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信心不是很足

李恪回到场长安城,给李世民上书说自己要去游历江南,李世民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因为,这次吐蕃一战历时三年时间,李恪在西北统兵打仗,没有回过长安,这次能够回京,还想出去玩玩,李世民自然不会反对。

出了两仪殿,李恪来到了杨皇后的千秋殿,跟杨皇后聊了片刻,这才出了皇宫。

回到府上,李恪就让王中长准备出游的一切。

第二天,李恪的马队出了长安城,向营州而来。

因为,在李恪的妻室之中,除了武媚娘之外,其他的女眷都是习惯了行军宿营等野外生存,李恪的马队不是很奢华,除了几辆大车和必须的生活用品,没有太多其他的东西。马队向走太原府,再通过幽州到营州,在营州走水路到扬州。

这是李恪反复思量的结果。

因为,他这次出游是一个目的,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检验一下刘仁轨的水师怎么样了,是否能够有一战的势力。李恪很清楚现在的形式,国内太过平静,这对他自己很不利,想要打破这种平静,让众人将目光从他身上移开,那就要想其他的办法。本来解决西域诸国的最佳的方案,可刚经历而来吐蕃和吐谷浑的大战,西北大军还需要休息,而大唐又对西域诸国不是很熟悉,需要做一番侦查。所以,李恪就将目标放在了辽东,放在了高丽身上。这个在大隋时坑可数十万军朝廷大军的小国,李恪一开始就没想过放过他们。然而,攻打高丽,不需要太多的水师,主要还是要看陆军。但李恪这么重视水师,主要目的还是高丽的盟友扶桑,对扶桑李恪的没什么好感,可扶桑跟大唐隔着大海,想要灭了这个国家,大唐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战船,能够运送大军和物资,还有就是迁徙民众。

马队一路经过太原和幽州的时候,李恪都只待了一天的时间。

即便太原府是李恪的老根据地,并州大都督是李恪的心腹将领陈其,李恪也没有多待。

就这样的行军速度,到了营州的时候,李恪一行人也话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营州,刘仁轨将李恪和阿史那云等迎接了都督府,李恪让女眷们去休息,他和刘仁轨开始在书房面谈。

“正则,你的水师现在什么情况?”李恪开门见山的问道。

“殿下,水师可以一战!”刘仁轨信心满满的说道,“水师现在需要的就是一战,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能力!”

“本王让你们找的岛屿找到了吗?”李恪问道,之前他就让刘仁轨找过台湾。

“找到了,只是上面除了几名土著人,别无他人,生存条件也很恶劣,不适合居住!”刘仁轨说道。

“这个没问题,本王的意思是想将那么岛屿打造成大唐的牢狱!”李恪淡淡的说道。

可是,他的这句话对刘仁轨的触动很大,大唐牢狱够多的了,何必还在荒岛上修建牢狱呢?再说要这些牢狱干嘛呢?

“修建牢狱的钱财,你找柴哲威,他会给你,至于人手吗?你的水师可以去高丽或者扶桑看看,多抓几个人不就有劳力了吗?”李恪笑道。

“殿下——这——”刘仁轨会打蒙了。

“放心,出了什么事情本王给你担着,就这么办吧!”李恪微微笑道,看到刘仁轨迷茫不解,他又说道,“大唐今后的战争不少,难道每次降俘本王都要杀的干干净净吗?再说,平民可以杀,但有些贵族不能杀,本王不说,你懂得——”

“殿下放心,末将明白!”刘仁轨说道。

“恩,本王对你很相信,你安排一条船,本王后天就出发去扬州!”李恪说道。

对于刘仁轨,李恪很相信他的海战能力。

所以,他只想看看战船而已,没想到亲自检阅营州水师。

再说,他自己是出游,不是北巡或者南巡,他只是一个王爷,可没有权利检阅大唐水师,即便刘仁轨肯,他也不会给刘仁轨惹这样的麻烦。

“诺”刘仁轨领命离开。

李恪一行人在营州待了一天,第二天就搭乘营州水师一条楼船战舰开始向扬州方向而来。

扬州作为大隋炀帝待过地方,繁华自不必说,景色更是一绝。

李恪一行人踏上了扬州府,扬州府官员立即出城迎接。

李恪对扬州官员的做法一点都不惊讶。要是说并州的他的根基所在,那扬州就是李泰的地盘。而自己跟李泰关系不错,扬州官员这样给自己献殷勤,李恪倒是不要意思拒绝,他清楚这肯定是李泰的安排。

李恪在扬州逗留的时间很长,他几乎以扬州为中心,游历完了苏杭的所有地方。

这天,时间已经到了六月。

李恪正在书房看书,就见王中长匆匆而来,将一份鹰卫密保交给了李恪。

李恪看完密保,脸色阴沉,半响没有说话。

王中长就那么静静的站在李恪,静等李恪的吩咐。

“天降大雨,洛水流入洛阳宫,这里面肯定有蹊跷,你去让暗卫查查!”李恪淡淡的说道。

“诺”王中长领命。

“你让七杀来到书房!”李恪继续说道。

“诺——”王中长领命离开。

半响,七杀稳步走进了李恪的书房。

作为七杀的头领,他现在没什么任务,这次李恪游玩,就将他带在了身边。

李恪现在没有任何军职,除了自己的亲卫,根本就调动不了一兵一卒,所以,遇到问题就只能靠七杀这支强悍的组织。

“七杀,你现在的任务就是给本王盯紧长孙无忌和太子李承乾!”李恪冷冷的说道。

常言到,使出反常,必有妖孽。洛水能够流入洛阳宫,这就是一桩反常之事,李恪觉得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诺”七杀领命离开。

又过了几天,王中长将一份朝廷对于洛阳大雨的处理公文递给李恪,立刻端详了片刻,就仍在了桌上。

他早已猜到了朝廷的做饭,无非就是调拨钱粮救灾,再进行一次大赦天下,将这个复杂的问题引到天意上面。

可是,王中长还给了他一份魏征奏章的副本,让李恪的触动很大。

因为,魏征借此机会上了自己的《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李恪仔细看完这份奏章,对魏征的又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可是,让李恪没有想到的是,如今的大唐跟历史上的大唐不一样。如今的大唐国库充溢的同时对外战争也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这使得大唐的大宗皇帝在看到魏征的这篇奏章之后有了心思,开始了一番让李恪瞠目结舌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