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宫门口,包宏一把抓住了冯达。

冯达一看到包宏就想躲,他断案的这些技巧有很多都是跟他学的,他瞒得了别人,但却未必瞒得了他。

“冯大人,如今天色还早,不如我们去喝两杯。”包大人眯起了眼。

“包大人,大理寺还有两桩偷窃案,一桩伤人案等着我去判了,喝酒的事还是改天再说吧,再说,包大人,应该也有不少的事情要做吧。”

刑部事情不比大理寺少。

包宏摇了摇头,紧紧的捏住了冯达的肩头。

两人加起来年纪都快过百了,但是冯达在包宏面前,仍旧像是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处处透着心虚。

“不着急,本官也好久没有去大理寺了,就跟着冯大人走一走,也看看冯大人审案断案的本领有没有提高。”

冯达张嘴想要拒绝,包大人却丝毫不给他拒绝的机会,几乎是拉着走的。

远远的禁军看了两人勾肩搭背的样子,不由得暗自摇头。

包大人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朝廷最不受欢迎的人中,蔡御史第一,包大人第二,能够和包大人如此亲近的人,也就是冯大人了。

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来,冯大人是一个清正廉明,不徇私枉法的人,要不然,包大人和他也不会如此的亲近。

包大人跟着冯达回了大理寺,亲眼看着他审了三桩案子,有理有据,没人不服,就连包宏也挑不出错来。

审完了案子,包宏却没有要走的意思。

冯达知道瞒得过别人,一定瞒不过他,等到这个案子上交给刑部的时候,以他的眼光还是能够发现不妥之处的,再说这个案子,在结案的时候,本来他也没有多做手脚。

冯达只好将包大人请到家中,两人小酌了几杯,不用包大人问冯达就直言了。

“包大人,郭家和施家这个案子,我也是无能为力。”

包大人冷哼一声,嘬了两口小酒,“少糊弄我,到底怎么回事儿?”

别以为他看不出来,这个案子处处透着诡异。

“我就知道什么都瞒不过包大人,不过包大人这件事儿你可不能告诉别人,我知道您公正廉明,眼里揉不得沙子,但是这件事儿,不同其他,跟真相没什么大关系,一旦被弄出来,还很有可能引起轩然大波,朝政不稳。”

包大人夹了两颗花生米扔进嘴里,有些不屑一顾:“说吧,案子既然已经结了,如果没有必要的话,我也不会轻易的提起来,况且那两家都已经认了,我还能说什么?”

冯达这才放心,“施立满和郭子安相撞,不是意外,是有人买通了施立满的车夫,刻意的把他带到那条街道上,郭子安当时也是和人言语冲突,一时生气才走那一条街道的。”

“谁买通的车夫?”

“毕松。”

包宏脑海中翻了翻,却发现并没有这个人的信息,那就是不是在朝为官的人。

“他是谁的人?”

冯达嘴角勾起,他就知道包大人心思敏锐,“这个人是襄郡王的人,算是襄郡王的幕僚,襄郡王很多事情都是他出面摆平的,我查过他曾经参与过科举,因为替人作弊被罚终身不得入仕,之后他还做过状师,在怀州一带也算是比较出名的,三年之前来上京城投靠襄郡王,如今算是襄郡王的左膀右臂。”

包大人眉心突突跳了跳:“就是因为襄郡王参与此事,所以你才把这个案子草草了结的,这么说后面的事也和他脱不了关系。”

冯达叹息一声:“不错,郭子安死的那天晚上有人看到襄郡王府的马车离开南城门,在郭子安被抛尸的不远处,我们还找到了一处车辙印,我偷偷让人比对过襄郡王府的马车,发现是一样的。”

包大人一顿,他明白冯达为何如此问难了。

光凭郭子安,冯达是没有办法查到襄郡王府的,但是大理寺悄悄找了看守城门的人,询问了当天晚上都有谁家的马车离开,巧的是,那一日只有襄郡王府的马车是从那个城门离开的。

冯达原本不相信,一直到比对了车轮,还有车辙印中潜藏的污泥,才确认是他。

包宏大人听完之后久久不能平复。

“襄郡王这么做,是想要挑起施家和郭家的矛盾,不,应该说是挑起云贵妃和皇后,宁王和大皇子之间的矛盾,这件事闹起来,到最后不管结果如何,他都能够坐收渔翁之利。”

“不错,皇上也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所以才让我按下不提,眼下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这件事和襄郡王有关,如果不草草结案的话,皇后和云贵妃那边不会善罢甘休,宁王和大皇子也免不了被牵涉其中,宁王一心扑在沭阳县的事情,大皇子也被下了诅咒,恶病缠身,皇上只是不想把这件事闹大。”

而他也是不想把这件事闹大而已。

他相信包大人不管多么铁面无私,在朝这么多年,总有徇私和有无可奈何的地方,有的时候为了朝廷稳定,为了后宫和谐,总要免不了一些冤假错案。

要不然锦衣卫的存在是干什么的?

“那名家丁呢?”

“家丁正是郭子安身边的随从,跟随郭子安作恶多年,死有余辜。”

包宏点了点头,严肃的表情有所缓解,但不管怎么说,家丁再该死,也应该通过正常的律法诉讼,而不是替别人去死。

包宏不屑一顾,连着喝了两口烈酒:“皇上压下此事,一来不想让皇后云贵妃那边起波澜二来,其实主要为的还是大皇子。”

冯达点了点头,赞同此事,这件事即便闹大,云贵妃和宁王虽然也是占理的,毕竟伤人的是郭家的人。

皇上压下此事,多半还是为了皇后和大皇子。

冯达压低了声音:“最近朝中,提倡恢复大皇子太子之位的人少了不少,也没有人再提起这件事儿,不过,我听说,皇上隔些日子就送东西去大皇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