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反骗女鬼
“只要能救命,上刀山下火海进油锅都没问题。”我急忙说:“秦伯,你不是说我能活到八十四吗?有一龙双凤送终,我现在还没女朋友,不想死的那么早。”
秦伯听到这里不由哈哈笑道:“你不要着急,一般来冥婚女找你,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与你成亲才对,然而阴阳相隔,路并不同。你走你的阳关道,她走她的奈何桥才是正理:成亲也是害你,所以她的真正目的就是向你索命。”
“可是我与她素昧平生,她为何要害我呢?”我说。
“人有人的道理,鬼有鬼的道理。”秦伯说:“这又怎么能说清呢?不过你放心,我会帮你的。”
“那我该怎么做?”
“吉时一到,她自然会找你索命。反过来讲,如果她不能索命,自然不会找你。”
“你有什么办法吗?”
他说:“你跟我来。”
说到这里,他来到装草药的排柜前,摁了一下旁边的一个按钮,排柜顿时像门一样打开,后面还有一间房,赫然躺着两口黑漆棺材。
两个棺材的小头还分别贴着一张黄符纸,上面写着大吉大利。
秦伯说:“既然她找你索命,你今晚就躺在这里面,让她以为你已故去。你死了?她还怎能索命?借此可以骗过她。”
“你让我躺棺材里?”
“没错,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骗鬼。你躺在这里面,由于阴气笼罩,她就会以为你死了,不会再缠你。”
“可是先前我不是被阴气所伤吗?如果在这里面又是打喷嚏,又是打呵欠的,她不知道才怪。”
“没事,你先前被阴气所伤,因为你本身是阴阳命,已产生免疫力,以后就算沾染阴气,也会比普通人强,基本上阴气不会侵入五脏六脏,只会停在体表,就算遇到鬼,它也不知道你是死是活。”
“但是,睡棺材中,毕竟……”
秦伯听后不由乐了:“你是觉得不吉利吧?棺材棺材,升官发财,你老板不就接受了吗?”
“你只是给他小棺材,然而活人睡棺材……”
“人们以棺入殓,就是想让先人的运势聚入棺中,然后借此保佑子孙后代繁荣昌盛,所以棺材并非凶物,就像乌鸦一样,人们以为他是凶鸟,其实它是向人们报告不好的消息,避灾躲祸,反倒是吉鸟。”
“但是……”
“你不用怕,我经常睡在这里面,冬暖夏凉,在我五十六岁有一年,应天有劫,我提前躺在这棺中,确实骗过了牛头马面,黑白无常。所以我才用这个方法让你对付冥婚女鬼,你可以不用硬碰硬与鬼直接拼杀,毕竟捉鬼,也非易事,捉鬼不成很容易被鬼反噬。”
既然秦经理这样说,这天晚上,我就睡在这棺材中。
在睡之前,秦伯一再叮嘱:“不管你发生什么事,你都不要惊慌。”
其实我这时感觉很别扭,秦经理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也不清楚,他说万婷是他外甥女,我也没有特意求证,因此便随身带手机,万一秦经理把我封进了这里,我也可以报案。
棺材中有一股说不出的香味,估计是从这棺材板子上发出的。
如果不是棺材,倒也感觉挺舒服,但是心中一直有些忐忑。
虽然内心紧张,但四周极静,完全不影响睡眠,加上闻这香味,更是昏昏如睡,不知何时竟然睡着了。
睡着睡着,总感觉有人在耳边吹气,凉凉的感觉,虽然处于似睡非睡状态之间,但是心中依然一惊,不过想起秦伯的话,我还是一动不动。
然而越是不动,越是吹的厉害,我稍稍地睁开眼,这棺材中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什么也看不到。
但我已明显感觉到这棺材中不仅是我一个人,我现在究竟该不该信秦伯?可是我跳出棺材又能怎么样?
算了,既然到这种地步,除了相信秦伯外,我又能做什么?不知什么时候,我又再次睡着,又过了不知多久,只听哗啦一声,一股亮光袭来,棺材盖被秦伯打开,秦伯笑道:“出来吧。”
“我死了吗?”
“没,活的好好的,昨晚那女鬼应该找你,还好你没动。”秦伯说。
我一看,手腕上的红线果然少了许多。
我对秦伯越发敬佩。
“今天你要上班吗?”秦伯又问。
“昨天周六,今天周末,我依然休息。”我说。
秦伯说:“索命女鬼尚没有完全赶走,刚好今天我有事外出,准备帮人迁坟,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
“迁坟这种事,我还是不去了。”
秦伯:“你现在阳气依然较重,如果能减轻阳气,增加阴气,则冥婚女子,更加不能找到你,你对于她,就像隐形一般,随后你手腕上的红线一掉,便可无忧。”
既然秦伯这样说,我便跟他一起去了。
迁坟的人家在钱塘县郊区,他们请秦伯,不需要秦伯坐车去,而是直接开了一辆黑色大众来接的。
在上车之前,秦伯让我不要乱说话,礼貌性的语言可以说一点,其他的话毋须多言,有饭吃饭,不要喝酒,酒有温热的作用,本来是可以驱散阴气,但是此时需要一点阴气,被冲散了反而不好,我点了点头,明白秦伯的意思,这种场合,我也不懂,乱说话,惹人生气,净添麻烦,所以少说话多动筷。
司机就是迁坟人家的男主人,四十多岁,不知是不是因为发福的原因,总之看上去非常阔气,站在车前,等我们上车。
随后直奔钱塘县。
到了地点已经晚上七点左右,天色已黑,而他们已在家摆好酒菜,秦伯对我的交代,也铭记于心,只吃菜,不多说话,另外听他们说话。
男主人一边敬酒一边问秦伯:“秦师傅,你看什么时间迁合适?”
“天光未露之前,所以明天早上卯时进行。”秦伯谢过他的酒,然后说:“棺木都准备好了吗?”
男主人点了点头说:“就近已办。”
《僵山永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