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小小的绿色盘子,里面被分成5个部分。我很肯定我的艾丽斯姑姑给了我这个东西。这个东西能分装5个牌子的口香糖,黄箭、荷兰薄荷、绿箭等等。我从我的祖父那里买上几包,然后逐门逐户地向邻居推销这些东西。我过去经常在晚上做这件事。我记得有一位名叫弗吉尼娅·麦克布里的女士说,“我要买1片黄箭。”我说,“我们不拆着卖”——我的意思是我有自己的原则。直到今日,我依然记得麦克布里夫人说她只想要1片。不行,只能一包5片一起卖。五片5美分,而她想在我这里只花1美分。
——彼得·林奇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巴菲特对数字和概率的研究,促使父亲下决心带他去拜见华尔街大亨,这对他后来从事证券投资业起到某种决定性影响。
上面提到,巴菲特对数字和钱特别感兴趣。他平生的第一个玩具也是最喜欢的玩具,是绑在手腕上的金属货币兑换器。这是他的姑姑艾丽斯送给他的礼物。他四处走动,兑换零钱,并且非常享受兑换零钱这个过程,对金钱表现出着迷的感觉。
同时,由于他遗传了母亲的数学天分,特别喜欢研究数字、做数学题,也使得他在需要用很快速度才能计算出复利利息时居然感到特别刺激,这是他至今都保留着的最喜欢并且全身心投入的一种消遣方式。而运算,显然对任何一位商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素质。
巴菲特平生的第一笔财富来自卖口香糖。那是6岁时,他在爷爷开的杂货铺里批来一些口香糖,然后利用每天晚上每家每户有人在家的时候上门推销,并且一开始就坚持原则:一包5片的口香糖只能整包卖,不拆开零售。卖一包口香糖他能赚2分钱,如果拆开零售不但所得利润较少,而且还要冒后面几片卖不出去的风险。这种对顾客毫不让步的态度从巴菲特6岁时就形成了,这反映出了他后来的投资风格。
不过,巴菲特在挨家挨户推销可口可乐红色包装时却是拆零卖的。这是因为可口可乐的销量大,他根本不担心单独的一瓶将来会没人买,这又反映了他后来投资生涯中的灵活性。
他把这些劳动所得和父亲给他的20美元一起存入银行,开设了他的第一个银行账户。那年他6岁。
巴菲特10岁时,开始经常在父亲开的巴菲特·斯克莱尼卡公司里帮助张贴股市信息等,有时候也帮助抄写股票和债券文件,制作股价走势图。他在和父亲公司同一幢大楼里的另一家公司哈里斯·尤浦汉姆公司里打工,负责在木板上做标记、从股市行情到制图资料等所有杂事。
慢慢地他发现,所有人买卖股票时对股市行情的看法都与股价变动所显示的数字无关。或许这就是他后来反复强调内在价值的萌芽?
巴菲特从8岁时开始经常在他父亲的公司里阅读股票投资书,10岁时已经饱览当地图书馆里所有这方面的书籍。他说,他在六七岁时就对股票产生了兴趣。当时他最喜欢的一本书叫《赚1000美金的1000种方法》,每天一有空就看,到最后都能滚瓜烂熟地背下来。
他平时喜欢打篮球,利用打篮球的间隙去拿《华尔街时报》,并且一有空就读。他的初中同学回忆说,巴菲特那时候经常和同学一起打篮球,可是打了一会篮球后他就会去旁边看《华尔街时报》,然后再打篮球。同学们对他的这种习惯早就习以为常了,所以也不管他,只是在一旁说:“看看,这就是沃伦。”
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巴菲特10多岁时就认定自己这辈子要吃证券投资这碗饭了。
巴菲特家里有这样一个传统:他的父亲在每个孩子10岁时都会带他们去美国东海岸旅行一次,把它当作孩子们一生中的重大事件。
在父亲征求巴菲特的意见去哪里旅行时,巴菲特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明确告诉父亲想去3个地方:斯科特邮票钱币公司、莱昂纳尔火车模型公司、纽约股票交易所。请特别注意这最后一个地方。
父亲满足了巴菲特的要求,带他一起拜访了当时华尔街上最有声望的高盛投资银行高级合伙人、也是华尔街上规模最大的股票经纪公司负责人西德尼·温伯格。能够拜访到这样一位与美国总统林肯直接交往的大人物,巴菲特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这时候的他10岁。
巴菲特12岁前彻底迷上了股票,当时他正在华盛顿就读艾丽丝·迪尔初中。他虽然明白获取知识和智慧的重要性,但显然不想通过在炎炎烈日下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来实现这一目标,甚至完全可以说他根本就不喜欢劳动,只喜欢读书。
在差不多同一时间,送报成了巴菲特的全部课余生活。巴菲特为什么要去送报呢?2003年5月他在接受《镜报》记者采访时说:“我想得到足够的金钱,这样,我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当时,他把自己投递报纸所赚的钱全部放在一个抽屉里,每个月大概有175美元进账,全家人都不去动他这个抽屉。
令人佩服的是,巴菲特会同时保持5份报纸的投递线路,并且另外还有4份报纸的投递线路留作备用。如果有客户取消订报了,他就会从后备投递线路中启用一条顾客订报数量最多的线路,以提高投递效率。后来,他又增加了一条专门投递杂志的线路。不但如此,巴菲特还会保留每一位顾客的订单,以便订阅期满后主动询问顾客要不要续订。
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巴菲特具有不凡的商业头脑。
[启示录]
巴菲特的商业头脑固然有家族遗传,但与周围环境尤其是父亲对他的刻意栽培分不开,道理很简单: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他10岁时有机会拜访西德尼·温伯格并得到后者肯定,从中受到了极大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