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一六八 睿宗的决断时发现本站未能及时 或者本书 出现错乱内容缺少以及页面不能打开等情况,请您发站内短信通知我们 发信给管理员 !
“皇上,皇上哎,吐蕃大捷!活捉赞普!逻些城也给我们攻下来了!”段辉风风火火的冲进来向睿宗禀报,脚步轻快得象在飞。
这可是开创历史的大事,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事!
唐太宗灭东突厥,给突厥人尊为“天可汗”,让唐朝的政令畅行于大草原,固然让后人乐道。不过,早在他之前的汉武帝就击破匈奴,让匈奴一蹶不振,汉宣帝时匈奴投降,西汉的政令就畅行于大草原之上。
吐蕃不同,从汉宣帝开始进行大战以来,历经七百多年,无数的先辈为之抛头颅,撒热血,都没有把这片土地拿下来,睿宗做到了,唐军做到了!
这是一个崭新的历史!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历史!
段辉精通历史,深知这两件事的深远影响,心神激**之下,这话不是说出来的,是唱出来的,比唱出来还更富喜悦之情。
这么重大的消息,睿宗听了肯定是猛的站起,然后喜滋滋的说上一大堆喜悦之词。然而,事实并不是如此,睿宗很平静,平静得好象在听故事一般,抬起头来打量着喜悦不禁的段辉:“打完了?”
“打完了!皇上,您怎么不高兴?”段辉望着平静异常的睿宗,一下子糊涂了。
“高兴?”睿宗反问一句,站起身,走了出去,从校尉手里接过军报,吩咐他们下去歇息,这才展开军报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睿宗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平静得很,迈步就走。段辉忙问道:“皇上,您去哪里?臣也好准备一下!”
“去太庙!”睿宗只说了三个字,再无其他的说法。
段辉没办法。只好带上几个人跟了上去。来到太庙。守卫太庙地兵士忙向睿宗见礼。睿宗只是挥挥手。没有说话。
进入太庙。只见太庙里供着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中宗李旦地画像。睿宗地目光缓缓掠过这些画像。对身边地段辉道:“段辉。总有一天。朕地画像也会给挂上去。以前。朕无功业可言。朕不知道后人会对朕如何评价。心里一直惴惴不安。现在。朕终于可以向祖宗交待了!”
段辉忙回答:“皇上圣明。建此奇功。直追太宗皇上!”
“太宗皇上南征北战。统兵大战无数。创建大唐。击破突厥。被胡人尊为天可汗。朕没有太宗皇上这份才智与豪情。不可能有太宗皇上地功业!”睿宗摇头自评。拿起一炷香。点燃。插在香炉里。
然后。睿宗跪了下来。祝道:“高祖、太宗、父皇、皇兄:不孝子孙李旦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天佑大唐。将士用命。十万将士越石堡城入吐蕃。血战不断。终破吐蕃精锐。活捉赞普。攻占吐蕃都城。成华夏伟业!七百年前。汉宣帝用赵充国对西羌用兵以来。历代先辈呕血沥血。意在这片热土。不孝子孙李旦终成此功。开此沃土。传之后世!列祖列宗。估我大唐!”
一个头叫下去。再也起不来了。以额触地。呜呜地哭了起来。
这不是伤心地哭泣,是激动的喜悦!
睿宗两次为帝,第一次做皇帝不过是武则天手中的傀儡罢了,毫无作为。第二次当皇帝,那是因为李隆基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成功,而不是他自己的作为。重新当上皇帝后,睿宗从来没有想到过会有今天,从来没有想到过他会建立如此大业,如今,他必将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响当当的帝王!
功名留传于后,是帝王地追求。皇帝做到这份上,还有什么遗憾呢?
睿宗为巨大的幸福感所包围,再也控制不住,异常激动,不由得哭泣起来。
段辉跟随睿宗时日甚久,深知他的心思,这既是激动的哭泣,更是对祖宗有交待的激动。在唐朝已故的皇帝中,最有作为的要数唐太宗了,其次就是要数唐高宗,因为他有灭西突厥地功业。至于高祖李渊,要不是李世民,他能当上皇帝么?中宗李显就不用说了,几年皇帝做下来,身死人手,给老婆和女儿毒死不说,唐朝的积弊更加严重,斜封官当道,政令不畅,百姓多有怨声。
有了大破吐蕃的功业,睿宗的地位在已故皇帝中,应该排在他的父皇高宗李治之后,比起他地兄长李显,高祖李渊要胜上一铸,这可是他去年复位以来想都没有想到过的事情。
段辉既是代睿宗高兴,又担心他哭坏了身子,正要相劝,只见睿宗抹抹眼泪,站起身来:“传旨,要群臣马上赶到宣政殿议事!”
应一声,段辉就派人去传旨。大捷的消息早就传遍了长安,群臣得知之后,早就赶来了,哪里还需要去传旨。
只是有一样,群臣原本喜滋滋的赶来向睿宗道贺,却不见睿宗的人影,不由得纳闷,直到得到旨意,这才匆匆赶到宣政殿。
群臣一个个满脸喜色,兴奋得好象在屋梁上打鸣的公鸡,哪里合得拢嘴了。一见面,群臣相互道贺,好象逢年过节见了面似的,只不过,个个声调有点高。不能怪他们,这可是我们祖先奋斗了七百多年才完成的大事,不高兴得过头怎么对得起我们地祖先?
就在群臣道贺之际,却听内侍内细的声音响起:“皇上驾到,列位臣工觐见!”
历来只有群臣先到的份,就没有皇帝先到的事情,群臣忙忙慌慌的赶进宣政殿,向睿宗行礼:“参见皇上!”
群臣个个喜悦不禁,就连一向沉稳的李隆基也是忍不住一脸的喜气,太平公主就不用说了,笑得跟开心果似的,睿宗却是一脸的平静,仿佛吐蕃大捷不存在似的,群臣不由得有点纳闷。
睿宗摆摆手,要群臣平身。
萧至忠第一个出列,道:“皇上。吐蕃大捷开我华夏疆土,实为华夏千百年来未有之盛事,臣以为,当大庆七日!”
“臣等附议!”群臣齐声附和。
就连史官吴兢也是**满满地道:“皇上,臣身为史官。深知这片疆土得来之不易,该当庆贺!”
史官地权力不大,却很重要,不要说群臣怕史官,就是皇帝也要惧三分,吴兢如此一说,无异于让激动的群臣更加振奋了。纷纷称是。
睿宗并没有表态,而是看着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笑呵呵地道:“皇兄,小妹以为各位大臣说得有理,这是大唐继父皇灭西突厥以来最为重大地喜事了,不仅要庆贺。还要大庆!应该把各地地刺史召回长安,让他们也来参加。”
“三郎以为呢?”睿宗看着李隆基。
攻打石堡城是李隆基的提议,曾经一度不顺,让他感到极大的压力。现在,不仅石堡城给拿下了,连吐蕃也给攻破了,他这个始作俑者轻松无比:“父皇,儿臣以为姑姑所言极是!”
“都这样认为?”睿宗扫视群臣。
没有人反对。睿宗这才道:“你们都认为这是大事,没错,是大事,一件很大的事情!七百多年来,我们地先辈奋争不休,方能有今日大唐之所成,能不说是大事?若不是大事,就对不起我们的先辈!
“庆贺,那是应该的,必然要大张旗鼓的庆贺!”
“皇上圣明!”群臣忙颂扬一句。
睿宗接着道:“朕问你们。现在。大唐最紧要的事情是什么?”
“皇上,这还用问么。当然是庆贺,庆贺吐蕃大捷呀!皇上。您听,百姓的欢呼声直上云霄呢!”窦怀贞率先回答。
此时的长安一片沸腾,欢呼声在数十里外都能听到。
群臣马上附议。睿宗却不同意他们地看法:“你们都以为现在最紧要的事情是庆贺,而朕却以为不是,你们这是目光短浅!朕以为,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善后!”
目光冷冷,神威凛凛,扫视着群臣,自有一股帝王威仪。
群臣不太同意他的看法,正要委婉反驳,只听睿宗接着道:“你们想想,一场大战下来,将士死伤多少?阵亡将士的后事该如何处理?伤残将士又该如何安排?十万大军征战吐蕃,他们地给养,你们考虑过没有?”
一连串的问题抛出来,浇灭了群臣的**,个个一下子傻了。
睿宗说的在理,很在理,这些都是目前最需要处理的事情,群臣只顾着高兴,却没有想到这点,不由得愣住了。
太平公主笑道:“皇兄所言有理,臣等受教了!只是,皇兄,这些自有朝廷法度,按照法度办理就是了!”
唐朝的军制很完善,赏罚分明,这是唐军能征善战的一个重要原因。她说得没错,军制早就建立好了,只需要按章办理就是了。
群臣齐声附和。
睿宗冷冷的扫视群臣:“光有军制就够了?你们都忙着庆贺,这些事谁来做?难道就让阵亡将士埋骨异乡,让他们地英灵不能回归故里?三郎,你来说。”
李隆基脸上的喜悦不见了,又恢复了原本的平静:“父皇训诲极是,儿臣知罪!父皇请放心,儿臣这就办理!父皇,儿臣以为,为今之计,大唐最紧要的事情,并不是庆贺,而是善后。庆贺这事势在必行,不过,儿臣以为该当押后,得等征战的将士们归来,再一起庆贺也不迟!”
“三郎所言极是!”睿宗微微点头,意示赞许:“还有呢?”李隆基接着道:“父皇,儿臣以为,善后之事很多,容儿臣一一详禀。一是朝廷应该安排人,把阵亡将士的尸骨运回来,让将士们魂归故里!现在正是八月底了,天气依然很热,阵亡将士的尸骨很难保存完好,即使这样,也应该把他们的英灵召回故乡!”
文官倒没有什么反应,一众武将却是激动难已:“太子英明!”
在睿宗的赞许中,李隆基往下说:“伤残的将士,朝廷应该把他们接回来。让他们接受最好地医治,这是其二。其三,朝廷得加紧运粮,不能让将士们饿肚子。此事,有张说在吐蕃。儿臣甚为放心。其四,朝廷应该马上派一批官员进入吐蕃,协助张说处理政务,此为稳定吐蕃之要害!”
张说现在缺地就是人手,仅凭他当初进入吐蕃时带去的那些官员,根本就不够。原先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一仗居然打得如此之顺利,唐军居然把吐蕃地军队给全部歼灭了。占领地土地超过了最好地设想。
睿宗当场拍板:“派官员这事,吏部马上着手粼选。一定要德才兼具的官员去,不能以为我们胜利了,是让他们去作威作福,朕要他们去治理吐蕃。要尽公不顾私!”
吏部尚书忙领命。
睿宗接着道:“治理吐蕃的方略,虽然早已商量过,不过,这事还应该确定下来。晚荣在进军途中,就在着手废除奴隶,张说接手之后,废奴这件事轰轰烈烈的展开,得到奴隶地支持。这是大唐能够完胜的根本原因,因而,朕乾纲独断:在吐蕃废除奴隶!分给他们草地、牧场、牛羊,让他们过上正常人的日子!只有这样,大唐才能在吐蕃立足!华夏才能永远拥有这片土地!”
废除奴隶虽然势在必行,不过,经由睿宗最后确立下来,其意义非常重大。睿宗在群臣皆以为该是庆贺的时节,却想到此事,做如此决断。何其不易也!
这点。群臣不会有人反对,无不是齐声颂扬睿宗圣明。
睿宗站起身来:“七百年来。我们的先辈历经艰险,都没有把吐蕃纳入版图。原因何在?并不是我们的祖先不够英勇,而是因为吐蕃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无法叩开其险关要隘。现在,大唐拥有了火炮,吐蕃地险关不再是固若金汤,这才是大唐成功的关键处。
“险峻的地势,导致交通不便,大军的补给难以为继。朕以为,还当发民夫,从陇西开始,修一条大道通往逻些城!你们来议议,这事可行与否!”睿宗目光炯炯。
地势险要,交通不便,粮草补给困难,让唐军吃足了苦头。炮兵吃的苦是最多地,他们硬是用肩头把火炮抬到了前方。若是有一条坦途,一切都将改观。
不过,睿宗这一设想,还是把群臣吓了一大跳,萧至忠马上就反对:“皇上,要从陇西修一条坦途到达逻些城,谈何容易!民力巨耗,国库将为之一空呀!”
窦怀贞也不同意:“皇上,便捷交通,对吐蕃固然重要,只是要以大唐的财力为计。如今,大唐积弊甚多,国库大不如前,再加上,刚刚打了大胜仗,赏赐将士们就要耗费无数,若是现在修路,国库恐难支撑。”
群臣一下了炸锅了,议论纷纷,反对修路。
过了老一阵,李隆基这才缓缓开口,道:“诸位所言,固然是问题所在。困难是很大,就要看值不值了!若是值得,再大的困难也要去修!你们当中,有不少人好岭南的荔枝,你们可知荔枝如何得来的?萧至忠,你爱吃荔枝,你说说看。”
“荔枝味美,是以臣爱之!”萧至忠应一声,道:“荔枝产于岭南,是从五岭大道运来的。”
李隆基点头道:“没错!五岭把中原与岭南隔开,为了连结中原与岭南,这才在五岭中开出了这条通道。在没有五岭通道之前,秦始皇如何把岭南融化的呢?秦军进入岭南,一开始打得并不顺利,因为粮草难以为继。与我们今天征战吐蕃何其相似?
“为了解决大军的粮草,秦始皇决定把湘水与漓水连接起来,开凿了灵渠,解决了大军地后顾之忧,秦军才顺利的攻占了岭南,才有秦始皇融化岭南之事。你萧至忠才能吃到岭南的荔枝。”
萧至忠脸一红,讪讪难言。
只听李隆基接着道:“将士们费尽千辛万苦打下这片热土,若是没有一条可以使用的坦途,一旦吐蕃有事,大军如何增援?父皇,儿臣以为,这路是必须修的。”
经过李隆基这解说,群臣不敢再持异议,由反对变成赞成。
睿宗很是欣慰的道:“三郎此言,甚合朕意。不过,窦卿说得也有道理,赏赐将士们,必将耗费巨大,现在国库无力支撑,这事等缓一缓,缓上一年半载再说。”
如此,是两边兼顾,群臣自无异言。
睿宗这一决定,影响深远,正是因为睿宗决定要修一条连接陇西与逻些城的道路,使得吐蕃与华夏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吐蕃进一步接受华夏文明创造好了条件。
睿宗踱了下来,在群臣中走了一阵,这才道:“大家都说说,为何突厥人在北方越来越猖狂?”
自从武则天处理突厥问题失误以后,颉利可汗的后人就反叛了,建立了后突厥,不断骚扰北方,使得安北都护府没法在塞北立足,不得不南迁至长城以南。
东突厥人曾经归顺唐朝,继而又反叛,实力虽然大不如前,也不容小视,曾经一度兵临云州(现在的山西大同),兵锋遥指中原腹地。
这是唐人地耻辱,睿宗一提起这事,群臣一脸地气愤,却没有人说话。
睿宗最后道:“说到底,不是大唐国力不继,不是大唐没有实力。是因为,大唐为吐蕃和大食捆住了手脚。用来防范吐蕃的军队不下十万之众,用于防范吐蕃地耗费不计其数。现在,吐蕃已经不复存在了,该是大唐腾出手来,和突厥人算帐的时候了!
“三郎,从吐蕃撤军一事,你要安排好!来年,朕要和突厥人照照面了!”
目光炯炯,雄视前方,威仪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