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节 天气控制器
这将是一场两线作战的战争。先要在莫斯科上空制造一个大气漏斗,造成莫斯科天气恶化,迟滞美军的推进。然后在阿拉斯加上空制造另一个大气漏斗,以吹散育空堡上的阴云,找到超时空传送仪。
最近几天网站备案中……“首页”可能会断续打不开的,请大家收藏阅读的页面,以便访问!
经过一系列激烈的讨论甚至争论后,这项为人民共和国未雨绸缪的秘密战争提案终于以微弱的优势获得通过。一场从太空展开的气象大战迅速拉开序幕。
莫斯科中央机场,跑道和停机坪上弥漫着浓密的白色烟雾。南边的塔台下,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索菲娅·格林卡娅和她的警卫正站在烟雾之前,等待对方的指挥官出现。
两辆M2装甲指挥车快速从烟雾中开出来。。
装甲指挥车开到格林卡娅他们面前便停了下来,从后门下来了两群戴着外型十分经典的M1型头盔的美国军人。他们当中有两个的头盔正面居然还印着四颗白色五角星,一位是本次“革命”作战的前线总指挥索恩·卡维利上将,另一位是莫斯科集团军群司令官欧文·布鲁克斯上将。
“你们好,将军们。”格林卡娅脸上带着冷冷的笑意向来人问好。身旁的翻译迅速向来人做出翻译。
“你好,主席女士。我们曾经见过面,陆军上将索恩·卡维利。”索恩·卡维利热情地说,并向对方伸出右手。
但格林卡娅并没有理会这个貌似友好的动作。实际上在战争爆发之前,卡维利曾就苏联出兵进入墨西哥维和的事访问苏联,当时他就见到了新任的克格勃主席格林卡娅。令他绝对想不到的是,今天与美军里应外合的人竟然就是克格勃的头子。
面对对方的无礼,豁达的卡维利仍然保持应有的礼节和友好态度,向格林卡娅介绍道:“这位是我们欧文·布鲁克斯上将。”然后郑重地对布鲁克斯说:“这可是克格勃的主席,这一次行动的苏联合作伙伴。”
“合作谈不上,我们只是各取所需。”格林卡娅突然用熟练的英语对两人说,“希望你们和你们的总统不要忘记你们的承诺。”
“请放心,美国绝不会对朋友言而无信的。”卡维利信誓旦旦地说。
“那就好,接下来的莫斯科就交给你们了。”格林卡娅说完便转身带着自己的人离开,连客套的道别都没有。
看着克格勃女头子远去的背影,布鲁克斯问卡维利:“索恩,总统难道想把战后的俄国交给这个特务头子?”
“这是他们合作的条件。”卡维利微笑着说,“我们到这来不过是帮俄国人打一场内战,当然是一场属于美国的俄国内战。”
两人接着迅速回到装甲指挥车上,开向更南边的候机大楼,他们将在那里建立一个临时的莫斯科战区司令部。
莫斯科集团军群的大批M60主战坦克、M113装甲输送车快速从烟雾中钻出来,按照预定的计划开上了东边的列宁格勒大街和南边的霍罗肖沃大街(Хорошёвская улица)。莫斯科集团军群还从已经被克格勃领导下的国家秘密警察手里接管了中央机场西边的第16火力发电厂(ТЭЦ-16),因为一同通过超时空传送抵达的还有极具耗电的神秘杀手锏——“赫菲斯托斯”工程小组的所有工程车辆。
超时空传送产生的烟雾很快就散去,那些外型怪异的工程车辆正在中央机场的中心展开。四辆十轮驱动的重型卡车分布在四个垂直方向上,展开车体,组成一个底边边长达十八英尺的八角台建筑。然后一辆吊车把一个直径十二英尺、长达二十七英尺的巨大圆柱体,从另一辆重型卡车上吊起来,竖直安放到八角台上。而另一辆吊车则把一个直径达十八英尺的巨型球体吊起来,安放到竖起的大圆柱上。
与此同时,工程人员向火力发电厂架设电缆,准备从电厂引出巨大的电能。
随着一系列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完成,不到半个小时,“赫菲斯托斯”工程的核心,美国军队战役级别的新式超级武器——“天气控制器”(Weather Control)搭建完成。
不过它的这个名字有点名不符实。它的真正作用是在战区制造大规模的超强闪电,利用闪电对敌集群目标造成大面积毁伤,所以应该叫做雷电产生机。但是美国人喜欢搞噱头,把它叫成“天气控制器”。
人工制造闪电,一直是美国联邦气象中心的总工程师亨利·卡彭特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自一九五五年红色战争末期第一台超时空传送仪爆炸毁坏后,卡彭特博士就受命主持一个被称为秘密武器研制工程,其最终目的便是研制出一台制造大规模闪电的机器。因为在古希腊传说中,为宙斯(Zeus)打造雷霆的神便是火神与匠神赫菲斯托斯(Hephaistos),因此,这个工程也就被称为“赫菲斯托斯工程”,而其产生的终极兵器便是天气控制器。
来自第16火力发电厂的巨大电能被注入天气控制器。与超时空传送仪一样,这台超越时代的机器依次亮起了身上五颜六色的指示灯。表示天气控制器已经做好了放电准备,随时可以投入战斗。今天莫斯科阴云笼罩,正是发挥天气控制器威力的时候。
17日上午十一时,莫斯科已经陷入大混乱,市民集体向郊外逃难,看不到尽头的人潮不断从各条街道涌向市外。苏军原本准备进入莫斯科市中心保卫克里姆林宫的几个装甲师,都接到了美军入侵红场和克里姆林宫的情报,可是又都因难民潮而被堵在市中心外围,一时进退两难。现在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美军对克里姆林宫的占领。但是最高统帅罗曼诺夫已经逃离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军区司令员特雷舍科夫上将已经下令空军出动。地面上不行,空中却可以
突然,混乱的莫斯科上空传来了阵阵巨大轰鸣,大批机翼上涂着红五星的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钻出厚厚的云层,扑向克里姆林宫周围的美军。
霎时,克里姆林宫就像一个突然爆发的火山。从红场到克里姆林宫滨河路、从伊万度沃广场到亚历山大花园,美军的自行防空炮、IFV多功能步兵战车一齐发出怒吼,抢先发射出密集的防空火力。拖着耀眼尾焰的防空导弹,与中小口径高炮喷出的火舌组成强大的火力网撒向灰空。
苏联人也不甘示弱,一边躲避猛烈的防空炮火,一边发起攻击,将导弹、火箭、炮弹倾泄向克里姆林宫周围的美军装甲集群。
一时间,莫斯科市中心,从地面到空中,交织着无线的火力,充满了爆炸,飞舞着碎片与烟尘。
苏联空军的出击时机恰到好处。此时美国空军还没经过超时空传送过来,美军防空所能仰仗的似乎只有地面的防空部队。但是单靠地面的防空是比较消极和不利的。
尽管拥有先进火控系统的IFV战车和其他自行防空炮拼命向射击,形成密集的防空火力网。但是苏联的空中优势尽显无疑。攻击击和武装直升机发射出的大量火力,将红场和南面克里姆林宫滨河路的美军坦克克和装甲车炸得东倒西歪。苏联的飞行员接到通报,知道最高统帅罗曼诺夫早已经撤离了克里姆林宫,因此毫无顾忌,肆无忌掸地朝那些依托克里姆林宫建筑进行反击的美军地面部队进攻轰炸。
克里姆林宫和红场周围那些全人类的宝贵建筑遗产很快就被爆炸、大火、硝烟、破坏所吞噬。
苏联空军的第一波攻击虽然遭受巨大伤亡,但摧毁了红场和克里姆林宫的美国陆军第31装甲师和国民警卫队第9装甲师许多坦克和战车。残余的苏联飞机调头返航,第二波攻击的飞机也已经升空,飞入云层,从四周向莫斯科市中心扑来。
就在这时,天气控制器终于启动了。其顶端的球体打开一道开口,而来自电厂的巨大电流则被注入它的八角台底座里,驱动一套二氧化碳大型激光器产生一束巨大的飞秒激光脉冲(光束)。光束被直接向上射入圆柱体底部进行分束延时,分出主脉冲和副脉冲,再直上进入光阑和准直系统,最后这束超短脉冲光束进入顶端的球体里的反射系统,被按照战术要求从球体的开口反射出去。
只见天气控制器顶端的大球闪出一道明亮的光芒,直射南边天空的云层里面,转瞬而逝。紧接着又闪出一道光芒,射到西边的云层里。然后一道又一道的光芒不断被照射到北边和东边的云层里。它不持续不断地将光芒照射到周围的云层当中,像舞厅里的球型射灯一样闪耀。
不像苏联人的磁能塔直接发出致命的电弧,天所控制器不断发出的那些光芒是超短脉冲激光束。它们比实验室里的超短脉冲激光具有更大的规模和具强的能量。由于激光在大气中具有非线性效应(即激光会在大气中散射或极化,影响大气与激光本身的电声强度等等),这些超强的激光迅速将照射过的云层电离和热化,在云层当中形成电离通导,同时被热化的云层也因气体升温而加速对流,导致更大规模的云层电荷急剧产生,从而极大地加快了云内闪电和云间闪电的形成。
随着激光不断射向空中各个方位的云层当中,莫斯科上空形成了一个伞形激光面。在这个激光面的云层当中,风涌云流,道道耀眼的闪电迅速被催生。而此时大批苏联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给成的第二波攻击编队,正钻进云层以便避开地面敌人的视线,从四面八方扑过来。殊不知,他们正陷入大规模的超强云中雷电的巨大电网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