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稳健、不担风险、凭实力说话是巴菲特的一贯原则。这种操作策略使得伯克希尔公司稳步前行,基本上处于“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境界。
★再保险需要靠实力说话
我们在1996年陆续接了好几件大业务。年中我们与全美保险签约承保佛罗里达飓风险,虽然没有确切资料可供佐证,但我们相信这应该是单一公司独力承受单一风险的最高记录。接着到年底,我们又与加州地震局签约承保比佛罗里达飓风高出1倍的理赔上限,保单预计从1997年4月1日开始生效,再一次我们独立承揽所有风险。虽然承保的金额相当庞大,但是即使在最坏的状况下,任何一件大型灾害的税后损失也不会超过6亿美元,大约不到伯克希尔净值的3%或市值的1.5%。大家要了解,这类风险的影响性比起年报第二页所示的股票市场变动对我们的影响性来说,前者可谓是小巫见大巫。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巴菲特认为,再保险需要靠实力说话。伯克希尔公司正是有了坚强的财务实力,才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6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1996年陆续接了好几件大业务,也许很多人会关心其投资风险有多大,其实,如果你了解伯克希尔公司的强大实力,就知道其中的风险算不了什么。因为即使发生最坏的情形,任何一件大型灾害的税后损失也不会超过6亿美元。这个数字或许在其他保险公司看来足够大了,可是放在伯克希尔公司只不过相当于股票市值的1.5%。与股市本身动**所造成的风险相比,它算是小巫见大巫啦。
巴菲特在这里所说的与加州地震局签约的承保合同,指的是以15亿美元的价格提供的一份再保险业务。
这家保险公司具有政府背景,保险合约4年,即从1997年4月1日至2001年3月31日。在此期间,对方需要分期、等额向伯克希尔公司支付5.9亿美元保费,而伯克希尔公司则需要为在此期间发生的任何一次地震造成超过50亿美元以上的家庭损失偿付15亿美元的索赔。
这对于伯克希尔公司来说无疑是一次豪赌。因为要知道,如果在这4年间发生大规模地震,它需要付出的是15亿美元偿付额,扣除5.9亿美元收入,实际支付9.1亿美元。这9.1亿美元净额如果考虑各种税款在内的话,作为税后扣除的部分要大大小于5.9亿美元。
这就是说,千万要保佑在这期间不能发生大地震,否则伯克希尔公司所造成的损失是惨重的。
那么,在此期间发生地震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呢?加利福尼亚地震局首席精算师透露,赌一点不发生地震的概率只有5%,而发生大规模地震的可能性为1.27%。
从理论上说,加利福尼亚州每80年才发生一次损失总额超过70亿美元的地震,这70亿美元的数据是根据地震保险部门需要赔偿的损失金额计算出来的。
可以为此佐证的是,加利福尼亚州1994年发生的诺斯里奇大地震中,一家保险公司为投保人支付了高达85亿美元的个人家庭损失赔偿金。如果把所有保险金额算在里面,赔偿金总额高达270亿美元。仅仅这一次地震所发生的损失就超过各项地震保费收入总和。从这一点上看,这70亿美元的数字还不是最高的。
根据加利福尼亚州法律规定,保险公司只能提供不负担任何担保的保险合同,并且要对政府机构的负债规模加以限制。因此,油库、游泳池、围墙等都不包括在保险范围内。
为了筹措一旦发生地震需要的赔偿金,加利福尼亚州地震局原来是计划发行15亿美元债券的。可是,它们在收到伯克希尔公司提出的更优惠的保险合同后就马上改变了计划。因为两者相对照,发行债券的成本相当高,而如果通过伯克希尔公司提供再保险,每年大约能节约2000万~4000万美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况且,伯克希尔公司完全有实力承担这样的保险责任,并不是单纯地吹吹牛,又何乐不为呢?
既然加利福尼亚州地震局与伯克希尔公司签订再保险合同每年能从中节约几千万美元,那么伯克希尔公司是否仍然有利可图呢?
对于这个问题,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6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他自己也不知道,因为他没有计算过,更没有采用各种计算机模型来进行过预测。
他的理由是,如果采用计算机模型作预测,也不过是臆断和毫无根据的猜测,所以还是不做这样的预测为好;相反,如果真的采用计算机模型预测,反而有可能诱使决策者做出完全错误的决定,这种事情在保险和投资领域非常多见。例如在1987年美国股市崩溃期间,就有许多笃信计算机预测的人信以为真,结果上当不小。
那么,巴菲特究竟是根据什么来敲定这笔保单的呢?既然他自己也不知道,那么也许就真的没人知道了。
话说回来,也许读者根本就没有必要弄清这一点。对巴菲特最了解的无疑是查理·芒格,他在伯克希尔公司1997年股东大会上解释说,如果真的一旦发生这种大地震,确实会给伯克希尔公司造成麻烦,但请大家放心,即使这样也不会造成毁灭性或根本性损失的。道理很简单,伯克希尔公司的强大财务实力决定了这一点。
伯克希尔公司当年除了与加利福尼亚州地震局签订这份地震保单外,还与泛美保险公司签订了一项再保险合同,承保由佛罗里达州飓风带来的损失,其赔偿金额大约为地震保单的一半。
【启示录】
在保险和投资领域有许多事情是无法预测的,主要还是凭经验。另外就是如果你有足够的实力作后盾,有些决策是很容易作出来的。如果过分相信计算机模型预测等技术手段,难免会产生误导作用。
★通过间接持股来获取收益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间接持股的获利能力变得相当大。举例来说,像是我们持有的953750股的SAFECO股票,该公司大概是目前全美最优秀的大型产物意外险公司,他们的核保能力无与伦比,他们的损失准备提列相当保守,而他们的投资策略也相当合理。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伯克希尔公司的稳健经营与它的间接持股策略是分不开的,而这种稳健经营又与集中持股密切相关。
用巴菲特的话来说就是,不准备这里的股票买一点、那里的股票买一点,如果是这样的话,只会让他分心、对投资的产业漠不关心。只要觉得价格合理,就要一下子买入许多,大量持股。你只有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才可能集中精力看管好这只篮子。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78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在某些情况下,伯克希尔公司间接持股的获利能力相当大。举例来说,伯克希尔公司持有的机动车保险公司安可(SAFECO)保险公司的股票,就应当算得上是美国最优秀的大型产物意外保险公司了,他们的核保能力无与伦比、损失准备提列也相当保守,投资策略又相当合理。
巴菲特的意思是说,投资这样的股票可以令人放心,即使增加持股比例也能做到稳赚不赔。
他进一步介绍说,安可保险公司的经营业绩要远远高于伯克希尔公司。要知道,伯克希尔公司的保险业务业绩已经超过了社会平均数,这就表明安可保险公司的业绩非常了不起。与此同时,间接持股的安可保险公司其业绩也高于伯克希尔公司直接控股的任何一家公司。更不用说,伯克希尔公司当初是以远远低于其账面价值的价格买到这些股票的,今后仍然可以用这样的价格买到它的股票。相比之下,许多时候你只能用溢价方式买到一家整体表现非常平庸的企业,两者对比,就知道孰优孰劣了。
当然,间接持股和直接控股还是有根本不同的,这主要表现在间接控股公司你无权去指挥和影响它的经营决策。可是,如果间接控股的公司经营业绩比你直接控股更好,你又为什么要在乎能否影响它的经营决策呢?
巴菲特说,虽然你闲坐在一旁看别人如何表演非常无趣,有时候还会有伤自尊,可是要知道,这本来就是被动参与某些优秀公司的企业管理层所应该付出的代价。
巴菲特的意思是说,如果这家公司由别人来经营管理比你自己经营管理更好,那么就应当放手让别人去做。再怎么说,别人经营得再好你都可以按照持股比例从中分一杯羹,乐得轻松又何乐不为呢?即使是你直接控股了该公司,有这样的优秀管理层来为你打理,你也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做,更不用说现在你是间接控股了。
从中容易看出,巴菲特考虑问题的着眼点还是经营业绩,并不是控股不控股的问题。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为什么伯克希尔公司下面有那么多直接控股公司、更有那么多间接控股公司了。
应该说,巴菲特的观点很实在,也很实惠,因为归根到底效益(内在价值及其增长)是硬道理。
具体地说,伯克希尔公司1978年根据持有安可保险公司的股权比重分配到的利润约为610万美元,可是由于间接持股的会计核算方式不同,最终反映在伯克希尔公司账面上的利润只是前者的18%左右,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归根到底,应该是你的盈利分配无论在你的账面上还是对方的账面上,最终仍然是你的。
巴菲特心平气和地说,剩下的82%利润虽然暂时在伯克希尔公司账面上看不到,但归根到底仍然是属于伯克希尔公司的。甚至,这时候不分配比分配更好。因为这些资金保留在安可保险公司账面上将来能够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巴菲特认为,伯克希尔公司并不反对100%持有子公司所赚取的利润,关键是看这些资金放在谁的手里能够创造出更高的业绩回报来。如果其他公司的投资回报率超过伯克希尔公司,那么伯克希尔公司宁愿它们不要分配;同样的道理,如果伯克希尔公司1美元所创造的投资业绩超过1美元,那么也是不主张马上就分配给股东的,而这正是伯克希尔公司股票内在价值不断提高、价格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
根据这样的理论,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要淡化股票价格的概念。
他在伯克希尔公司199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对于已经拥有却不准备卖出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来说,用不着过于关注股票价格的高低变化。因为无论价格如何变化,伯克希尔公司都会帮助股东“自动赚钱”。伯克希尔公司把自己所赚的利润重新投资于其他事业和股票尤其是回购股份,会比投资者个人买卖股票获得的投资回报率更高。
实践证明,在过去的几年中可口可乐公司、华盛顿邮报公司、富国银行等都以非常低的价格大量回购股票,创造的业绩回报比现在用较高的价格进行投资要有利得多。
不用说,巴菲特这里所指的持有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的投资者,他们同样是一群“间接持股”者,他们和伯克希尔公司间接持有其他公司股票、由其他公司为伯克希尔公司创造较高的业绩回报道理是一样的。
【启示录】
考虑投资项目时最关键的是两点:一是投资风险大小,二是业绩回报率高低,而至于直接控股还是间接控股问题不大。巴菲特认为,如果间接控股的业绩回报比直接控股更高,他会毫无疑问选择前者。
★财务政策保守一点没有错
我们一贯保守的财务政策可能也是一种错误,不过就我个人的看法却不认为如此。回想起来,很明显的我们只要能够再多用一点财务杠杆操作(虽然较之他人还是很保守),就可以得到远比现在每年平均23.8%还要高的投资报酬率。即使是在1965年我们也可以99%地确定高一点的财务杠杆绝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同时我们可能也会有1%的机会不管是从内部或是外部所引发令人异想不到的因素使得我们负债比例提高到介于一时冲高到负债倒闭之间。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伯克希尔公司的财务稳健性是由稳健的财务政策所决定的。日常生活中容易看到,无论哪个企业的财务都是相对稳健的,因为在财务后面所代表的是实实在在的钱(资金),这是企业正常运转的根基。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9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一贯保守的财务政策在其他人眼里或许是个错误(太保守了),可是他却不这样认为。回想过去,虽然伯克希尔公司只要稍微提高一点财务杠杆就能得到比现在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即使在1965年依然可以确定提高财务杠杆可以99%地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同时也依然有1%的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而即使这1%的风险巴菲特也不愿去冒。
巴菲特所说的这种财务稳健,与其千方百计要物色可靠的明星经理人有关。他说,严格挑选优秀的公司管理层,虽然并不会保证你一定成功,不会保证一家二流的纺织厂或百货公司会“老母鸡变鸭”,但毫无疑问,该公司的所有人(投资者)会因此受益良多。相反,如果公司管理层平平庸庸,那么本来很有前途的公司也会被他们糟蹋掉,这种风险既可能发生在业务领域,也可能是财务方面。
从伯克希尔公司的发展历史看,巴菲特始终认为,只要投资行为合理,就一定会得到好的结果(合理的投资回报率)。他说,大部分情况下提高财务杠杆会让你在这条道路上前进得更快,可是他和查理·芒格从来就一点都不急,他们享受的是这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没必要为了前进得更快而牺牲财务稳健性。
能够较好证明这一点的,是巴菲特在外汇投资上的操作思路。
他在伯克希尔公司2003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是从2002年开始进入外汇市场的,2003年进一步扩大了这方面的投资,原因是他长期看空美元。所以展望未来,伯克希尔公司虽然仍然会把大部分投资放在美国,但却会逐步增加在国外的投资比重。在他看来,美国的贸易赤字会持续强迫其他国家因为手中握有美元而投资美国。伯克希尔公司为什么会在2002年开始投资外汇呢?原因在于他看到这时候开始美元相对于其它国家的货币贬值了,为了保证伯克希尔公司几百亿美元现金的稳健,他必须这样做。
他说,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伯克希尔公司投资这些外汇资金无论契约是否到期,都必须每个月反映在会计报表上。而截止2003年末,伯克希尔公司签订的外汇契约总额累计达到120亿美元,一共拥有5种外国货币,除此以外还有以欧元计价的10亿美元左右的国外债券。
他说,除非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否则他和查理·芒格“痛恨接受任何些微的风险。到目前为止,我们勉强可以接受的最大风险限度就是:吃标示过期1天的奶酪。”
例如,伯克希尔公司控股的美中能源集团公司(MidAmerican Energy)的投资案例就能说明这一点。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5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2005年春天美中能源集团公司收购了位于美国西部的亚太集团公司(Pacifi Corp)。该公司为美国西部6个州提供电力服务,经过许多监管部门的批准,伯克希尔公司购买了34亿美元的美中能源集团公司普通股,然后由美中能源集团公司用这些股票再加上17亿美元现金(银行贷款)完成了收购交易。
巴菲特这里不厌其烦地说这些干什么呢?原因只是一个,那就是为了说明这起购并案虽然如此繁杂,却并不是为了获得特别高的投资回报率,而是为了伯克希尔公司的巨额资金找到一个获取合理投资回报率的盈利机会。在他看来,投资这种政府重重监管的公用事业投资回报率不可能太高;可是对于伯克希尔公司来说,手中握有如此巨额资金必须为它们找到一个合理渠道,这也是以后的投资方向。
伯克希尔公司投资的稳健性,还表现在它尽量避开有争议的公司。巴菲特警告投资者说,有三种股票不能买:
一是拥有许多没有处理的“股票认股证”的公司,这样的公司花样太多,投资者防不胜防,所以不该涉足。巴菲特坚持认为,“厨房中的蟑螂一定不止一只”,投资者如果发现该公司有问题,那也肯定不是只有一个两个的问题,很可能有一大批。
二是财务年报中有太多附注说明的公司,这些附注说明越多、用词越是模棱两可,不可告人的问题就越多。
三是对发展前景预测过于乐观的公司也不能买。他表示,他自己对上市公司下个季度的情况也无法预测,又怎么能预测一年后的利润增长呢?这肯定不是他的专长。
【启示录】
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伯克希尔公司的策略是集中投资、长期投资,不担任何风险,哪怕有1%的风险也不行。这正符合巴菲特“投资的第一准则是不亏损”的理念。不亏损,当然也就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