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南痛苦闭上眼睛:“匈奴人出兵八万,已攻占康居大半,我王正率领残军十万余人殊死抵抗。”
“不过,匈奴人日渐逼迫,形势不容乐观。”
“要是…要是再这么下去,恐怕康居灭亡不远了!”
匈奴人的彪悍是毋庸置疑的。
这样的一支大军,哪怕是出现在汉境也是不可小觑的力量。
当年,匈奴人肆虐寇边,韩安国以汉军优势兵力与之相抗,才能堪堪将其赶出汉境。
康居虽说实力也不容小觑,总体实力也强上乌孙,可是和草原强敌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
哪怕人多,也并不是匈奴人的对手。
刘荣听了,心里算是有了底。
也就是说,现在的康居尚有一战之力。
利用城池和匈奴人斡旋个几个月,还是不成问题的。
情况,并没有像康居使者说的那么紧急。
“贵使的话朕都听清了,”深深看他一眼,刘荣身子往后撤了些:“我大汉一向爱好和平。”
“匈奴人更是我大汉的世仇,朕绝不会坐视不管。”
“不过,”扫视殿内,刘荣缓了缓:“兹事体大,朕须得和诸公商议商议。”
“贵使先下去休息。”
得到刘荣出兵的回答,佳南激动地不得了。
“感谢大皇帝陛下以仁慈之心拯救康居,我王要是得知,定会望东而拜,感念大汉皇帝的恩德。”
“好了,下去吧,一有消息朕就派人通知你。”和睦对他摆摆手,刘荣示意他先下去休息。
小心四下看了看,佳南点了点头:“诺,下臣告退,下臣恭等大汉皇帝陛下的好消息。”
说罢,佳南躬身退出殿内。
“都说说吧,诸公都说说自己的看法。”等他走罢,刘荣环视四周。
刘荣的话刚说完,王恢就站了起来。
“陛下,康居离大汉太远,要是出兵襄助必定要行军不下万里之遥,劳师已远恐耗资太重。”
“并不划算。”
“再者,”王恢顿了下,接着说道:“康居情势危急,就算朝廷出了兵马再经这万里之遥赶过去,怕是也是来不及的。”
“到最后只怕是徒费钱粮,得不偿失罢了。”
“所以,臣觉得,此事宜慎重。”
王恢说的倒是实情。
汉军在西域驻兵不多,约有两万人而已。
要是想要支援康居,得在边境地区集结兵马。
集结兵马赶过去,起码也得两三个月。
从长远看,万一汉军刚到匈奴人就攻占了康居,汉军就算去了也无济于事。
远水难救近火。
刘荣看向栗奔,问他:“丞相总领国政,想来老谋深算,你觉得朝廷该不该出兵驰援康居?”
栗奔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陛下要是真不打算管康居这回事,就根本不会接见康居使者。
见他,就说明是有这方面的打算。
只是想看看,有什么办法,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而已。
缓缓站起身,栗奔朝刘荣拱手一拜:“臣以为,康居当救。”
瞳孔一缩,刘荣嘴角微微勾起:“丞相说康居当救,那么你说说看,为何要救,怎么个救法?”
捻着胡须,栗奔缓缓分析:“匈奴人往东无望,势必要挥兵西进。”
“康居,就是他伊稚斜必须要打掉的障碍。”
“这样,他才好继续往西扩张,将来恢复匈奴人曾经的鼎盛。”
“和大汉继续争雄。”
“要是大汉不管不问,任凭他发展壮大,暗中积蓄力量,那么总有一天匈奴人会卷土重来。”
“对朝廷产生威胁。”
“基于此点,臣以为决不能让匈奴人得逞!”
说到这,栗奔的目光缓缓从诸公脸上扫过:“至于解决之法,臣以为不妨分为两部分。”
“一为合纵,二为震慑。”
栗奔的主意恰好和自己不谋而合,听到这刘荣瞬间来了兴趣,连忙追问。
“怎么合纵,怎么震慑?”
栗奔抚须笑笑:“合纵,自然是拉拢西域诸国,尤其是刚刚损兵折将的乌孙。”
“匈奴人如同一柄利剑,悬在西域诸国头上,随时可能落下来。”
“他们就不担心,就不害怕?”
“不!他们肯定是怕的!”
“唇亡齿寒,康居一旦被灭,那么下一个被灭的很有可能就是西域的这些个小国。”
“尤其是乌孙!”
说到这,栗奔两眼泛着寒光:“乌孙王背信弃义,让匈奴人恼羞成怒。”
“依照匈奴人的性子,怎会容得了乌孙王这样的叛徒?”
“等打下了康居,肯定会第一个拿乌孙开刀。”
一拱手,栗奔正色看向刘荣:“臣以为,应当让汉使向乌孙王道明其中的利害关系,把他绑在大汉的战车上。”
“至于西域诸国,更应一一说明,在大汉的牵头下让他们组成联盟。”
“共同捍卫西域。”
“此为合纵也!”
栗奔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听得殿内诸公连连点头。
拉上整个西域对抗匈奴人,确实风险要小的多,也是可行良法。
要真是这样,从此以后西域在大汉的带动下同仇敌忾,那么大汉将成为西域的领头羊。
可以真正把控西域。
“朕觉得,可以称之为西域都护府。”刘荣适时开口,把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陛下圣明!”略微一愣,栗奔随即笑了出来,躬身朝刘荣行了一礼。
“至于震慑,那就简单的多了。”栗奔侃侃而谈,继续开口说道:“西域驻军虽少,可都是大汉百战之兵。”
“兵出驻地,往匈奴缓缓行军,做佯攻之势。”
“匈奴人惊惧,自然束手束脚,不敢再大规模行军。”
“到那时,康居王压力骤减,朝廷也可相机调兵。”
“或出兵,或观望。”
“给匈奴人以错觉,对他们进行心理威慑!”
卫绾走到栗奔跟前,连连点头:“兵法的虚虚实实,算是被丞相研究了个通透。”
朝刘荣拱手一礼:“臣附议。”
殿内其他诸公听罢,也纷纷点头。
就算是刚刚反对出兵的王恢,此刻也没有反对。
栗奔的方案确实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