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世情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任何宗族内部 都有不受待见的人。
这个方案,不会触及到民间宗族的根本利益,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相反,宗族还可以因此以低价买走那些人的财产。
大臣们自然不会反对。
沈云初静静等了片刻,待大臣们陆续归位,她朱唇微启,说道:“陛下要调动上四军半数人马。”
“啊——”
大殿内登时传来一阵惊讶声。
“请问圣人,陛下何故动用上四军人马?”
陈启方迈步出列,抱拳问道。
“国内耕地紧缺,百姓口粮岌岌可危,淮阳国附近的岛屿,还不足以满足人口迁徙所用。故此,陛下要他们去海外开疆辟土。”
沈云初不紧不慢地说道:
“此事迫在眉睫,陛下希望诸位臣公互相鼎力合作,支持这次扩张计划。”
“臣不能赞同。”
王钧贸然出列,大声说道。
开什么玩笑,动用上四军半数人马,还要去海外,粮草从何而来,沿途所耗从何而来?
你们夫妻嘴唇一张一合,我这个户部尚书就算跑断腿,都无法满足军队出征带来的巨大消耗。
沈云初算准了王钧会反对,她微微抿了下唇,问道:“王尚书因何反对?”
“大军出征,一应损耗颇巨,钱从何而来?”
王钧抱拳道。
有官员出列道:“多印些交子,钱不就有了?”
王钧闻言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怒骂道:“你放屁。堂堂四品官员,竟如此目光短浅吗?”
那官员脸色一变,急忙退了回去。
大臣们齐齐看向王钧,都觉得他说话太过放肆,但又没有人敢出来指责他。
“咳——”
沈云初轻咳了一声。
显然她是在提醒王钧,刚才骂人的话有些过分。
王钧急忙解释道:“圣人,陛下于金融学一书中提到过,没有足够的金银与货物,不可随便增印交子,否则交子会变成一张张废纸。”
沈云初心中发笑,说起金融学,满朝文武没有谁比她更清楚。
苏牧写出金融学这本书,为的就是教她掌握金融技巧,她才是苏牧的真传弟子。
她点点头,说道:“不必增印交子,向民间发行些国债吧!”
国债的概念同样出自苏牧所著的金融教材。
此间大臣多少了解。
以国家的名义向民间借债,期限一到再还本付息。
最近几年朝廷并不缺钱,故此,还没有机会用到发行国债的金融手段。
王钧扯了扯嘴角,“圣人为何不动用内库?”
苏牧和沈云初的小金库富可敌国,这是上到朝中大臣,下到民间百姓都知道的事。
内库有钱不用,反而举国向民间借债,这很不合常理。
“是啊!为何不动用内库?”
大臣们窃窃私语起来。
他们也不能理解。
“非是本宫不愿。”沈云初摇了摇头,“内库最多的是金银和绢帛,利于流通的交子并不多。举国借债借的是百姓手中的交子,到时候还本付息的也是交子,王尚书还不明白吗?”
这倒不是虚言,给迁徙百姓发放完赏赐后,内库中的交子就会耗尽,自然无法再拿出交子给军队。
交子已经成为了大魏的流通货币,金银储备成为了交子的锚定物,已经不能随意流通了。
既然不能增印,就只能借了。
发行国债,从百姓手中借钱,等到借贷到期,大魏境内的物资和金银储备会增加很多,朝廷便可以增印出与之相应的交子,连本带息偿还给百姓。
这是一个完美的闭环,朝廷并不需要付出什么,就可以凭空拿走这一大笔交子。
大臣们用他们仅有的智商,仔细思考着这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情况。
“圣人,国债发行几何,利息几何,期限几何,又是何人购买?”
王钧问道。
沈云初不假思索地道:“四千万贯,十年三成利,凡大魏之民皆可买。”
一年百分之三的利率在此时并不高,但这是国家借债,本金不存在打水漂的可能,利息虽然低了点,却贵在持续稳定。
家有余财,又没生财之道的人,必然会投钱进来。
大臣们面面相觑,都在心里计算利率得失。
之前,大魏以铜钱为货币,朝廷独享铜这种贵重金属的开采权,而大魏境内(除川蜀外)产铜量巨大,导致大量铜钱在人们的库房里发霉发臭。
久而久之便引发了严重的货币贬值。
建国之初,三枚铜钱可以买一只烧鸡。
两百年后,临湖城里一个普通丫鬟的月奉便达到了五贯。
按照建国之初的物价,如果这个丫鬟的嘴很馋,她可以每天吃五只烧鸡。
由此可见货币贬值速度有多快。
苏牧自川蜀返回之后,朝廷将铜钱收回熔炼用作他处,进而发行交子纸币。
交子出现后,朝廷根据每年赋税多寡,严格限制了增印数额,货币贬值速度明显变的缓慢了。
但沈云初给出的十年三成利率,最多只能将这部分贬值补齐,并不能给百姓带来财富增值。
大臣们都在纠结。
他们同样是朝廷国债的潜在购买人,如果有利可图,没有人会放弃这个机会。
大殿之内鸦雀无声,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小气。”
“陛下和圣人都是小气之人。”
“借十年,连利息都舍不得出。”
“人家凭啥借给你。”
有人暗暗腹诽,觉得沈云初给利息太低。
“家里每年都有不少富余,左右用不到,不如借给朝廷进行保值。”
“就怕家里的妇人不懂这其中的道理,不肯拿出钱来买国债啊!”
有人觉得自家没有更好的财富增值手段,觉得借给朝廷不失为一种保值方法。
沈云初心如明镜望着台下一众大臣,缓缓站起,“此事可以再议,诸位臣公下朝后不妨多商议一下。”
国债发行后的主要购买人是官员、商人、地主、士绅。
这些大臣的想法,其实就代表了他们的想法。
沈云初准备给这些人一些时间考虑,以便国债顺利发行。
李岩扯着嗓子道:“无事退朝。”
大臣们抱拳一礼,微微抬头,望着沈云初的身影在帘后消失,陆续转身向殿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