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

他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后来却另立中央、投身国民党,最后病死在异乡多伦多。他,就是张国焘。

1897年11月14日,张国焘出生在江西萍乡一个官僚地主家庭。1906年,张国焘进入私塾学习,两年后转入县里小学读书,四年后考入萍乡县立中学。1914年2月,他离开萍乡省立中学,到南昌心远中学插班就读。1916年,张国焘考入北京大学。

张国焘在北大期间,恰逢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各种新思想、新理论在北大校园里相互碰撞、交锋。这使得张国焘深受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张国焘参加了由李大钊指导下的《国民》杂志社的编务工作。他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学生中渐渐小有名气。五四运动爆发时,他参与了天安门集会、火烧赵家楼等事件,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后来,他离开北京前往上海避风头。1920年5月初,张国焘重返北大,参加了李大钊等人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7月,他再次奔赴上海,拜见陈独秀,谈论有关建党的主张与计划发起成立共产党的相关问题。此后一段时间,他充当了李大钊和陈独秀之间的联络员,为北京和上海创建共产党早期组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年11月底,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第二年6月下旬,张国焘代表北京共产小组代表,来到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中共“一大”上,张国焘被选为中央局成员,分管组织工作。会后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兼《劳动周刊》主编,领导工人运动。

中共“一大”结束后,张国焘留在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不久,他领导中国代表团远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并见到了列宁。

大革命时期,张国焘长期担任中共中央委员等重要职务,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种政治斗争和社会活动,表现良好。

1928年,张国焘赴苏联参加中共六大,在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政治局委员,会后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留驻莫斯科。

1931年初,张国焘回国,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后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任中共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主席。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他在鄂豫皖积极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并主持开展错误的“肃反”。1932年10月撤出鄂豫皖苏区后,带领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与川陕边党组织创建川陕根据地,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5年4月,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后,张国焘反对中央关于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苏区根据地的决定,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10月率部南下川康,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中央”。1936年6月,张国焘被迫取消第二“中央”,随后与红二、红四方面军一起北上,10月到达陕北。

1937年3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和军阀主义错误。为了教育和挽救他,同年9月仍派他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代主席。1938年4月初,他乘祭黄帝陵之机逃出陕甘宁边区,投靠国民党,4月18日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不久,他加入国民党特务组织——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主持“特种政治问题研究室”、“特种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从事反共特务活动。

1949年冬,张国焘移居香港,后移居加拿大多伦多,于1979年12月3日病死在多伦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