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平台上卖水果看似“技术含量”不高,也与互联网+关系不是“十分密切”,但这种方式投入小、易于操作,更重要的是它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所以反而适合大学生从零开始创业。

郭玉静2014年6月在许昌学院读大二。当许多应届毕业生忙着穿梭在各大招聘会上时,这时候利用微信卖水果的她已经在两个月内净赚了40万元,并且队伍也发展到28人,微信公共账号粉丝近万人。

郭玉静过去对网络自媒体可谓一窍不通。就读人力资源与管理专业的她,发现全国各地有许多大学生在利用微信平台创业,于是也通过上网学习、咨询,有了用“微信卖水果”的念头。

微信创业确实比较简单,特别适合大学生群体。郭玉静和好友一起创办的是一个名为“校园哎吆嗨”的微信平台,其中娱乐板块有听音乐、看笑话、查天气、小游戏、看视频等20多项功能,吸引了大量学生的关注。等到积累了一定人气后,他们适时推出了“幸福鲜果坊”在校园里卖水果。学生只要在对话框里输入“鲜果坊”,然后选中喜欢的水果,点击确定,就可以在宿舍里坐等水果送上门来;既可以单点,也可以选点他们提供的各种水果套餐,货到付款、十分方便。上线仅仅半个月粉丝就突破5000人,两个月后微信粉丝数量直线上升,其中有7000多名本校学生和2000名外地学生,不断有来自山东、海南的同学打电话来咨询如何加盟。

参照一般商业规则,他们的起送价格确定为每单6元。用户通过微信平台挑选水果,甚至还可以提出洗净、削皮的要求。郭玉静的送货团队配有电动车,可以直接将水果送到目标寝室,哪怕距离再远,10分钟也能送到。一时间,校园里处处飘满果香,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加入勤工俭学,专职送货员多达10人,时薪8元或月薪1000元以上。

就这样,仅仅是在校园里微信卖水果,每天的净利润就可上千元,开张两个月纯利润高达40万元。紧接着,这群不安分的学生又继续开始了微信开发,给其他公司做微信公众账号。他们制作了打折卡,可以在许昌市里200多个商家消费时出示,最高可打7折,包括发廊、KTV、服装店和饰品店等。每张60元的打折卡,他们在校园里就卖出了1万多张。

2014年6月,他们正式领取了营业执照,注册资本100万元,决心要好好地大干一场。下一步他们的目标是,要把这种微信销售方式推广到河南全省各高校,让大学生们在尝到互联网+甜头的同时,也能得到能力上的提升。所以,面对全国各地高校来电咨询如何加盟的事,他们说暂时还不会考虑,但可以免费向外校同学提供技术支持和活动策划方案。在他们看来,更可行的是近期推出外卖订餐服务,将一些校外的美食带到校园里来,既扩大供应范围,又能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2]

【+什么】

●女性比男性更适合网上创业

郭玉静是一位女生,为什么这桩创业会发生在女生而不是男生身上?这看似偶然,其实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与男性相比,女性所具备的感性、多元化和乐于分享的特质,决定了她们更适合在互联网上释放天性和优势。换句话说,女性更适合互联网+创业。

2015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发布的《互联网+她时代:女性创业者报告》就证明了这一点:女性创业虽然在传统领域内不如男性(在全球67个经济体中,传统领域的女性创业者占女性全部人口的比例为3.6%),可是在互联网+中却能占到“半边天”(具体数据是,淘宝网上活跃店铺中的女性店主比例为50.1%、淘宝网交易规模的46%是由女性创业者完成的)。中国女性网上创业者的平均年龄为32.6岁,比线下创业者的平均年龄47.6岁年轻15岁;2012年我国女性网上创业的比例占18至64岁人口比例的11%,已经超过美国10%的比例。[3]

●偏走寻常路

许多人崇尚“不走寻常路”,认为这才够味、才是创业,其实不然。创业的路有千万条,面对互联网+,“走寻常路”也是一条可取之路。微信卖水果看似再普通不过,其实正因为它如此“寻常”才会走得更踏实。因为这条路走的人多了,路基相对结实,也就是说可能会有更大的市场。

金沙江创业投资董事总经理、合伙人丁健就说过,他很赞同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的说法,不愿意提“风口”这个词。虽然有句话叫“你找对了风口,猪都能飞起来”,可是,这句话过于“机会主义”;并且,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台风是你驾驭不了的。一旦坐到风口上,不但可能不是好事,而且会面临巨大灾难。形象地说,不但没有把猪吹起来,相反却可能把你吹得无影无踪,至少也会很难受。如果一定要说找风口,实际上每个人都在风口上,因为互联网+这场台风是谁也躲不过去的。

所以他认为,传统企业和行业的肢解一直在发生,并不是互联网出现之后才有;只是互联网出现后,这种肢解的速度加快了而已。所以,作为传统企业和行业来说,有时候做好自己最重要;如果非得要提互联网+,多考虑考虑如何应对这场台风、不被它刮走更实在。[4]

从这个角度看,微信卖水果当然是一条“寻常”之路了,除此以外还有许多传统产业是不能贸然失去自我的。举例说,如果一家传统企业拥有2000名员工,你就不可能草率地把它关门大吉再去创办一家互联网+。又好比炒股票,你手中这支股票已经半个月没动了,其他一些股票却在疯涨,这时候你就要考虑清楚要不要“换股”。换股既是机遇也是风险,说不定你刚换成热门股这股就见顶了,把你套牢;相反,你刚抛掉的股票却开始启动、一路向上。这时候,就只能轮到你懊悔莫及了。

“走寻常路”的互联网+创业,这样的担忧就要少了许多。

【怎么+】

◆沙滩上找珍珠

互联网+实际上有一个从不懂到懂、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不精到精的过程,好比是沙里淘金或沙滩上拾贝。

从重庆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刘真海,创业之路也是从微信的圈子营销开始的。2013年,他依靠5万元创业资本金补助创办了一家微型企业,3名职工年销售100万元,一年后发展到40多人、年产值500万元的规模。他形容说,他的创业之路分三步走:首先是建立沙滩(广泛撒网),然后是在沙滩里找贝壳(转型升级),最后是在贝壳里找珍珠(寻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他的第一桶金,是用一个多月给一家餐饮店制作微信平台,去掉1万多元制作成本后净赚2万元。但这种项目没有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拼价格;后来在实践中,他慢慢建立起了自己的平台,把所有客户都吸引到这个平台上来接受运营管理,才算真正找到“珍珠”。[5]

◆不能只想着卖东西

唐朝大诗人陆游曾经这样告诫儿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想要学写诗,就不能就诗而诗,而应当把功夫下在掌握渊博的知识、参加社会实践上。

创业也是这样。企业利润说到底来源于销售和服务,可是互联网+就要避免“眼里只有销售”,因为这种近视眼光反而走不远。

万达集团总裁王健林在一次内部交流会上就提到:“世界上不需要另一个阿里巴巴了,(我们)要做不一样的东西。”不一样在哪里呢?他举例说,万达电子商务曾经招过一批做互联网出身的人,后来发现“他们来了只是卖东西,找不到感觉。”他的意思是说,在万达集团的发展规划中电子商务的销售导向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的销售上面,更应当把万达广场的客流转化到会员体系中去,然后去挖掘会员体系数据,接下来做金融、文化、体育等新兴产业,开辟新的消费领域。这样一来,与传统产业相比,万达虽然仍然是卖东西,但卖的东西最终可就不一样了。[6]

[1]宋元元:《YouTube创始人查德·赫利:“互联网创业就是创造、卖掉、再创造”》,载《环球人物》,2015年5月19日。

[2]殷海涛:《许昌大学生微信卖水果,开张仅两月净赚40万》,中原网,2014年6月17日。

[3]魏奋、高薇:《阿里巴巴昨发布〈女性创业者报告〉》,载《都市快报》,2015年5月22日。

[4]丁健:《互联网台风——灾难还是机会》,观察者网,2015年4月20日。

[5]王秋思:《重庆刚毕业大学生用微信创业,今年收入500万》,光明网,2014年12月25日。

[6]《王健林:万达电商曾招了一些做互联网出身的人,“他们来了只是卖东西,找不到感觉”》,虎嗅网,2015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