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啊!”
“此物若真推广至民间,农人种地,岂不是省了许多力气?”
“实在难得。”
大臣们边走边议论,如羊群一般从田地里走过。
“呵呵。”苏牧望着这些大臣,呵呵一笑,“诸位爱卿身上的病都好了吗?”
沈云初无语扶额,“这人......真是,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呢!”
大臣们一阵面红耳赤,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
“诶吆——”兵部尚书杨杞缓缓坐到地上,“诶吆吆,老夫的腿......”
这老头来回走了一遭,腿都给累软了。
王钧道:“杨尚书可碍事?”
苏牧看了沈云初一眼,小声道:“看样子倒不是装的。”
沈云初摇摇头,抿了下唇,嗔声责怪:“陛下莫非不知,杨杞都七十多了。”
苏牧点了下头,杨杞在朝中是年纪最大的官员,再有一两年就该告老了,还真禁不住这样折腾。
他摆了下手,“来人,送杨尚书回去。”
殷良急忙招来人手将杨杞起。
杨杞道:“多谢陛下。”
苏牧点了点头。
杨杞前脚离开,再看余下那些大臣,全部坐在田埂上休息了起来。
沈云初回过身,无语摇头,“陛下,臣妾先回皇庄去了。”
“嗯。”苏牧颔了下首,目送她离开,走上前,说道:“朕准备推广此物到民间,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
大臣们急忙起身,一起抱拳施礼。
程衡道:“此物可以节省很多人力,确实该推广下去。”
苏牧点了下头,紧接着话锋一转,“这个想法虽好,要解决的困难也很多。”
大臣们闻言脸色都是一变。
王钧道:“陛下有何困难?蒸汽机作坊若是缺钱,国库可以拿出一些补贴。”
他如今财大气粗,说话也大方了许多。
苏牧摇头:“不是钱的问题,制作犁地机需要用到海量铁,朝廷每年的开采的铁矿石怕是不够用。”
王钧脸色变了变,微微点头,大魏去年的铁年产总量是一千九百万斤,几乎全部用于了打造兵器、铁甲、农具等必需品。
如果想将犁地机推广至全国,需要的铁量恐怕要翻数倍不止。
王钧道:“陛下的意思是增加铁矿开采量?”
苏牧正色道:“朕有过估算,每个县最少要有五十台犁地机,才能起到一些作用,全境一千五百县,则至少需要七万五千台犁地机。五十台只是最低数值,如果想要全面普及,数量还得翻十倍,甚至百倍。”
大臣们闻言全部震惊了。
“啊——”
“嘶——”
“五十台的十倍百倍是多少?”
苏牧目光在大臣们一扫而过,淡淡地道:“一个县五千台犁地机,才能真正实现全面覆盖。诸位觉得如今朝廷还缺多少铁?”
王钧沉默片刻,回道:“全国一年的产铁量,刚够满足一县之用。”
一台犁地机重四千斤,一个县需要五千台,可不就是两千万斤。
工部尚书卫沭震惊道:“大,大魏有一千五百个县......”
苏牧道:“依照现在的年产铁量,需要一千五百年才能将犁地机全面推行下去。”
大臣们闻言惊的一连后退几步。
“竟要这么多铁。”
“这太劳民伤财了。”
“咳——”程衡重重咳了一声,施礼道:“陛下,如若真是这样,此物则用处不大。”
这老头一听到需要这么多铁,直接改变了主意。
苏牧摇了下头:“此物一定要推行下去,朕希望今年的铁产量能翻一倍,明年在今年的基础上再翻一倍,后年......”
大臣们闻言脑瓜子都是嗡嗡作响。
他们显然是被苏牧的话吓到了。
有人窃窃私语道。
“陛下是被这些奇技**巧迷惑了心神啊!”
“谁说不是,一年翻一倍,这怎么可能!”
程衡道:“陛下,一台犁地机重四千斤,朝廷恐怕无力负担啊!”
苏牧没有听到大臣们的私语,却是猜到了他们的心思。
他们已经望而却步了。
“犁地机以后会往小型化发展,争取做到两千斤以下,这样用铁量会减少一半,若是铁矿开采数量再增加一倍,相当于省了数倍力气,如此还负担不起吗?”
“何况初步计划只是每个县五十台,以后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增加,这样也不负担不起吗?”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询问对方的意思。
他们很清楚,就算是这样,年产铁量也要增加一倍,否则根本无法满足用铁需求。
这会涉及到无数人工与运输成本。
而且还要在矿场兴建无数炼铁炉,这笔钱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程衡和林摅对视一眼,两人都有些为难。
为了生产蒸汽车和蒸汽船,他们去年已经增加过铁矿开采量了,没成想今年又出了犁地机这种东西。
前两者还可以说是奇技**巧,犁地机可是对天下万万子民的极为有益的好东西。
但也是用铁量最多的东西。
他们不知道的是,重工业非常消耗钢铁。
苏牧心中一阵发笑:大魏的年产铁量最多只能建一艘万吨巨轮,这点开采量才到哪,依他看来,翻一百倍都不能叫多。
他自己不去做,是因为这件事太大了,将内库掏空都未必能做成。
只有国库才能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工程。
此时大臣们似乎商议出了结果。
林摅道:“如是每县五十台,倒可以试一试。”
程衡点了下头,“那便试试吧!”
苏牧颔了下首:“那朕就等你们的好消息了。”
说罢迈步离开。
大臣们望着他走远,都是无奈一叹。
“这件事是个大麻烦啊!”
“谁说不是,不吃亏,也讨不到好处。”
蒸汽机作坊控制权属于内库,是上市作坊,除了赋税外,收入多少跟国库没有多大关系。
朝廷额外产出的铁又不能高价卖给蒸汽机作坊。
朝廷来做这件事,完全是吃力不讨好。
这件事对大臣们来说,唯一的好处是犁地机普及后,民生会大大改善。
让他们多了一份名留青史的政绩。
其他好处几乎没有。
也难怪他们会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