔壁院子喝酒,三叔过去看看吧,我先睡去了!”
云舒自个儿推开云霞房间的门,和衣躺到**,转头看向窗外,仔细听外面的动静儿似乎三叔和刘氏说了几句话,便起身去了隔壁,刘氏又跟黄老太太说了什么。云舒实在困得不行,一闭眼就睡了过去。
次日,云舒是被云霞摇醒的,她睁眼见外面天色已经大亮,云舒坐起来整理一番道“云霞,现在什么时辰了?我爹他们了?”
“已经辰时了哦二叔跟我爹进城去了,云舒姐,我娘叫我来喊你吃早饭了。”
“什么?我爹进城去了?”
“是啊大伯也去了呢,天一亮就走了。”
“你知道他们进城干什么吗?”
“嗯好像是说要去请道士、买东西,还要请人回来帮忙。”
请道士?还要买东西?难道三叔和刘氏决定给老爷子办丧事了?只是请人?还是帮忙操持?昨晚刘氏还那么坚决来着,睡一觉就想清楚了?真是奇怪了?
云舒满腹疑问的出门,见院中已有好几个妇人,看她们忙来忙去,准备的都是些办丧事用的东西,看来当真是要办丧事了?
云霞带着云舒去厨房吃早饭,刘氏表情淡淡的,直接把饭菜端到云舒面前什么都没说,又去忙活了,此时同在桌上吃饭的还有黄老太太,云舒不知道刘氏那脸色是摆给自己看的还是摆给黄老太太看的?管她了,懒得跟她计较,云舒决定吃完饭就回家去。
可她饭后一出门就被妇人们拉过去帮忙云舒见老爹还没回来,也不明白事情原由,便应了下来,跟大家一起折白纸花儿。
从大家的只言片语中,云舒听出来大家都是刘氏和三叔请来帮忙的,而且都承诺给钱了的,然后大伯母趁着刘氏不在的时候小声道:
“你以为她那么好心啊?还不是看在钱的份儿上,要不是老爷子留了些银钱下来,你以为她会接这事儿?门儿都没有!
那老头子是出了名的节俭吝啬,他家儿女都在外面做事,存的银子少说也有百儿八十两,啧啧,三弟真是好运气,什么都不做天下也会掉银子,啧啧”大伯母一副酸酸的语气,其他妇人见之都一脸兴味,伸长脖子打听事情原曲。
云舒一直等到老爹回来,把他偷偷拉到一边问情况。据老爹说,原本三叔怎么都不愿意接这事儿的,老爹和大伯好一阵劝,三叔犹犹豫豫的回去睡觉。
不过第二天一大早就改了主意,主动来请老爹和大伯帮忙,说黄老太太毕竟养了刘氏这么多年,马老爷子毕竟是刘氏的姨父,现在他无亲无故,自己是外女和外置女婿,再加黄老太太这层关系,这丧事是该他们来办。
云舒虽有疑问,却没多说,跟老爹说一声,便自个儿回去了,老爹在山下帮了好几天忙才回来。
没多久,就有流言传到山上来,说是刘氏和三叔帮马老爷子办完丧事后没多久,就把马老爷子的房子和田地都卖了,然后把黄老太太接到了三叔家。
还有传言说,马老爷子留下的钱财东西和他房产田地卖的钱全部进了三叔刘氏两口子的腰包,当然,传这话的人都有些酸溜溜眼红的味道。
具体如何无法查证,但云舒知道黄老太太确实搬到了三叔家,就住在上次老爷子棺材停放的牛棚里;然后三叔家在城里买了一个带铺面的院子,价值约二百两左右。照三叔一月一两银子的工钱,二百两银子不是小数,那买院子的钱从何而来就无从得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