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明末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家世居陕西米脂县怀元堡李继迁寨。家境十分贫寒,幼年曾被舍入寺庙,唤作黄来僧,后到艾姓地主家放羊。成年后,应募到银川驿充驿卒。崇祯元年(1628年),陕北大饥荒,不沾泥、杨六郎、王嘉胤等率众起义,李自成也领了本村走投无路的群众,投奔起义队伍。他领导的那支部队刚开始时称为“八队”。崇祯二年(1629年),李自成所在的起义军转战山西,推高迎祥为首,称为闯王,称李自成为闯将。不久,另外几支起义部队如王嘉胤、张献忠、罗汝才等部也陆续进入了山西境内。随着大批破产农民军进入起义队伍,起义军声势日益浩大。
崇祯五年(1632年),李自成在山西境内的各支起义军中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李自成成了重要的首领之一。同年七月,李自成、张献忠、老回回等部攻打蒲县,三天都没有攻下。于是,起义军转而夜袭大宁,到三更的时候城陷。这年冬天,李自成等部从河南、山西两省交界处的大口攻入了河南。河南乡绅张皇失措,联名上疏请救。朝廷急忙调昌平镇副总兵左良玉,带领二千官军赶赴河南,明宣大总督张宗衡各部官军也尾随而来。但李自成等人又突然攻入了山西,攻克辽州。明总兵尤世禄只得追至辽州围攻。起义军据城展开了顽强的抵抗。尤世禄和他的儿子副将尤人龙都被射伤。后来,李自成等为避免据守孤城为官军所歼,决定夺门而去,且战且走地摆脱官军的追击。
崇祯七年(1634年)春,陈奇瑜以五省军务总督的身份檄调各路官军齐集于河南陕州,然后移师进剿。李自成、张献忠等部受到官军的压迫,开始向四川方向转移。六月,张献忠跑到了商、雒,李自成等陷于汉中车厢峡。陈奇瑜带兵尾随而来。这一地山高路陡,居民稀少,出口为明军把守,又遇阴雨连绵七十多天,“弩解弓蚀,衣甲浸,马蹄穿,数日不能一食”。为摆脱困境,李自成等决定采取诈降的办法脱险。陈奇瑜果然认为起义军是在走投无路之下才投降,因此决策招抚。他向朝廷报告后,得到了兵部尚书张凤翼的支持和崇祯帝的批准,代表政府同义军达成招安协议:由陈奇瑜按起义者数目,每一百人派一名安抚官监视,负责派遣返原籍安置。于是,起义军整装出栈,与陈奇瑜部下揖让酣饮,“易马而乘,抵足而眠”。换得了精良的兵器、衣着、食物。然而,一等出栈,起义军就将安抚官们杀了,攻下宝鸡、麟游等地,向西挺进。十一月,崇祯下令将陈奇瑜撤职,下狱论戍;提升洪承畴为兵部尚书,代替陈奇瑜之职,总督山西、陕西、四川、湖广、河南军务。
这时,西宁驻军发生兵变,洪承畴就又亲自率兵赶往当地。起义军趁机分陷关陇,等洪承畴平定兵变回击起义军时,起义军又四散开去,分道进入河南,集于荥阳地区。
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召开了著名的“荥阳大会”。会上,接受了李自成的建议,将十三家七十二营各支起义军组织起来,协同作战,分兵五路,东、西、南、北四路各自出击,另一路来策应援助,集中力量打击官军。不久,起义军发展到了数十万人。一支起义军进抵安徽凤阳,焚毁了明王朝的皇陵。崇祯下令追查责任,并调湖广巡抚卢象升总管直隶、河南、山东、四川、湖广等处军务,带领总兵祖宽、祖大乐、副将李重镇所统关辽兵和当地驻军夹击,而留洪承畴在陕西应付。明廷划分了明确的职权范围:“洪承畴督剿西北,卢象升督剿东南”。
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高迎祥在周至被俘,在北京遭到杀害。起义军共推举李自成为闯王。李自成部向汉中进军时遇到阻碍,只好率部入川。进攻成都,七天都没有攻下。
崇祯十一年(1638年)春,李自成等部刚出川,而大部分起义军则均在中原地带活动,留在西北的只是李自成、过天星少数起义军,与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陕西巡持孙传庭直接对峙。此二人均是明官僚中既狡猾又卖力者,加之三边官军历来剽悍,使李自成部在河州、洮州(今甘肃境内)两次战役中连遭失利,损伤重大,只得分兵另走。四月初十日,李自成率兵及家属三百人,行到甘肃礼县马坞,明总兵左光斗领兵追至,情况非常紧急。由于官军在马坞歇息一日,启程时又判断失误,使自成能摆脱追击,进入陕、川交界地区。
七月,官兵又追至四川,起义军连连遭挫,李自成只得藏入山林,转至陕西、湖广、四川三省交界的大山区,避免同大股官军正面交锋。自此后两年,李自成部战果甚少,官军也主要是与张献忠、罗汝才、老回回等部作战。
崇祯十三年(1640年),灾荒严重,遍及全国,饥民们大量地加入起义军,李自成等部起义军规模得到了很大发展。这年夏,李自成率兵入河南境内,有兵数万人。牛金星、宋献策等地主知识分子也投入起义队伍。自成将己女嫁与牛金星为妻,宋献策献图谶云:“十八子,主神器。”自成大喜,于是拜他为军师。李岩宣传“迎闯王,不纳粮”,起义军队伍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十九日,李自成部抵洛阳北门攻城,第二日晚,总兵王绍禹部卒在城头起义,义军占领全城。福王朱常洵被捉,世子朱由崧(后弘光皇帝)趁机逃脱。自成亲登殿上审问朱常洵,命左右打四十大板后,枭首示众。
二月九日,李自成率精兵3000,部卒三万,到达了开封。明河南巡抚御史高名衡等将兵众都调上城头,周王朱恭枵则将府中银子搬出:“下令民间,有能出城斩贼一级者赏银五十两,能射杀一贼者赏三十两,射伤一贼或砖石击伤者赏十两。”不久,一城上官军便射中李自成左眼,加之明朝援军快要到了,起义军才自动撤围告终。十二月下旬,李自成部在项城附近大败明军,扩大兵马之后,又围开封,不料炸城的火药引爆后不仅未炸开城,反击伤许多义军,攻城又一次失利。崇祯十五年(1642年)五月,自成部三围开封,九月间,明守军见外无救兵,内无粮草,便决开黄河大堤,淹没了开封城,大批居民溺死,城中义军冲走达万人之多。至此,河南全境基本上落入了起义军之手。同年十一月,起义军攻克汝宁府,明崇王朱由浬等投降,保定总督杨文岳被捕后,被自成缚至城南用火炮轰毙。
崇祯十五年十一月,李自成等各部主力40万人由河南南阳入湖北,向襄阳进军。守军左良玉部因在当地搜刮甚剧,当地居民如沸,左良玉只得拔营向东逃去。义军连攻襄阳、荆州、承天、汉川等地。到黄州挺进途中,李自成颁《剿兵安民檄》,直数崇祯罪行。
至此,各部起义军除张献忠外,已统一于李自成麾下。自成被推为“奉天倡义大元帅”,罗汝才为“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不久,起义军诸领袖间发生了内讧,李自成秘密地杀死了实力最强的罗汝才与贺一龙。两个月后,又杀死河南一带起义军主力首领袁时中,从而进一步加速了起义的统一进程。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建立了“新顺”政权。李自成自称“新顺王”。中央机构设丞相一人,任牛金星担任。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政务。接着,正式考试诸生,题为《三分天下有其二》。在军制上也作了调整,把起义军划分为担负攻城野战的五营和镇守要地的地方军。由刘宗敏充自成左右手,并指挥总部的直辖部队。经济上宣布“不催科”“三年不征粮”及恢复生产等措施。
这年八月,新任督师的陕西总督孙传庭奉旨出关,并占领了洛阳。李自成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放弃了一些地盘。官军孤军深入,粮草接济不上,又碰上大雨滂沱。孙传庭无计可施,只得率兵撤退。义军乘势发起总攻,官军大乱,全线崩溃,死亡四万余人。李自成、刘宗敏率起义军追至潼关,由于城外官兵急于入城,用刀劈开了南水关栅拦,义军便尾随而进,占了潼关。十月十一日,李自成军又占领了西安,活捉秦王朱存枢。接着又攻占陕北各地,固原、宁夏、兰州、西宁等地,西北地区的官军据点全部被扫除殆尽。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称“大顺王”,改元永昌。正月初八,李自成率大顺军主力由西安出发,进军北京。行前,命田见秀留守西安,丞相牛金星、军师宋献策等随军行动。李自成渡过黄河后,直指太原,并发布了著名的“永昌元年诏书”。接着,大军浩浩****地朝京师挺进,开始同明朝展开了最后的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