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出书难、出版社寻找优秀书稿也难,这一两难境地长期困扰着我国出版行业。出路在哪里?陈序、王留全创办的“赞赏”对此进行了一番有益的探索,并且已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出版难、难出版”的矛盾。一方面是,优秀书稿可能因为市场受众面小或曲高和寡找不到合适的出版社,即使能够侥幸出版,作者收入也很低,根本无法支撑文化再生产,甚至不得不委曲求全声明放弃稿费,乃至作者自己掏钱买书压在家里;另一方面是,出版社找不到理想的书稿,有时“见面相逢不相识”,白白错过出版机会。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包括许多经典传世名作命运也是如此。

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帮助作者和出版人走出这种两难困境,确实到了山雨欲来的前夜。

美国《新闻周刊》中文版执行主编、中国用户量最大的移动端媒体手机报总编辑陈序,在这方面就颇有体会。2014年1月,他想写一本《主编死了》,来探讨现代媒体工业被互联网击溃背后的逻辑与规律。没想到写书只用了两个月,出版却耗费了大半年。他从中深深感到,传统文化出版过程中的一些思维模式实在不可思议,为此产生了一种要变革的冲动。而具体操作该书出版事宜的财经出版机构蓝狮子总编王留全,在此过程中则深深地被他对“赞赏”模式的向往所感动。于是,两位联合创始人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决定在这方面进行有益尝试,这就是“赞赏”社交出版平台诞生的由来。而《主编死了》这本书,也因此成为赞赏的第一个试验品,7个小时内赞赏额就突破最低额度,两个月后得以出版。

赞赏作为一种平台,具体模式是要采取众包方式来重构深阅读。它的定位是:致力于为作者、出版人和赞赏人之间的需求对接提供平台,希望能用这种创新出版模式来支持和帮助原创人,为原创内容提供众筹;而其形成的深阅读产品,既可以是书,也可以是视频,还可以是课程,总之应当不拘一格。

不用说,陈序成功地用自己的《主编死了》带出一种全新的出版模式,随即这一赞赏模式便在国内出版界引起巨大反响。尤其是它接下来推广的自媒体“犯言直谏”创始人范卫锋的《新媒体十讲》,24小时内就收获12万多元的赞赏额,更是引起出版界震撼,同时也引发作者、受众和出版商的广泛关注,很快地它就获得了IDG 900万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

据统计,起步不久的赞赏已经发布了40多个项目,成功率超过70%;另外还有120多个项目正在排队等待审核。与此相适应,国内有20多家出版社,包括出版本书的中国纺织出版社,以及多家国际互联网出版商,都希望能为赞赏注册作者提供服务,寻求双方深度合作。[1]

【+什么】

●粉丝经济

所谓粉丝经济,是指建立在粉丝与被关注者关系基础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被关注者多为明星、偶像和行业名人等。

粉丝经济最典型的是音乐产业,其次其实就是出版业,只是很少有人去挖掘而已。从赞赏出版模式看,实际上就可以看作是“我要出书→你来赞赏→我们出版”这样3个环节,说到底,这就是粉丝经济的一种具体运用。作者通过个人自荐或社交平台团队,寻找和挖掘粉丝、朋友队伍给予经济打赏,等累积到最低出书成本额(目前一般是2万元)时,再由出版社进行评估出版,这样也就改变了传统的出版程序,变得更为简约,互动性、实效性、针对性也更强。

●选择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面临众多选择。选择需要勇气,更需要方向。选对了,即使不是屌丝逆袭也会更上一层楼;一旦选错,则可能自毁前程。

赞赏出版的陈序和王留全,他们可不像本书介绍的绝大多数创业者那样是一无所有的“90后”,两人中前者是纵横媒体圈20年的12580生活播报总编辑,后者是专注出版10年、企业即将被收购的国内最好的出版人之一,如果不是真正想做一份事业,是不可能这样纵身一跃的;正因为年纪不轻、有紧迫感,他们才会选择这样孤注一掷。

具体到每个人来说,情况会大不一样。选择是或否,完全在你。

【怎么+】

◆及早争取第一桶金

赞赏推出后迫不及待地要掘到第一桶金,以维持接下来的正常运营,然后才能实现后面的远大抱负。

它在这方面的做法是:借着微信自媒体一夜春风之机,首先从媒体导航和广告运营模式起步,与伙伴们一起成为国内第一个尝试微信订阅号大规模品牌推广的服务平台,仅此一项收入估计就有数百万元,这一业绩至今无人超越;这还不包括它已经获得的900万元风险投资。

但显而易见,赞赏不能仅仅停留在广告服务方面;因为中国缺的不是广告公司,而是基于内容、原创者的价值链变革,而这两点正是赞赏的兴趣和使命所在。正因如此,它才会马上开发移动网页版本,通过众筹、打赏一步步走到现在。回过头来看,它的这一步转变是很及时的。

◆立刻进入实质性阶段

物质基础打好后,就要立刻进入实质性操作。从本质上说,赞赏做的是内容而不是技术。技术很容易更新换代,如以前大家觉得博客很牛,后来又觉得微博很牛,现在则觉得微信更牛,以后肯定还会有新的东西不断地冒出来;可是,内容永远不会过时、作者的出版需求永远存在,只要有人有故事可讲,有人愿意分享别人的故事,出版就不会消失。

那么,赞赏是如何来做内容的呢?这就是它的核心竞争力“社交+出版”了,通过线上“赞”到线下“赏”来完成纸质出版全流程,同时提高作者收益——首先是作者在“我要出书”栏目展示作品,可以是完稿也可以是部分章节,还可以只有一个设想;然后进入“你来赞赏”环节,通过“点赞”来筹措“最低赞赏成书额”,每份100元;接下来进入“我们来出版”环节,该部分由赞赏平台和出版社合作完成;最后是图书出版后直接分发给赞赏者,并持续建立作者与粉丝们的互动社区。其中,赞赏收入中的出版成本约占30%,作者可拿60%,另外10%为赞赏平台收取的服务费。

容易看出,这样做就彻底扭转了出版社过去的那种无比强硬姿态,在作品预售环节就提前进行市场验证,降低了出版门槛;并且,在众多赞赏人的共同督促下,作者会把产品打磨得更完善,更具有价值和生命力。[2]

[1]杨雪丹:《人人都能众筹出书,“赞赏”获IDG900万投资》,钛媒体网,2015年5月11日。

[2]廖宁:《“社交出版”拓荒者王留全:“赞赏”靠什么赢得未来》,无冕财经,2015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