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请战,请允许臣带两万骑兵去冲了魏人的军营。”

乌宁明话音刚落,旁边的一位将领请命道。

这位将领叫延烈,是乌宁明的表舅,宰相延庞儿的长子。

大魏的军队在磨盘山下扎营,两军的距离已不足三十里地,这个距离对乌桓骑兵来说优势巨大。

相国延庞儿却道:“不可,魏人的军中有半数重甲兵,两万骑兵冲进去无异于送死。”

重甲兵是这个时代正面对敌能力最强的兵种,重甲非常坚硬,普通兵器很难伤到他们,任何军队与重甲步兵正面硬钢都不是明智的选择。

然而,此兵种也有其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士兵身上的甲胄太重,行动大为受限,机动性不足,且对敌时比较依赖阵型。

延烈急道:“父亲,魏人已经到了磨盘山,一旦他们制作好攻城器械,鸣沙城必然失守啊!”

李从元道:“陛下、相国,万万不能让魏人如此安逸的扎营,我看不如派几股骑兵去不停骚扰魏人的军队,让他们无法安心建造攻城器械。如此拖上几日,待魏人粮草耗尽,陛下再率大军合围。”

乌宁明闻言略一思忖,道:“好,就按照李中书的建议,由延烈带两万骑兵去袭扰魏军营地,切记不可恋战。”

“遵命。”

延烈毫不迟疑的领了命,转身便下城墙。

......

苏牧卸下盔甲回到帐篷里,还没来得及休息,杨灵便找了来。

“驸马,前方来报,乌桓人有两万余骑兵出了鸣沙城。”

苏牧正色道:“林统制和裴统制怎么说?”

“两位统制已经下令,让骑兵营出营巡逻,防备乌桓人偷袭。”

林山海和裴古手里的骑兵,合起来后共有六千骑,已经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知道了,去吧!”

苏牧将杨灵打发走,来到了林山海的帐篷。

林山海和裴古正商议着什么,见苏牧来了,两人略作客套,而后邀请苏牧参与商议。

林山海道:“鸣沙城出来了两万骑兵,以驸马之见他们是去往何处?”

苏牧道:“应该是为了骚扰我军,不可大意,需谨防对方突然偷袭。”

裴古道:“恕我直言,两位的计划我已然明白,只是万一对方不上当怎么办?”

苏牧淡淡笑道:“乌桓人明知我们军中无粮,又怎么可能不上当,如此绝佳机会,换成裴统制会不会放弃追击?”

林山海道:“计划中,咱们要在此地驻扎三日时间,然后往天湖撤退,乌宁明会不会中计,就看他会不会带兵来追击了。”

裴古点点头:“我若不知道内情,肯定不会放弃追击。”

苏牧笑道:“明日起全军开始以压缩军粮充饥,每十帐一灶,生火取热水,隔一日换每百帐一灶,两位统制将戏做足了,还用担心乌宁明不上当?”

说罢转身离开。

裴古看着林山海,惊讶道:“驸马这是减灶诱敌的计策?”

林山海笑道:“驸马既然让你我效仿马陵之战,咱们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马陵之战,指的是魏惠王派庞涓联合赵国引兵伐韩,齐国军师孙膑减灶诱敌,于马陵设伏,逼得庞涓兵败自刎而死。

两人正在说话间,营地内传来一阵马蹄声。

林山海和裴古走出营帐,却见一名士卒骑马疾驰而来。

那士卒下马单膝跪地道:“报,乌桓人的骑兵出现在十五里外,人数约两万。”

“嘶——”

两人同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乌桓人不是呆子,他们怎么可能让大魏的军队在这里安心扎营。

无论乌桓人是不是真想来偷袭,林山海和裴古都不敢大意。

两人当晚便下令增加巡逻人手,严防乌桓人来袭营。

翌日。

林山海和裴古开始按照计划,让军中士卒减灶。

大魏的军队虽没有移动,但乌桓人只需观测大魏营地内的烟火气,就可以判断出,魏人粮草已呈现出短缺之相。

两日时间很快过去。

期间乌桓人数次在附近袭扰大魏的营地,但都是虚晃一枪就退走。

即便如此也给大魏将士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尤其是晚上,将士们都是将兵器放在身边,随时准备应敌。

第三日早上,乌宁明再次收到回报,大魏营地内的烟火气变得非常稀少,且看到魏军正在拔营。

延庞儿道:“陛下,魏人军中很可能没粮了。”

乌宁明道:“魏人会不会狗急跳墙来攻打鸣沙城?”

延庞儿道:“臣以为魏人不敢,魏人粮草不济,一旦攻城失败,这支军队必会被我军所灭。”

乌宁明道:“相国的意思是,魏人会退走?”

“正常来说是这样,魏人后方粮草早已被我们截断,即便军中有粮也支撑不了几日。”

李从元笑道:“他们在磨盘山下扎营三天时间,这三天不知道要吃掉多少粮食,臣以为魏人应该是等不到粮食运来,准备退走了。”

“笑话,朕会让他们的粮道畅通无阻?”乌宁明表情阴邪地道:“朕会让这些魏人有来无回,全部做了草原的养料。”

李从元献媚道:“陛下真是好计谋啊!”

乌宁明迈步往外走,“相国,传朕旨意,让全军待命,随时准备追击。”

“遵命。”

延庞儿领命,跟在乌宁明后面,向外走去。

李从元和一众将领紧随其后。

鸣沙城与割踏寨和赏移口不同,鸣沙城是城池,有四五万常驻人口,占地面积大很多。

乌宁明调来的数万军队都集结在城里,其中骑兵四万,步兵三万余人,兵力比大魏多,骑兵数量更是辗轧大魏。

但他仍旧不敢与大魏的重甲兵正面交锋,乌宁明并不傻,扬长避短的事,他不可能去做。

他的计策一直都是拖垮大魏的军队,如今显然已经出现了转机。

林山海和裴古一早便指挥着大军拔了营。

苏牧还是带着先锋军,但这次先锋军不是负责开路,而是负责断后。

大军离开磨盘山下,沿着黄河向西,准备原路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