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三省六部制(三)

大魏黄初十年,公元244年,冬,农历十月十四。这一天,是本年入冬的第一天,是一如往常的一天,可也是必将会载入史册的一天。

这一天,满朝文武乌央乌央的挤满了整个承明殿,似乎他们早已有了什么预感一样,就连如今平时都已经很少上朝的老臣太常.董昭,今天也破天荒的坐在了藤椅之上,随后被武士们抬上了殿。一如既往的山呼之后,文武公卿们便分列在了大殿两旁。

只见一位年若四九,须发飘逸的青年大臣,头戴高山冠,身着皂色官服,手捧一柄象牙芴[wu]板,缓缓从队列之中走了出来。众人定睛一看,正是现任大尚书.邓艾.邓士载。

那邓艾缓缓的走到大殿正中,双手持着芴板,恭恭敬敬的朝着龙阶上的皇帝.曹丕行了一礼之后,朗声说道,“启禀陛下,微臣邓艾,有本进奏,请陛下恩准。”

龙椅上头戴十二旒黑色冕冠,身着黑色绛缘领袖的皇帝.曹丕闻言之后,似乎早有心理准备一般,嘴角微微向上勾起,右手微微向前伸起示意道,“哦,爱卿有本,但讲无妨。”

得到了皇帝.曹丕的允许之后,邓艾从朝服宽大的袖套之中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奏折,恭敬的说道,“微臣,有‘奏请三省六部制’上中下三册,奏于陛下,敬请圣上御览。”

俯首陪侍在曹丕身边的宦官小黄门,闻言之后急忙双手捧着朱色托盘,挪着小碎步从龙阶上跑了下来。从邓艾的手中接过那奏折之后,又急忙返回将其呈送给了曹丕。曹丕从陪侍的宦官手中接过那三册奏折之后,开始仔细的端详起来。

其实,早在那天江陵王府中的密谈结束之后,江陵王.曹植便与邓艾一同进宫了,目的自然也就是向皇帝详细解说这“三省六部制”本身曹丕就想着,要解决这九品官人法所造成的隐患,邓艾此举自然是雪中送炭,再加上曹植在一旁的帮助,很快这论策便也就得到了曹丕的认可和支持。

之后,曹植又与邓艾一同秘密的联络了京城中的许多大臣,提前的为今日之事做好准备。其中自然包括三公九卿这些个大臣们,以及曹氏和夏侯氏一脉的重臣们,也是为了让着三省六部制推行的更加顺利一些。但是,朝会之上的程序该走自然还是要走的,所以才有今日的这一幕。

龙阶上的皇帝在仔细“端详”完这奏折之后,缓缓将其合上,随即不紧不慢的说道,“邓爱卿,这三省六部制,还由你向众位爱卿们详细解说一下吧。”

邓艾听到这里,胸中早已经有了对策,朝着曹丕行了一礼之后,随即朗声道,“微臣遵旨。”

随后,只见那邓艾抬起头,转过身后向着大殿内的众文武们,掷地有声的解说道,“诸位臣公,诸位同僚,艾,这厢有礼了,下面就由本官向诸位详细的解说一下这何为‘三省六部制’。

诸位必然知晓,上古年间自大禹传位其子之后,便建立大夏王朝,世袭传位。其后四百年,成汤顺势而起,灭大夏国而建立大商。再后五百年,周文、武王灭纣,建立大周。

周武王.姬发继位之后,封邦建国。天子将土地分发给王室子弟、功臣或者前代帝王之后裔,所封之地曰‘诸侯国’、‘封国’或者‘藩国’。各位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再对卿大夫实行分封,卿大夫再将其分封给人民和士。而各位诸侯必须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天子镇守疆土,为其贡献刀兵,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之后又四百余年,周幽王为了逗弄自己的宠姬.褒姒,烽火戏诸侯,使得民心尽失,随后而被犬戎灭国。周平王.姬宜臼[jiù]在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之下再次复国,为了躲避犬戎之祸,并东迁洛阳。自时起,天下纷争不断,各诸侯国之间开始了相互攻伐,‘分封制’自此名存实亡。

又四百余年后,大秦始皇帝.嬴政统一华夏,废分封,行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

可在对于朝廷的制度,始皇帝却并没有做出太大的改变,依旧沿用自夏朝之时便建立的三公九卿,综合前朝和当时的实际情况,而建立了一套特有的朝廷制度。朝廷有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三公者,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也。九卿者,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也。其余大夫、元士,下官在这里就不多做叙述了。

大秦二世而亡,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顺应天命继承大位,建立四百年大汉。依旧沿用秦制,后来历经数十代君王,汉景帝、汉武帝和光武帝,虽然对三公九卿的名称和职责做过一些更改,但是朝廷大的框架却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上太大的改动。

前朝末年,中平年间黄巾起义、十常侍之乱,整个天下民不聊生,太祖武皇帝顺应天命,起兵匡扶社稷,平定六合,立下赫赫功劳,因此才得以高居魏王之位。经过数十年叛乱,整个朝廷的吏治早已经是杂乱不堪。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对此,司徒.陈群大人,结合当下实况,创九品官人法,使得天下吏治为之一新,朝堂也得以澄清。此乃,万世之功也。

可是,这三公九卿制,就算自大秦统一天下开始算起,也已经有四百余年了,这种制度已然不适合当下了。正所谓,变则通,通则达。商鞅在秦国变法,始皇帝嬴政才得以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天下。古人尚且知道,不能够崇古贬今,固步自封呢,你我身为树百年后的人,如此浅显的道理又怎能不知呢?

诸位同僚,诸位臣公,如今又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在下自汝南到许都,再到洛阳、雍州、凉州、西域,最终返还洛阳,历经十数载,在当今三公九卿制的基础上做以改动,终得一策,名曰‘三省六部制’,还劳烦诸位一听。

所谓的三省,乃是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太祖武皇帝在世之时,曾设秘书令,以辅助王府完成一些机密事要。下官建议,将秘书令,更名为中书省,其主要职责掌帝国之机要和政令的发布,其长官可称之为‘中书令’。

这门下省呢,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中书省的诏令,签署章奏,可有封驳之权。侍中可作为其长官,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员统一归属门下省节制。

如今的尚书台,下官建议可以将其更名为尚书省,其长官呢也仍然为尚书令,尚书令的辅官可称之为仆射。而这尚书省呢,也是三省之中最为重要的,因为它乃是执行我朝廷政令最直接的机构。尚书省下辖六部,这六部分别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之下再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吏部,仍为六部之首,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其长官可称之为吏部尚书,另外可再设左右侍郎两名,辅助尚书政务执行。

下设四司,分别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各司的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其属官有主事,令史,书令史等。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入籍、复名复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若官员有伤,考功司的史官会为其立传,为其议谥,若须铭于碑者,则会同百官议其宜记述的事迹上报,其后考功郎中须通报其家属。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长官可称之为户部尚书,另外再设户部左右侍郎两名,为尚书之辅官。

其下四司,分别为户部司、度支司、金部司和仓部司。各司同吏部一样,设郎中、员外郎为正副长官,主其司政。户部司,掌帝国户口、土地、赋役、贡献、蠲[juān]免、优复、婚姻、继嗣之事;度支司,掌天下租赋、物产丰约之宜、水陆道涂之利,岁计所出而支调之,与中书、门下省共同议定上奏;金部司,掌帝国库藏出纳、权衡度量之数,并掌长安、洛阳两市和宫市的交易之事,并供给宫人、王妃、官员奴婢衣服;仓部司,掌全国之库储、出纳租税、禄粮、食禀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