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卷 第十一章

梁无国虽然在心里面是这么担心的,但是,幸好的是在这里的日本士兵还是挺给梁无国面子的,当梁无国上去和在这里的日本士兵谈判的时候,和梁无国说话的日本士兵语气还是相当和蔼的,口气也相当的好,没有冷言冷语,恶语相对!

虽然,梁无国此时的身份不明,特殊无比,但是,毕竟,梁无国此时的身份有点类似于南川盛樱老公的身份,故此,在这里的日本士兵知道太刀师团师团长的名字,所以,爱屋及乌,在这里的日本士兵也是多多少少会给梁无国面子的。

如今在这里南京已经成了日本人的地盘,中国人可以说在这里是一点地位也没有了,故此,既然,在这里的日本士兵是这么客气的和梁无国说话,那么,梁无国自然也不能不用好态度和在这里的日本士兵说话,不然,梁无国真的是有点敬酒不喝喝罚酒的味道了。

此时梁无国可以说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既然,南京这座中国古都已经沦陷了,那么,梁无国自然也不能嚣张的起来,无奈之下,梁无国只能用好声好语和在这里的日本士兵说话了。

梁无国跟在这里的日本士兵谈判的内容其实也是很简单的,那就是梁无国向在这里的日本士兵提议等会让从中山陵出来的中国人先不要开枪,能不能让他梁无国先和在这里的中国人谈判一下,然后再由在这里的日军决定在中山陵里面的中国人的死活。

在这里的日本士兵虽然都是一群嗜杀成性之人,可是,他们在内心之中还是相当佩服英雄好汉的,在这里的日本士兵心里面明白能在中山陵这里的中国人绝对不是一群贪生怕死之人,他们躲在中山陵肯定是为了保卫中山陵才这么在这里,故此,在这里的日本士兵也不想把在这里的中国人给杀了,给统统打死掉,也想留一条生路给他们,再说了,日本天皇也是下过命令不准动中山陵的,在这里的日本士兵都是传统的日本士兵,他们还是相当尊重和效忠日本天皇的,故此,在这里的日本士兵又多了一些不想杀在中山陵的中国人的心思!

只是,在这里的日本士兵都是苦于没有找一个台阶下去,想在这里的日军有一位日本士兵是死在了在中山陵的中国人的手下,这个仇在这里的日本士兵是肯定要报的,而在这里的日本士兵又不是像梁无国这样敢和整个中国人作对之人,故此,他们实在是没有勇气说出来,他们只能任由自己乱来了。

现在好了,既然有梁无国这个带头出来调和,这样在这里的日本士兵也是心安了,他们也放心接下来和在中山陵的中国人对峙了,于是,在这里的日本士兵是很痛快的答应了。

在这里的日本士兵出于意料的痛快让梁无国感到有点吃惊无比,但是,仔细想想梁无国也知道是自己想太多了,把事情给想复杂化了,趁在中山陵的中国人还没有出来的时候,梁无国回到了南川盛樱的身边,前者跟后者对话了几句以后,后者就安安心心放心的站在了原地了。

其实,梁无国也没有和南川盛樱说一些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只不过,梁无国交待南川盛樱一定要好好的站着,因为等会儿可能会有枪战发生,所以,梁无国事先先说一声,以免梁无国自己一时之间疏忽大意出了事情,会发生让梁无国追悔莫及的事情。

南川盛樱可真是一位典型的日本温柔女子,她是听完了梁无国说的话以后,南川盛樱是什么话也没有说,是立即乖乖的退到了一旁去了,站在了一处安静的地方一句话都不说了,因为,南川盛樱心里面明白接下来在这里的地方绝对是应该是男人们做的事情,她一个小女子做的就是不说话,乖乖的安安静静的站在一旁就是了,除此之外是什么事情都不要做了。

此时的南京是十二月份,也就是一个会下雪的冬季,此时的南京正在下着微弱的小雪正徐徐的落在了地上,大地之上已经铺上了一层微弱的白地毯,只不过,这层小小的白地毯上面有着无数种层层的脚印在上面,看上去有种令人感觉到不整齐和肮脏的成分在里面。

在这里的中日两国的人马殊不知就在他们等待在中山陵的中国人出来的时候,在中山陵之外发生了让中日两方的人马都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至于是什么事情,咱们慢慢说来,不过,在说之前我们必须说说青帮这个黑社会了。

青帮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帮会,雍正四年间翁岩、钱坚及潘清三人所创。徒众昔皆以运糟为业,故称粮船帮。大江南北,入帮者颇众。青帮是清初以来流行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间秘密结社之一。

时值清雍正年间,因清朝立国之初履履征战,再加上阿哥们之间的皇位争夺战争,待传位雍正皇朝时国库便已空虚,南北贫富差距立现,历代史中,凡民饥则国必乱,雍正皇帝深明此理,将问题综整入理并召来众国策大臣相商对应之道,从吏治大加整顿清查亏空,将以往铸银所余耗损由地方运用之税赋,全部归公管理,史称火耗归公,再继而取消人头税而改行摊丁入地,扩大垦田面积,首重农务,为养清廉官吏之风,创设军机处,并革除满清旗主制度,将西南区少数民族的土司削除,改土归流。

雍正是个以农务为先的皇帝,在史上记载,他同时也是个严苛至极的皇帝,大兴农务以降,自必然得大设天下粮仓,畅通粮运之道,综观中华大地,南米北麦,雍正厉行改革前的运输管道,以走旱路为主,中华大地物大地博,旱路行走着实不易且风险居多,于是在雍正年间,大出皇榜由钦差田文镜招民兴办水路粮运。

当时,杭州有三位异姓昆仲好友揭皇榜愿受此任,并结为异姓兄弟。这三位依年岁长幼而分,长者姓翁单名岩,字福明,道号德慧,江苏常熟人,原籍山东东昌府聊城县鼓楼街,秀才出身,后弃文习武,在河南少林寺习艺,雍正二年加入天地会;次者姓钱单名坚,字福斋,道号德正,原籍山东东昌府聊城县,迁居河南,经商,雍正二年随翁祖加入天地会;最年幼者姓潘单名清,字宣亭,道号德林,浙江杭州武林门外哑叭桥人。

此三位清帮的祖师爷,均因受教于罗祖教下,此外,长房翁祖出自少林,且罗祖教下本源自禅门,为追本溯源,因此清帮同时也供奉禅门达摩祖师至六祖惠能,传道亦传禅以宗教立帮。

三位清门祖师于雍正四年揭下皇榜,创立粮运之道,水路运粮主要是以通州至杭州这段航程,建设了七十二个半码头,设立一百二十八帮半,而其中所谓的半码头,指的是专做南北杂货小买卖用的码头。十七世纪时,训民必先教民,古时候的通识教育并不普及,宗教的力量及劝人为善的理念,对于约束帮众行为,则是最好规律法条,而这半帮指的即是承传祖训,修行修身传教传道的香火船,此为兰山半帮,帮主为潘房三十六弟子中的顶山门弟子姚玉字清,杭州人士,道号文铨,后代称为姚祖。

清帮虽为翁、钱、潘三位祖师所创,然草创之初,翁、钱二位祖师爷先后仙逝,潘祖独撑大志,与门青帮会员造型

下弟子共同订定家规法则,劝戒帮众修德论道,将一帮市井船夫,治理的有条有序满帮是良才,强调师带徒的体制,帮中大小以字辈论之,严然是个大家族,并设立家庙,凡入帮者,不论何姓,一旦入帮,均为潘家子孙,因此不仅仅是入帮会,而是入家族,且不论何字班辈,一师皆为师,一徒皆为徒,受四方长辈恩下,也使得清帮有别于其他帮派会社,师徒兄弟间感情特别亲切。

乾隆三十一年,潘祖于运粮时在凤林闸下仙逝,由潘祖开山门弟子王降字相阳,浙江杭州西门外人,及关山门弟子萧玉德,字明新,苏州府昌门外人,扶柩回杭州武林门外,是为王祖及箫祖,因此後,清帮对于各师父领下的开山门、关山门弟子均特别敬重。

此外,潘祖仙逝之时,有第五代文字辈弟子王培玉,字蓝田,道号文功,直隶通州坝人,当时仅进过小香,清帮称为一脚门内一脚门外,由众师兄帮他上大香开法后(清门规矩,师父若过舫,其门下弟子若未上大香或开法者,可由顶山门弟子主香代师执行,唯不可代师再收徒,其守墓终日,纯诚哀恸不已,饮食不思,数日后随潘祖仙逝,清帮为念其护主忠诚,又因其为糟船舵工,在职上他系全船安危于一身,故封其为护法小爷,于香堂门傍供奉,永做记念。

清门中为记念这些祖师,则称为三老四少,三老分为前后三老,前三老指的是金、罗、陆祖,后三老为翁、钱、潘祖。四少即为:朱、刘、黄、石,四个讲道庵室所出学生,分别为翁祖讲道的朱寺庵、钱祖刘寺庵、潘祖黄寺庵、护法小爷石寺庵。

四庵代表为:翁祖弟子黄泉,钱祖弟子石士宝,潘祖弟子萧玉德,最特别的则为石寺庵,诚上所述,护法小爷开法不久便已仙逝,哪来的弟子?所以石寺庵弟子其实指的是领帮行运,护祐全帮的总领帮主,或是护祐清帮有功之人,意为培养忠义护主之风,在潘祖之后,为文字班宿庆祥领帮,故石室庵弟子以宿庆祥做为代表。

继潘祖之后,众推宿庆祥领帮行运,帮隔数代后,乃至清咸丰四年,太平天国之乱,皇粮遭毁,无法承运粮务,至此後,清帮主要经济命脉断绝,后至清光绪十二年,一百二十八帮半,仅余六大帮头,而最后这六帮,接续传承家运,至光绪二十七年**改为官运,不再行运江河,昔日千船万旗大江飘的景象,从此之后正式走出历史,指为粮船不开,雀杆不点头,因此後期的清帮弟子,均在陆上行走四方,又称为旱码头入会。

有人认为,清帮是洪门的一支派,其实不然,但确有传说翁、钱二位祖师均乃洪门天地会会员,且创帮之始,很多成员出身洪门也甚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