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贫富看法

天街踏尽公卿骨,府库烧完锦绣衣。

穷人的慷慨是假的,富人的吝啬是真的。

我们华夏民族是一个富有仇富传统的民族,劫富济贫在民众心目中历来是得到肯定的,《水浒》之所以成为经典不是因为张扬了宋江的招安,而恰恰是梁山好汉多有劫富济贫的义举,但穷人未必就不向往财富,甚至更加贪婪。

看看某些人得到大彩之后,许多人一夜之间得到数额巨大的钱财,导致了亲人反目、残杀亲人等惨剧,更不用说由此带来的赌博盛行等现象。

我们深信财富本身不是罪恶,财富是中性的,它既可以用来造福社会,也可以用来醉生梦死,一掷万金,关键在于掌握财富的人的精神境界,对这个世界的体悟,对人生的认识。

掌握财富的人意识到对社会的责任,并不是单纯把自己的财富作为个人享乐、传子传孙的不世之财,这是财富观的一种进步。

在西方、乃至在东方的许多地方,这都是已经解决的问题,包括超级富豪都没有将巨大的遗产留给子孙的打算,富人处理自己财富时的态度诚然和性格等个人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取决于社会环境,特别是制度约束、舆论氛围等等。

资本家不仅摘掉万恶不赦的帽子,重新取得了社会的主导权,而且几乎已成为全社会的榜样,各种各样的富豪榜层出不穷。

个人所得税本来是针对社会贫富不均,具有调节收入差别、体现税负公平等特征的良税,自1799英国首创,200多年来在许多文明国家无不行之有效。

富人阶层作为社会的强势阶层,自然具有很强的避税、逃税能力,单纯依靠他们自身的道德觉悟、自我约束肯定是不够的,办法恐怕还得在制度上想。

当然,富人并不因此就能推卸自己的责任了,自古以来,富人的社会责任感缺失,骄奢**逸、贪得无厌是导致普通民众产生仇富心理的根本原因之一。

强化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的功能,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这是所有人的共识,无论是从人类发明这一税制的初衷出发,还是从我们多年前引进这一税制的目的来看,我们都绝对无法想象——个人所得税实施的结果竟然是劫贫济富,毋庸讳言,正如这个社会正面临着深刻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一小部分人越来越富,掌握了大部分的财富与社会资源,一方面却是低收入群体一天天的扩大,失业人群不断膨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贫困人口呈现反而上升的趋势。

本来征收个人所得税用意在于调节过高的贫富差距,缓解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矛盾,结果却正好相反——反而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差距,加剧了贫富悬殊,使穷者更穷、富者更富,工薪阶层纳税办公共事业,暴富阶层反而可以轻而易举、心安理得地逃税、漏税。据新华社报道,违法现象加剧了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公。

在华夏民族历史上,劫富济贫向来被看作是替天行道,那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制度性措施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面对现在征收个人所得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论如何,你们未来的主张中应该包含了对文明社会良性调节、从而寻求平衡、健康发展的诚意与追求。

你们的思考本身对不断调整、解决将与人类相始终的贫、富问题,人类对财富的支配、享有、继承也只有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才是可靠的、良性的,才有可能最终避免天街踏尽公卿骨之类的历史重演。

选举是把政府和人民连接在一起的纽带,没有它,官员和人民就成了敌人,没有选举,政府凭什么要为人民服务?不论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都是理性自私的,少数人为什么会平白无故为多数人做好事呢?真实的人也是自私虚荣的,这本身没什么错,只是你们不能按制造的假象或幻想统治国家。

要界定贫穷线,通常有两种准则,一种是绝对贫穷,另一种是相对贫穷。

所谓绝对贫穷,是指一种连基本生活也没法维持的境况。譬如乏瓦遮头、衣不蔽体、食不饱足等。联合国的贫穷划得比较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很穷),只是以每天开支不足一美元为标准,化成港币,即每月不到300南华元,我国应没有人处于这种绝对贫穷的境况。

所谓相对贫穷,则不会以全球的标准去衡量,而是以个别的社会单元(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或一个特定的地区)去衡量,最通用的定义是以一个地区的住户入息中位数的一半为指标。

譬如,我们现在有一半家庭的入息超过20万元一年,另一半低于20万元一年,那住户的入息中位数就是20万元,中位数的一半就是10万元,那月入8000元以下的家庭,就算贫穷。

用相对贫穷的标准去界定贫穷线的缺点,是扶贫工作永远做不完,因为社会上总有一部分人的入息落入中位数的一半之下的范围,他们即使没有基本生活的问题,也会视自己为弱势社群,觉得社会亏待他们,应该给他们某种方式的补偿,他们很容易成为社会福利的依赖者,不再寄望凭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

为了避免这种弊病,有些国家亦不采用相对贫穷的标准来制订自己的贫穷线,我国的做法是以基本食品市价的三倍作界线,有了这条界线后但这并不代表收入有基本食品市价三倍的人不觉得自己贫穷。

现实是随着社会的进步,食物占基本生活所需的比例日降(住屋与交通费日增),我国以基本食品市价的三倍作贫穷线早已不合时宜,现代社会的基本生活所需,除了衣食住行外,可能还应该包括电话、计算机与上网,政府如果未能在个人层面满足这方面的需要,亦应该在小区层面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我们的社会已相当发达,我们在制订贫穷线的时候,不应只考虑活着的需要,还应该考虑在社会展开公平竞争的需要,这样,基层才有向上流动的机会,社会才能真正脱贫。

现代经济中一个奇特的事实是:现在生产之所以有必要,与其说是它能提供产品和劳务,还不如说是它能提供就业,而就业,特别是人们互相服务以提高生活质量的第三产业的就业,一个重要的发展理由,不是为了创造精神文化财富,而是为了提供人们存在的理由,使他们获得自尊,不感觉自己是个多余的人,至少不因闲得难受而无事生非。

对于个人来讲,就业似乎就是为了谋生,对于现代社会来讲,失业率大小是考察社会能否安定和谐的重要指标之一。

所以,正因为此,工作(就业、劳动)在当今,与其说是为社会创造财富的需要,还不如说为社会提供安定秩序更急切,工作机会这个现代名词,准确生动地表明了工作并不简单地是个人付出,而有福利、幸运等社会含义,得到工作机会的人应有珍惜之情、感恩之心。

著名经济学家约-肯-加尔布雷斯,在《好社会:人道的记事本》一书中说,失业问题源于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社会不存在失业,农场上或辅助的农业部门中总有活干,由于工业的发展和都市化,失业救济才变得必不可少。

可不是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鼓腹而食、击壤而歌的古代理想国仿佛可以容纳无数的劳动者。

可是,工业化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城市化生活的向往,使人们不再满足祖祖辈辈期望的丰衣足食的田园生活,农村便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今农村绝大多数人温饱不是问题而多数日子无活可干。

可见,城镇化的重要目的和功用,应该是减少从事第一产业--农业的人口,让农业人口向城镇向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包括服务业,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转移。

而就业,特别是人们互相服务以提高生活质量的第三产业的就业,一个重要的发展理由,不是为了创造精神文化财富,而是为了提供人们存在理由,使他们获得自尊,不感觉自己是个多余的人。

你们要记住加尔布雷斯《好社会:人道的记事本》的这句话--现代经济中一个奇特的事实是,现在生产之所以有必要,与其说是它能提供产品和劳务,还不如说是它能提供就业。

我们遇到的问题,别人已经发生过,我们可以借鉴。

也许有必要补充两句,在家工作也是就业,成年人不想就业而爱流浪那也是他的权利。

做着强国梦的时候,世界各国政府也旗帜鲜明地推出各自国家的战略,他们的梦和我们的梦在同一个时空不可能没有重叠和冲撞,所以,我们必须做到知己知彼、审时度势,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