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陛下,汲婕妤说,春至正是容易着凉的时候,娘娘她特意煲了羹汤。”
那婢女微微抬起头,看了刘荣一眼,看到刘荣那俊朗的面容后,一丝红晕悄然爬上脸庞。
“娘娘她想请陛下待会儿若有闲暇,过去喝碗羹汤暖暖身子。”
说罢,低头静候刘荣回音。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最近才被汲玉瑶带进宫的汲灵珑。
这次过来,一来是替汲玉瑶传话,另一方面汲玉瑶也想让汲灵珑在刘荣面前露露脸,看看能不能引起刘荣的注意。
不过,专心批复奏章的刘荣却并没有抬头看的意思。
只是很随和的说了句:“知道了,告诉她,朕晚些时候就过去。”
这段时间卫子夫怀有身孕,宫里的人都在围着她转,自己也时不时过去。
确实有些冷落汲玉瑶了。
想了想,刘荣便答应了下来。
挥挥手,刘荣继续批复奏章。
“你去吧。”
见刘荣都没抬头看自己一眼,汲灵珑心里不禁有些失望。
不过,随即想起待会儿陛下就会过去,心里又燃起了希望。
软软糯糯回了句:“诺。”
临走时,美目不忘再瞅一眼依旧在批复奏章的刘荣。
些许小事,并未影响刘荣批复奏章,依旧继续。
朱笔不断在奏章上笔走游龙。
不知过了多久,写下最后一个准字,刘荣合上了最后一本。
“都交到丞相府吧。”
往上一摞,刘荣松了口气。
“陛下,”单丘递来一杯蜜水,笑着问他:“仆让人把躺椅搬来吧?”
批复完奏章小憩一会儿,是刘荣一向的习惯 。
“不急。”站起身稍微活动一下,刘荣走到窗边。
窗外春寒乍暖,刘荣心里不觉也随之放松下来。
“东皇已至,长瀛可待。
素商尚早,元英稍迟。”
“一年之计在于春,怎好懈怠?”
低声笑着感慨一句,刘荣唤来单丘:“把奏章送过去时,顺便把丞相叫过来,就说朕有事和他商量。”
“诺。”
今日的奏章已经全部批复了,唯有一份刘荣留而未决。
这件事,得先一个人点头才行。
这个人,便是窦婴。
不多时,窦婴来到殿内。
“臣窦婴,拜见陛下。”
进到殿内,窦婴走到刘荣不远处,躬身一礼。
“先生请起。”转过身,刘荣脸上带着微笑随和让他起来。
“谢陛下。”
窦婴站起身来,躬身候在一边。
“这出海的诸侯王,用的都是何种海船,用度有多少,先生可还记得?”刘荣看向窦婴,问了一句。
原本以为陛下要问自己银行的事,没想到陛下竟然问起了海船。
窦婴不禁一愣。
“禀陛下,臣记得上次胶东王所用,乃是双桅帆船。”
“一共用度八十六艘。”
“至于其他诸侯王,也都在五十艘以上。”
回忆片刻,窦婴缓缓说道。
窦婴的回答,让刘荣连连点头。
到底是大汉的丞相,国家的大管家,这一桩桩一件件记得就是清楚。
秦汉时期的船只虽然不如后来大明的宝船,可是想要乘风破浪,并不成问题。
早在秦皇时期,徐福就曾以寻找海外仙山为由,骗得嬴政一直庞大的船队,携带童男童女出海。
到达后世那个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国家。
到了现在,船只已经有了长足的改进。
各诸侯王之所以能出海,和船只的不断改进,脱不了干系。
点点头,刘荣表示知道了。
“这诸侯各王出海已久,不定期也有回来的。”
对他摆摆手,示意窦婴坐下说话,刘荣对他说:“朕最近就在想,朝廷是不是该在沿海地区,组建一个专门的署衙,来管理他们。”
“陛下的意思是?”
缓缓坐下,窦婴不太确定看向刘荣。
“诸侯王所携带的船只过甚,兵甲同样过甚。”
脸上露出严肃,刘荣看向他:“他们虽然远离了大汉,可是毕竟还是大汉的诸侯王。”
“朝廷要是没有相应的措施来约束他们,让他们就这么在海外肆意发展,对于朝廷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在未来的某一天,也将会失去控制。”
“陛下的意思是,想要组建一支海军,来约束他们?”有些迟疑,窦婴问刘荣。
“汉之疆域,虽然可以说已经算是自华夏伊始,最为广袤的疆域,可是和汪洋大海的海域相比,还是不值一提。”
“诸侯王肆意驰骋在各处,朝廷组建一支强大的海军,对其约束朕觉得很有必要。”
窦婴扶着花白的胡须,叹了口气:“陛下,东匈奴虽然灭亡,可是毕竟还有西匈奴虎视眈眈。”
“天下并未平定。”
有心劝诫一声,窦婴对他说:“现在打造战船,训练海军,是不是早了点?”
“组建海军是早了些,”笑着点点头,刘荣自然明白现在的形势,并没有难为他:“朕的意思是,组建一个管理海域的衙署,先对他们加以约束。”
“至于海军,倒是不急。”
最近这几年,或者说伊稚斜被消灭之前,自然是不易增设海军。
可是这件事早晚都得去做。
先组建一个衙署,拉上一个框架,还是可以的。
见刘荣这么说,窦婴心里当即松了一口气。
陛下只要不是急功近利就行。
虽然大军连战连捷,可是再招募海军,也容易使得天下百姓疲敝。
让刚刚安定下来的局势,变得动**。
至于说城里一个对外署衙约束诸侯王,这并不是什么大事。
当然是可以的。
窦婴缓了缓,脸上也有了出些许笑意:“陛下说的是,诸侯王虽然出海了,在海外发展自己的封国,可说到底还是大汉的诸侯王。”
“根在朝廷,在大汉。”
“建一个署衙约束他们,是妥当的。”
丞相拥有相权,虽然朝廷是三公九卿制,可是这丞相的权限还是非常大的。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毫不夸张。
他点了头,下面的事就好做了。
“既然先生同意,那就过几天再议一议,看看这件事交给谁去办比较好。”
…
窦婴走后,刘荣唤来单丘,交代他:“备下马车,朕要出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