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在最前线的依然是《洛杉矶时报》的肯尼斯.图兰。
这位著名的影评人一向以争议博存在感,此次的口吻更是尖酸刻薄:“如果搏击俱乐部的第一条规则是‘不能跟人谈起搏击俱乐部‘,那么合适的标题或许是’为什么有人会想谈‘?说实话,这部电影的血腥混乱令人难以置信,不仅是反资本主义,而且是反社会,甚至是反上帝的,它喊着空洞的口号、叫嚣着一切都滚蛋,但没有任何真正的意义。”
“痛苦作为一种情绪,是很好的电影主题,但它的意义在于把我们带入角色的情感和内心,而不仅仅是利用视觉让我们陷入困境、深感不安。这就是失败。”
《娱乐周刊》的丽莎.施瓦茨鲍姆直接写道:“如果相信芬奇所形容的那样,这部电影应该很有趣,那么这个笑话只会应验在我们身上。”
网络媒体salon.的安德鲁.奥赫希尔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搏击俱乐部》的反感:“节奏快速、令人眼花缭乱、看起来也似乎很搞笑,但最终只是胡说八道。”
《纽约客》的大卫.丹比也罕见的给出了差评:“电影本来可以以人性的束缚和血腥的暴力来抗议消费主义和麻木的现代生活,但大卫.芬奇使用了一种完全暴虐的方式让这一切变得一团糟......值得一提的是,乔茜.霍顿和爱德华.诺顿的表演极具创造力、令人赞叹。”
就连《美联社》的鲍勃.托马斯也写道:“无论如何,这是自《天生杀人狂》以来,最丑陋、最不人道的电影!”
在数量众多的□□中,《滚石》杂志的影评人彼得.特拉弗斯宛如一股清流。
“我打赌某位影评人很想知道,花了近七千万美元制作和发行《搏击俱乐部》的电影公司,是不是真的知道它在讲什么,‘反资本主义’?‘反社会’?‘甚至反上帝’?”
“我个人看来,无论这部电影冒犯了哪位神灵,它至少是极具思想和创意的。”
“这部电影的勇敢大胆让它在许多当下的热门话题上都留下印记,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它关于孤独、绝望和愤怒的情绪刻画,敢于想象被剥夺权利、无能为力的人是如何使世界瓦解并重新开始的。”
“爱德华.诺顿的表演令人着迷,乔茜.霍顿的表演令人心碎,他们共同创造出奇迹般的化学反应,可能正是这一代人中最好的演员。杰拉德.巴特勒的角色自由、有趣、疯狂……”
“拒绝道德化和安全感。挑战你的偏见、震撼你的世界,让你在深渊中大笑,也让你在大笑中恸哭。”
“这是一部充满争议但决不妥协的美国经典!”
相较于彼得.特拉弗斯旗帜鲜明地为《搏击俱乐部》唱赞歌、顺便点草《洛杉矶时报》的肯尼斯.图兰,少数影评人对于这部电影发表的相对正面的评价就温和多了。
《奥斯汀编年史》的马克.萨夫罗夫直言不讳:“这部电影的影评人和观众评论必将两极分化。”
《纽约时报》的珍妮特.马斯林则说:“大卫.芬奇首次找到了足够大胆的主题,以适应他闪电般的视觉复杂性,并将这种风格令人震惊且有效地使用,残酷从未如此惊喜有趣。”
《乡村之声》的J.霍伯曼如此写道:“《搏击俱乐部》是一部罕见的优质电影,极其的有趣、出众的表演以及大胆的设计,在寻求震撼观众的过程中并没有放弃颠覆性的乐趣。”
首周末收下1500万美元的票房,有惊无喜地拿下第一个周末票房冠军,次周大跌40%,已经开始被业内唱衰,甚至网络上也出现了各种□□。
并且,作为主扛票房的女主角,关于乔茜.霍顿的部分远超于其他人。
Now论坛的匿名聊天室中——
‘令人作呕的电影,充斥着血腥暴力,我已经后悔为它走进电影院了。’
‘乔茜是不是飘了啊为什么接这种电影……她完全是为了帮爱德华.诺顿上位吧?电影垃圾、演员垃圾、造型垃圾!’
‘喷造型垃圾就过了啊,我认为乔茜和杰拉德在电影里的造型很酷,虽然我看不懂电影本身。’
‘天呐,你们有没有搞错啊,这是我今年看到的最有诚意和最酷的电影好吗?说电影糟糕或者不懂电影的人,要么是审美有问题,要么是智商有问题。OK?’
‘反正我们学校的所有人都爱死了这部电影,《搏击俱乐部》和它的演员们是现在最流行的话题,还没看过的人都落伍了,连派对都得不到邀请。’
‘我和我的朋友们已经看了三遍,每一遍都能发现全新的细节,这太有趣了。顺便一提,我真的爱死了这部电影的风格!’
‘我太爱茜茜了!她在电影里酷到不行!想给她点烟!’
‘有点理解大美女为什么会和诺顿在一起过了,他身上有一种奇妙的脆弱感,想伤害他、玩弄他、摧毁他……’
‘没有说诺顿不好的意思,但谁又能帅过尼奥呢?‘
’杰克才是最帅的!‘
‘感觉大卫.芬奇这一次大失水准,《七宗罪》比《搏击俱乐部》经典太多了,皮特-帕特洛也比现在这个组合令人愉快太多了。‘
‘某位宇宙大明星的粉丝每次都吹选片眼光和票房号召力,所以,就这?就这?’
‘听说还是某位宇宙大明星自己带资进组的,这一波赔到破产危机了吧?哈哈!’
‘赔是不可能赔的哦,毕竟她号称全球几十亿影迷嘛,一人买一张票也随随便便几十亿票房吧……’
“气死我了——”位于泽西市的一栋学生公寓中,莎莉恶狠狠地敲击着键盘,“等着瞧吧,《搏击俱乐部》绝不会失败!我这周就去刷十遍!还要带着朋友一起!”
作为纽约大学的一名在校生,从南方小城市来到纽约的莎莉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几乎难以适应这里的生活。
没有高昂的生活费,也不够漂亮时髦。
住在与曼哈顿一江之隔的泽西,一度被嘲笑是“乡下人”、“书呆子”和“垃圾场的垃圾”,似乎她努力申请上这所大都会高校只为自己带来了痛苦。
不,不只是痛苦。
每一个漆黑的夜里,她会租录像带回来独自观看,沉浸在美妙的电影世界中,而她最爱的好莱坞女演员就是乔茜.霍顿,从《独领**》到《偷天陷阱》全都看了不下十遍,甚至连她早年客串出演的《生命因你而动听》都没有放过。
因为对于莎莉而言,这位女演员身上有她可望却不可及的许多东西,那种锐利的野心和无所畏惧的自信,以及不屑道出的孤独。
她的心里好像总是沉甸甸地坠着很多东西,但眼神却是永远的清澈和坚定,仿佛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能够打倒她。
二十出头的女孩子能从竞争激烈的好莱坞杀出重围,除了天赋和机遇之外,沉着冷静的情绪和始终自律的态度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就像她曾经告诉他们这些影迷的那样,自律并不是一种痛苦,孤独也不是,孤独的顶端是自足,自律的本质是自爱。
这恰恰帮助莎莉走出了进入新生活的迷茫和困境,所以莎莉爱乔西迷人的外表,更爱她强大的内心。
TT上的群聊消息一直在闪动。
乔茜.霍顿纽约影迷会的人正为《搏击俱乐部》组织的集体包场活动进行统计,莎莉果断报了名。
她本人是已经看过这部电影首映场的,并且对于这种风格和故事接受良好,因为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觉得自己就处于主角的那种空洞麻木的状态中。
主角用搏击俱乐部改变一切,而莎莉的方式是逃离。
她特别喜欢电影的最后一幕,就像《滚石》杂志的那位影评人彼得.特拉弗斯对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因为这正是一部关于孤独、绝望和愤怒的当下经典。
家长们可能会对它产生恐惧,但对于年轻人来说,这部电影疯狂而有趣,难以形容但酷,并且有某种思考和力量的存在。
所以莎莉相信,这绝不会是她最喜欢的女演员乔茜.霍顿跌落神坛的开端,而是她终将创造的另一个奇迹!
“拍出这种片子的人都应该得□□癌!”
位于西好莱坞的公寓弥漫着浓浓的烟臭味,房子的主人早已飞得嗨上天,正跌坐在沙发上吼叫着。
而屋子里的其他人不遑多让,或多或少脸上都有些恍惚的神色。
桌子、沙发和地上散落着酒瓶子和各种垃圾,女主人早就避之不及地躲进了录音室,无法忍受这里的氛围。
“哈,霍顿可没有□□。”说话的人有着一张神似好莱坞大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脸,噢,不是神似,他就是昆汀本人。
“所以她才是个任性妄为的小女孩。”另一位正在抽烟的白人男性身材不算高大,却把体型锻炼得很有看头,“你的新片不是要找她,PTA?”
“得了吧,马基。她现在不行了!”被称为“PTA”的瘾君子正是好莱坞新晋名导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之前他亲自邀请乔茜.霍顿主演自己的新片《狂野之爱》,并进行了友好的会面。
然而一转头,这位外表看上去很有几分英俊的年轻导演却完全换了一副面孔。
“而且我们都知道她那些可笑的规矩——”PTA继续大声说,“不许在剧组碰违禁品、不许在剧组潜规则、不许在剧组霸凌、不许……嗝,她见鬼的以为自己是加州立法委员会吗?”
马基.马克,或者说马克.沃尔伯格低头一笑,附和道:“我恐怕这个委员会都没有她管得多。对了,我记得你们还都是可笑的NYU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