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馆”的秘密聚会
1921年7月23日,一个普通的星期六。然而,这一天因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的召开而变得极其有意义。
为什么中共“一大”会选择在7月23日这天举行呢?
原来,各地代表们在7月下旬陆续赶到上海并安顿在博文女校后,就在住所内召开了一次简短的预备会议。各地代表纷纷表示,应立即召开中共成立大会,所以就挑选了所有人全部到齐后的7月23日。
晚上八点左右,十几个穿着各异、口音不同的人陆陆续续走进离博文女校不远处的“李公馆”。大家径自走了进去,坐在一张长形大餐桌四周。桌上放着茶具、一对紫铜烟灰缸和一个饰有荷叶花边的粉红色玻璃花瓶。屋子的东西两面墙边各放了一只茶几和两张椅子,靠北面的红漆板壁边放了一张两斗小桌。房顶上悬挂着一盏吊灯,散发出橘黄色的灯光,照映在红漆地板上,显得尤为温馨和庄重。
十三名代表全部落座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拉开序幕。
大会由张国焘主持,毛泽东和周佛海担任会议记录员,刘仁静和李汉俊担任翻译。
大会一开始,由张国焘阐明这次大会的重要意义,报告大会筹备的经过,文件起草的情况及大会日常安排等。随后,他又重点提出了这次大会的议题,包括制定党的纲领、工作计划和选举中央领导机构等问题。接着,他向大家宣读了由陈公博带来的一封出自陈独秀之手的
信件。陈独秀虽然没能赶来参加这次会议,但他在信中已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有四个方面的意见供大家参考和讨论:一是党员的发展和教育,二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运用,三是党的纪律,四是群众路线。陈独秀的几个意见引起了代表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之后的几次会议上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宣读完陈独秀的信后,张国焘邀请马林代表共产国际讲话。马林以饱满的热情、洪亮的声音,开门见山地说道: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在中国、在远东,乃至整个世界都将具有重大意义。这意味着共产国际又增加了一个东方支部,也使苏俄增加了一位东方战友!
一番慷慨激昂的发言过后,马林仍旧以宣传家的口吻向在座的每一位介绍了共产国际的性质、主旨和使命。之后,他开始谈论苏俄问题,谈他在莫斯科与列宁见面的情景。也许是受马林高昂的情绪感染,会场顿时变得热烈起来。马林说,列宁十分关心中国革命的现状,热烈盼望中国能尽快成立共产党组织,并希望在东方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听到列宁对中国革命如此关心和期望,每位代表都显得激动而振奋。最后,他又向代表们介绍了他在爪哇岛建党时的情况和经验,恳切嘱咐中国共产党党员注重开展工人运动,吸纳优秀工人入党。
马林的整个发言持续了三四个小时。这三四个小时期间,他一直滔滔不绝、侃侃而言,毫无倦怠之神情。他富有感染力的发言,让在座的每个人都听得全神贯注。会后,他留在代表
们心中的印象是“精力充沛、富有口才”及“声若洪钟、口若悬河”等。
马林的发言完毕后,尼克尔斯基接着发言。由于他年轻,加上语言不通,整个发言相对于马林的来说,要简单、平淡得多。首先,他表达了对中共“一大”召开的祝贺,接着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及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情况,最后还介绍了刚刚成立的赤色职工国际的情况。
会议的尾声阶段,代表们讨论了“一大”的会议议程及任务。一番讨论后,他们一致同意先由各地代表向大会报告各地区的工作情况,然后制定、讨论和通过党的纲领、工作计划,最后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会议的大致的日程安排是:24日,召开第二次会议,由各代表汇报工作情况;25、26日两天休会,主要起草党的纲领和工作计划;27、28、29日这三天着重讨论和通过党纲和工作计划。
会议结束后,代表们仍旧分批次从“李公馆”的后门离开,回到博文女校宿舍。夜,已经很深了,贝勒路上静悄悄的,不见一个人影。
中共“一大”的第一次会议结束了。这是唯一一次全体代表到会的会议。随后的几次会议,马林和尼克尔斯基都未到场。代表们考虑到马林和尼克尔斯基的目标过大,容易引起密探和警察的注意,影响到会议的进程和大家的安全,只能让他们先暂时不参加会议,由张国焘向他们汇报会议情况和结果。至于开会地点,第二次改在博文女校,第三、四次仍旧在“李公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