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告御状
此为防盗章
小河并不很宽,但水深的地方还是有两三米的样子,河里也有些浅滩,村里的孩子们大多经常聚在浅滩地方戏水摸鱼。
前几日下过一场雨,河里涨了水,好容易村里的孩子们被大人拘着消停了几日,见河里的水下去了,又开始得空就往河里钻。
午饭过后,大妞在家里跟着卫氏学织布,二妞洗了碗,又把猪喂了,趁着难得的休息时间,就带着三妞跟顾云浩去河边摸鱼。
直到傍晚三人方才提着小竹兜,拿着竹篓回来。
“一个不留神就跑去河边。”卫氏拉过顾云浩仔细检查了一番,没发现受伤,就开始对二妞说教,“那水是好耍的?前些日子才涨过水,成天跟个疯丫头一样。”
实际村里的丫头小子都爱往河边跑,二妞也不过只是其中的一个罢了,只是卫氏担心顾云浩,故意这么说道她罢了。
“娘,我们只在浅滩,周围还有河对面的三叔在田里干活呢,没事的。”
顾云浩理了理身上的衣裳,劝道。
听了这话,卫氏神色稍微缓了缓。
“没有让你弟下水吧?”
“没有,弟弟跟三妞都只在河边上。”
二妞嘿嘿一笑,上前拉着卫氏的胳膊撒娇。
见卫氏没有再生气,顾云浩就把竹兜拿到浆洗台旁边,又拿了一个木盆过来,用葫芦做的瓢舀了半盆清水。
将小竹兜倒着往盆里一抖,果然就有许多小鱼小虾出来。
因着离河边近,他们回来的又快,鱼虾好些都还是活的,在木盆里来回游晃。
“这么小的鱼虾能做什么,看着怪可怜的……”顾云涛写完了一篇字,出来透气,就看到这一盆小鱼,不由撇了撇嘴。
“读书人就是事儿多,你看它们可怜,那谁不可怜?小鱼咋了,收拾了炖一锅汤,也算是个荤腥。”二妞毫不客气的回嘴道。
虽然二妞说话直来直去的,但看在她说“读书人”的份上,顾云涛心情很好,也拿着读书人的风度,不跟她计较,反而去找了小刀来,一起帮着二妞清理这些小鱼。
毕竟都是小孩子,哪里有不嘴馋的,不一会就商量着要往鱼汤里加什么配菜。
“前些天家里不是还晒了些笋干么?我看煮进去肯定不错。”顾云涛笑呵呵地建议。
“我看还是算了吧,那笋干半天都煮不熟。”
“煮点豆子进去咋样?”
“不好,这小鱼一煮锅底都是刺,豆子沉在锅底,一舀不是把小鱼刺也舀起来了么。”
二妞不留情面的驳回了顾云涛的提议,手底下不停地忙活。
晚饭的主食是蒸红薯和玉米面熬得粥,虽然家里的菜长成了,大家不至于吃野菜,但总归还是见不到什么油花,因而小鱼小虾熬成的汤还是比较受欢迎,每人都喝了一碗。
刚吃了饭,大妞跟二妞还在收拾桌子准备洗碗,就听到外面似有响动。
“这么晚了,也不知道是谁。”
李氏正准备打发三妞去看看,哪晓得却是顾明良一脚踏进了屋子。
“爷爷。”顾云浩乖巧地上前唤道。
“爷,你回来啦。”顾云涛也是急着喊了一声,然后就围着顾明良瞎转悠,找看看是不是带了什么好吃的。
今天不是衙门里休假的日子,照理说顾明良一般都是发俸钱和休假的时候才回来才是,因而大家都有些意外。
“一边玩去,别烦你爷爷。”顾长荣最是个有眼力见的,连忙打发了顾云涛。
“爷爷你坐这。”拉着顾明良到自己的竹凳子上坐下,顾云浩也乖乖地坐到了卫氏的身边。
“老头子,还没吃饭吧?大妞,快去烧火,给你爷爷煮碗面。”
“哎,好嘞阿奶。”大妞停下了手里的活,拉了二妞烧火,自己则去舀水和面。
顾明良摸了摸下巴,看着屋子里的子孙,原本皱着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来。
“爹,今儿怎么回来了?”
顾长荣试探着问道。
闻言,顾明良又是一叹,方才开口说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是前段日子县衙户房里空出了个主事的位置,几个人都削尖了脑袋向往上走,就是顾明良也是有心想要争一争,又给知县身边的周师爷送了些礼,原本周师爷已经许了他这个位置。
县衙六房也都听到些风声,户房的人更是已经开始把他当主事来看,一切原本顺顺利利,只差正式宣布罢了。
因着这事,顾明良也好生得意了几天。
但哪晓得今儿突然许师爷领了个人到户房,说是填之前主事的缺,打了顾明良一个措手不及。
这下顾明良的处境倒是尴尬了不少,而且加上到嘴的肥肉突然没了,心情自然低落了下,下午办完了差事,找个借口早早就回青坪村家里来了。
听了整个事情,顾云浩也不由暗暗感叹。
原来不管在哪个时代,职场上都有空降这么一档子事啊。
“周师爷没说什么么?”顾长荣不由诧异出了声。
他怎么也不相信,师爷说话居然会不管用。
顾云浩心里默默地摇头。
知县身边哪里会只有一个师爷,而且很明显,周师爷跟爷爷嘴里所说的许师爷平时关系怕是没那么好,而且知县大人恐怕也是更信任许师爷。
想想也能理解,都是在知县手下混饭吃,师爷之间本来存在着竞争关系,互相看不顺眼也正常。
只是没想到许师爷居然也瞄上了户房,还来了一招釜底抽薪,反而让顾明良成为了被殃及的池鱼。
“周师爷随着知县大人到府城去了,哪里管得了这些。”
顾明良也是无奈地道。
“倒是白送了那么多东西。”方氏也跟着感叹,开始心疼送出去的礼。
“瞎说什么!没见识的妇人!”
顾长荣连忙喝住了她,说道:“你懂什么,周师爷要是个有气性的,也不会让咱们吃亏。许师爷这次下了周师爷的面子,他指不定在什么地方等着找补回来呢。”
不得不说,顾长荣确实是脑子转得快。
顾长浩也觉得,要是他大伯当年要是好生念书,进了官场,说不定还真是会有一番作为。
顾明良在衙门混了多年,对县衙里的事更是看得清楚,也是很赞同顾长荣的话。
但不知道为何,总是觉得有些倦怠,特别是回来看到家里的孙子孙女,心里更是柔软了不少。
“我看我年纪也大了,后面新主事来了,只怕日子也不好过,倒不如我辞了那差事,回来种田也就是了。”想了想,顾明良说出了心里的想法。
“老头子,你这是什么话。”李氏率先诧异地说道:“这年头有个差事可不容易,加上你这些年没种过田了。”
这对于顾家来说,确实是个大事。
且不说在衙门当差,旁人给面子的这些虚话,就是俸钱一年也有八两银子,加上每次收税时候旁人的孝敬好处,怎么一年也有个十一二两的收入。
这对于顾家来说可不是一笔小钱。
而且家里有个正在念书的顾云涛,还有个想要念书的顾云浩,花钱的时候说不定还多着呢。
就这么失了衙门的差事,确实是全家人都不乐意见到的。
“我知道这个差事不能丢,所以这不是回来跟大家商量么。”
顾明良继续说道:“我想着等周师爷回来后,再去找他帮帮忙,看看能不能让老二或是老二谁顶了这个差事,也算是下半辈子有了着落了。”
此言一出,众人又是一愣。
这主意不错啊!
要是这能成的话,不仅衙门的差事还在,家里的收入不减,而且顾长荣两兄弟更年轻,能在衙门干的更久,也就意味着比顾明良能多干几年,多挣几年俸钱。
“爹,你的意思是……”
顾长荣问了一句,最后还是沉默下来。
虽然知道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但儿子顾云涛上学已经两年了,家里到现在也没说顾云浩念书的事儿,他本就觉得心里亏欠二房,如今有这么个能去当差的机会,即便有些心动,也是不想与弟弟顾长光相争。
见着大儿子欲言又止的样子,又看了看一直不说话的二儿子顾长光,顾明良淡淡地摆了摆手。
“算了,这只是我私心想的,还不晓得成不成呢,怎么说也得等周师爷回来再说。”
顾氏族学虽然收费低廉,而且对顾氏子弟还免费,但进学的也还是有限,拢共不过二十多个学童。
这些学童年岁不一,进学时间又有先有后,但学里的先生就顾明琮一人,因而学童们被分成了两拨。
像顾云浩、赵明这样才入学不久的聚拢在一起,坐在讲堂的左侧,而像顾云涛这种有些基础的就坐在右侧。
因着学习的进度不同,顾明琮就对这两拨学童分开讲学。
一般而言,刚入学都是依次先学习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这些差不多学完了,再学《幼学琼林》,等学完了这些蒙学阶段的书,才算有资格入读书的门。
对于顾云浩这些才入学的蒙童,顾明琮讲的是《三字经》,而顾云涛他们已经在开始学习《千字文》。
一般给新生们讲《三字经》的时候,坐在右侧的学童就自己温书;而给顾云涛他们讲《千字文》的时候,新生们也是自己温书。
顾明琮向来是先给新生讲学,因而顾云浩等人早早的翻开书页,正襟危坐的跟着他一句一句的念。
这个时候,顾明琮一面带着大家念书,一面拿着戒尺在学童们的案几间偶尔走动。若是谁读书不认真,或是坐的不端正,戒尺就会直接落在那人身上。
农村长大的孩子本来就皮实的很,加上这个时代讲究的是天地君亲师,老师对学生的处罚那是天经地义的,即使罚了谁、打了谁,也都不会有人说什么。
在顾云浩看来,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鞭策,毕竟在这里念书的孩子们家里条件都不好,若是不珍惜这读书的机会,那就是真的对不住家里的亲人,也更对不起自己。
虽然《三字经》称不上有什么难度,顾云浩也能全文背下,但也还是很认真地跟着读。毕竟学无止境,他不会因为自己能背了就骄傲自满。
教新生们学了会三字经,顾明琮就让其开始自己温书。自己则喝了口水,走到讲堂的右侧,给顾云涛等人讲学。
这时候,顾云浩也是从书袋里拿出竹筒来喝了口水,就竖起耳朵听那边的动静。
顾明琮依旧讲的是《千字文》。
古人讲学,一般都是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办法。
因而大多时候都是先生领着念一句,学生们跟着读一句,然后就是让自己读书。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念”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念”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
听着那边的声音响起,顾云浩也在心里跟着默念。
他对三字经已经很熟悉,甚至可以说到了反复可诵的程度,因而旁的新生们温书背书,他其实是不必的,故此开始默默地跟着学习《千字文》。
入学以后,顾云浩也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比寻常的孩童要强些,虽然称不上过目不忘,但一般的而言,读过五六遍的书,再用功一些,都还是能记住。
有这个优势,顾云浩更是不愿浪费了,只会更加好好的利用起来。
当然,他也不会因此就自得意满,毕竟科考一途如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
想要出人头地并不是那么轻松的,他还是需要加倍努力才行。
待顾明琮领着学童们读过几遍千字文之后,顾云浩也对文章有了个大概的印象,只是他没有书,只能听着,记忆的效果就是要差些。
随后就是让学童们分别开始全文通读,先是新生们读几遍三字经,而后又让另一拨学生读几遍千字文。
就在这朗朗的读书声中,整个上午也慢慢过去。
学里的人很少,除了顾明琮这个先生之外,就只有一个斋夫。
加上在这里念书的大多是村里的孩子,学里也不会准备饭食,家里离得近些的学童,就会回家吃午饭,而像顾云浩这样家住的远的,就自己带些饭食或是干粮。
学堂的前院一共有三间屋子,正中央的屋子里挂着孔子、孟子双圣像,每逢初一,顾明琮就会带着学童们在这里拜一拜孔孟。
前院西侧的屋子最大,而且南北通透,因而就被用来做学童们念书的讲堂。
东侧的一个屋子,是先生顾明琮的休息室,当然也有许多学童因着不好生念书,被顾明琮叫到这里单独教训一番。
学堂的后院有几间房舍,经过改良之后,成为了学生们的号舍,每间屋子都有几个小床和桌椅,用来做学生们午间临时的休憩之所。
号舍的旁边有一个低矮一点的泥瓦墙面的稻草棚子,那就是供应热水的开水房。而茅厕则是单独在号舍背后搭了一个小棚子。
后院的院中央,挂着一块铁片,旁边有一个用绳子挂在一起的小锤,每天到了时辰,斋夫就会敲这铁片,以作正式开是讲学的提示。
作用倒是有些类似于现代的课间铃。
院子里还有两个石桌,石桌周围分别放了四五个石凳子。
久而久之,这里的石桌,也方便了顾云浩他们这些中午不能回家的孩子,成了他们的用餐之地。
其实离家远的学童并不多,算上顾云浩、顾云涛两兄弟,一共才七八个人。
但是顾云涛是很少在书院里吃午饭的,他们几个年岁相当的学童喜欢拿着午饭到外面吃,吃完了还可以在外面玩一会。
毕竟在学里吃饭,还是多少得守点规矩。
族学就在顾氏祠堂的旁边,先生顾明琮的家离这里不过几步之遥。
顾明琮经常回家吃了午饭,就到学里来,甚至有时候还是家里人把饭送到学里给他。
因着这个缘故,顾云涛等人自然觉得约束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午饭时间都拿着干粮饭食往外跑。
顾云浩也见怪不怪,也不管他,只觉得自己应当好生利用中午的时间。
拿了自己的书袋,小心地把书本笔墨装好,又提上竹筒,顾云浩到了后院。
果然院里早没了旁人的影子,只剩下一个赵明。
“怎么,你今天也还耐得住待着学里?”顾云浩见着他,不免有些诧异。
赵明是个最爱玩的,虽然他家住的也算远,但其实也还是可以回家吃饭的,不过这小子自从进学之后,在学里有了几个年岁相当的小伙伴,就开始中午也不回家了。
虽然这几人里面,顾云浩是个规矩的,但总归还是有那些贪玩好耍的,因而赵明经常中午跟他们相约出去到处玩。
以至于许多时候,这后院中午大多只剩下个顾云浩。
“昨晚睡得晚了,今天早上一直打瞌睡,准备中午好好睡一觉,免得下午又犯困。”赵明嘿嘿一笑,说道:“你可是不知道,我早上就见着先生看了我好几回,愣是把瞌睡给我吓回去了。”
说到这里,赵明心有余悸地拍了拍胸口。
顾明琮平时极为严厉,若是谁在讲堂上打瞌睡,那戒尺绝对是不留情面,甚至有时候狠了,能敲得让人手掌发肿。
“那你还是早些吃了饭,去睡一会吧。”顾云浩也是笑着说道。
“我也是这么想的。”赵明点了点头,就开始从书袋里拿了一个纸包出来,里面放着三个白面的大菜包子,虽然是早就已经凉了,但看着还是很可口。
面在这个时代是绝对的细粮,一般而言,农家人很少这样全细粮的吃饭,大多是卖了些细粮,再多买些粗粮回来和着一块吃。
当然赵明他们家里条件好些,赵明又是家里的宝贝孙子,这样也不足为奇。
“云浩,吶,给你一个。”
看着赵明递过来的大包子,顾云浩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自己吃吧,我带了干粮,等我去接点热水来,现在天气还冷,光吃冷的小心跑肚子。”
言罢,顾云浩就拿了竹筒去了开水房。
先是将竹筒里剩余的水全倒了出来,又接了满满一筒热水,回到院中时,赵明就已经胡吃海塞的吃下两个包子。
“你慢些吃,还是要就着热水才行。”顾云浩无奈地劝道。
赵明像是被噎着了,有些不利索地摆了摆手道:“我是真有些饿了……也想快些吃了去抓紧时间睡一会,这里,我还给你留了一个呢。”
说着,就见他把还放着一个包子的纸包往顾云浩面前推。
连忙拦住了他,顾云浩不由有些好笑:“看看,噎着了吧,来喝口热水顺顺,你不用让给我,快些自己吃了去睡觉才是正理。”
一边说着,一边就用竹筒盖倒了一盖子热水给他。
见顾云浩推辞,赵明自然也不会勉强,就收回了纸包,就着热水,三两口把包子解决了。
随意地抹了抹嘴,跟顾云浩说了一声先去休息,赵明就进了号舍去房里的小**睡觉。
前几日下过一场雨,河里涨了水,好容易村里的孩子们被大人拘着消停了几日,见河里的水下去了,又开始得空就往河里钻。
午饭过后,大妞在家里跟着卫氏学织布,二妞洗了碗,又把猪喂了,趁着难得的休息时间,就带着三妞跟顾云浩去河边摸鱼。(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