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
我想给孩子们和家长、老师推荐《古诗词超有趣》这套书。其所选收的古诗词都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但采用了我提出的“三步读诗法”,引导和帮助孩子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诗词,同时为每首诗词提供了拓展内容“讲个故事”“学个成语”和“说段历史”,内容丰富,很有意思。该书可以辅助学生学好相关课文,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而老师和家长也能从中获得某些“诗教”的启示。
几年前,我在北大附小的一次会上,提出了要重视“诗教”。中国古代就有“诗教”的说法,意思是通过学诗、写诗来进行启蒙教育,通过诗歌来教化民众。“诗教”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礼记》中,其中提到“温柔敦厚,诗教也”,用诗歌,主要是用《诗经》来化育民性,使之性情和善、有教养。后来,孔子更是把“诗教”纳入了他的教育体制。汉代,《诗经》成为“六经”之一,是古代士子的必读书。到了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进一步强调“诗教”的核心是吟咏性情、导化人心,所谓“得其性情之正”。
可见,中国古代是很重视“诗教”的,当然,其教育目标完全服务于当时的时代需要,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不再是适合的东西。但是,我们强调传承古代优秀的文化,“诗教”是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把“诗教”这一传统和现在的语文教育打通,是顺理成章的。
提倡现代意味的“诗教”,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多读一些古诗词,会强化孩子对汉语语言之美的感觉,培养精练的、多义的语言感觉,同时加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性了解,开拓想象力,这对于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打好汉语学习的基础,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孩子在小学阶段记忆力最好,即使对一些诗词的含义不是很懂,但多读、多背、记牢,也是为一生的语文素养打好底子。
课标和新教材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古诗词的教学非常重视,除了适当增加课文和“日积月累”的诵读篇目以外,教学方式也更注重“整体渗透,润物无声”,引导学生全方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传统“诗教”的方法,重视诵读、会意与感悟,让孩子感受汉语和古诗文之美。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常常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以某种既定的套式去设计教学,侧重思想内容的分析、字词句和修辞等手法的学习,要求读通读懂,能回答几个问题,也就完事。这样的教学操作性较强,但容易把诗歌阅读碎片化,难以引导学生获得对于诗歌的整体感悟和个性化的审美,还可能败坏学生读诗的兴趣。
我对于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育有这样几点建议:
第一,要以诵读为主。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最好有自我陶醉式的诵读、独处式的诵读,甚至可以唱读。这样,学生才能把古诗词的韵味读出来,感受音韵之美、汉语之美。
第二,要注意引发兴趣。可以结合诗词的内容,给孩子介绍一些有趣的背景材料,比如与诗人写的这首诗有关的故事。注意不是照搬文学史的内容,而是结合孩子的认知特点来讲与诗词有关的历史和故事。
第三,重视会意与感悟。对诗歌的词句内容,不必做出特别明确的解释,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但想象力却比大人丰富,要珍视孩子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办法就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第四,不要过多使用多媒体。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的语言除了精练、形象,还可能有变异、陌生化、超越平常的语言。我们读诗,每个人想象的画面可能都不太一样。如果采用多媒体,把这首诗转化为几个画面,虽然形象,但这种“定格”就破坏了孩子对诗歌的欣赏,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第五,不要布置太多的“任务”和“讨论”。在任务的指使下去阅读,反而可能让学生感到被动,降低他们阅读和学习的兴趣,老师教某一首诗,预先设定的任务不能太细,要留给学生自由、开放、创造性的阅读空间。
对于诗歌的阅读,我曾经提过“三步读诗法”,第一步是“直观感受”,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用直觉感受,获得整体印象;第二步是“设身处地”,尽可能地与自己想象的“历史现场”融合起来,进入诗歌的境界,甚至把诗中描写的情景变成自己身历的情景;第三步才是“名理分析”,比较理性地思考,同时和“第一印象”进行比对。“三步读诗法”适用于阅读现代诗、儿童诗,也可以在古诗词的阅读中加以应用。
《古诗词超有趣》这套书以语文教材中出现的112首古诗词为基础,融合、改造了“三步读诗法”,这种阅读思路,有点像引导孩子做一种“心灵的探险”,由直觉到体验,再到审美鉴赏,把“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联系起来,实际上是一种思维训练的过程。这套书又从每首古诗词扩展出相关的故事、历史和成语,其中内容的选择和整理,是比较精心的,不仅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给学生日积月累的熏陶,也有助于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增加他们对诗词意境和意蕴的会意与感悟。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视为“诗教”中“转化”和“创新”的一种尝试。
2021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