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解元
增云与太夫人及萧府众人告辞,回到自己府中。
刚进府门,宋管事就过来禀报,冯辉昌已经在前院客堂等候。
冯辉昌应该参加安汶州的解试了吧?这个时候进京,难道已经发榜了?
增云快步走进客堂,冯辉昌正背手站在窗前。
过去见了礼,吩咐丫鬟上茶。
增云见冯辉昌的脸色尚好,只是瘦了许多。
“记得父亲要参加秋试的吧?不知是否已经考完了?昨日的中秋怎么过的?怎么不早一天过来?”
“嗯,已经发榜了,昨日发的,为父中了解元。因为是在府城发的榜文,因此为父昨日就在府城过了中秋,然后连夜赶过来的。”冯辉昌虽然微笑着,但没有那种志得意满的感觉,似乎得了解元是他应得的。
也是,这么大的年龄参加解试,如果成绩还不怎么样,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
“那就恭喜父亲了,今日定要为父亲摆宴庆祝一番。”增云是真心高兴的,在了解了冯辉昌的过往之后,见到他能重新站起来,而不是被这些遭遇压趴下,还是值得敬佩的。
“不用了,增云听了高兴高兴就可以了,为父还要继续准备来年春天的会试,如果可以还要准备殿试。”冯辉昌没有暗自窃喜,能够心平气和,实属不易。
“也好,明年的考试也希望父亲能一举得魁!”增云真心希望父亲能够金榜高中,冯辉昌这么多年的沉淀和积累是他最大的一笔财富。
用过午膳,冯辉昌就去了萧府。冯辉昌的亲人除了增云这个女儿和冯辉祥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就是萧府这个娘舅家了。
“呵呵!好!好!好!如今你得了解元,定是你母亲的保佑啊!”萧大人得知外甥冯辉昌得了安汶州的解元,虽说不上得意。但也是老怀欣慰呀!
这个外甥虽说是有时糊涂,但还是个良善之人,在有生之年看着外甥能考取功名。有个好归宿,对妹妹的在天之灵也是个安慰。
“你母亲在天上得知你如此争气,也会很高兴的。”
“不过,会试前的这段时间,你打算在哪里读书呢?还要回去吗?”萧大人问道。
“外甥不打算会安汶州了,如果可以,希望能在京城找个好的书院。或者找个好的老师也成,毕竟荒废了这么多年。”冯辉昌恭敬地答道。
“嗯!那我看看国子监怎么样,如果可以,你就进那里学习吧!”萧大人捋了捋须髯。
冯辉昌抬起头,欣喜道:“多谢舅舅了!”
他知道。国子监可不是那么容易进的,即使是自己这个安汶州的解元也不成。
国子监需要经过他们自己的考试,并且还要面试,最关键的是在外面等着进去的人很多,想接受考试还需要排队,很有可能排队都排不到,因为国子监是有名额限制的。
本来自己就想着去试试运气,既然舅舅说可以找人帮忙,那就再好不过了。
果然。第二天,萧大人就带着他去了国子监,虽然有人举荐,但还是接受了考试。
还在冯辉昌功夫过硬,通过了考试,被留在国子监了。
萧大人在回府之前。先是去了赵府,通知了增云一声,告诉她,冯辉昌进了国子监,可能过年都不会出来的。
增云也能够理解,前世的国考也是这样的,没有节假日更没有休息日,整天的昏天黑地的学习。
冯辉昌不用自己再理会了,需要她理会的是凤来镇的纺织厂,现在棉花应该采摘和加工了。
而苎麻已经第二收完毕,开始第三收了。
据了解,这个时代的赵国还是以苎麻和蚕丝纺织为主,棉花种植不普遍,范围不广。
经过自己这大半年的种植,下面的人进京汇报,增云感觉是因为棉花的纺织工艺还不成熟,因此造成在前世占市场份额不大的麻纺织在这里确实主要的纺织方式。
麻纺织之所以在前世所占市场份额不大,主要是因为苎麻等作物中所含胶质约百分之三十左右,而在纺织过程中,需要用各种方法将这部分胶质处理掉,然后才能得到麻纤维进行纺织。
可就是这个胶质处理过程如果采用古老的传统方法,费时费工,浪费水源,如果采用前世的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则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因此,在前世,虽然麻布制作的衣衫穿起来舒适,但综合起来考虑,麻布却不适于大范围生产。
至于丝绸,处理程序繁杂,因此价格也贵,不是普通平民百姓能够穿得起的。
这个时代的赵国的百姓主要以麻衣为主。
而棉纺织,则因为棉花中的胶质少,工艺简单,不会造成水污染,而最终大范围种植,从而在前世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因此,增云虽然不太懂棉纺织机械,但大体的工艺还是知道的,仍然坚持着将前世自己参观棉纺织厂所见到的所学到的告诉给那十几个能工巧匠们,并将大概的工艺步骤和目的讲给他们听,然后让他们来发明创造。
增云在赵府的一个角落,见了个宽敞的操作间,十几个工匠就在这里每天忙碌着。
幸好他们都是单身,吃住自然都在赵府,很是方便。
这些个能工巧匠们制备好水稻收割加工机械样品,就开始按照增云的要求开始研究棉纺织机械。
这不!还不到一个月时间,几个人就已经研制出了弹花机,该弹花机的弹花部位由三对木鼓组成, 每对皆分为内外鼓,形如半圆,内鼓外面钉有锯条50根,外鼓里面钉有锯条40根。
内鼓装在外鼓里面,安有铁轴可以转动,动力亦依靠人力踏动脚踏板,传动机构由大小飞轮、皮带盘、皮带、齿轮、滚轴等组成。
工作时,先将皮棉平铺在机体盖上,用滚轴带住,然后操作人员踏动踏板,全机开始转动,皮棉由滚轴带入机内,依次经过三对内外鼓,经锯条摩擦后皮棉即弹松成为絮棉,随竹廉从出棉口出来,经压棉杖轻压,成为薄絮片。
全过程除最初铺棉用手工外,其余均在机内完成。用这种弹花机弹花每人每日可弹絮棉一百三十斤。这就是说,弹花机的效率比人工弹棉花提高了三十倍还多。
在农机和弹花机上所需要的皮带皆是用动物皮经过处理制成的纯牛皮带,价格较贵,也没办法,这个时代的赵国还没有橡胶树,没有橡胶制品,因此只能利用动物皮。
紧接着,又制出了清花机,因为清花机是最简单的机器。
清花机主要工作部件是刺钉滚筒和除杂筛网。
而刺钉滚筒由轴、轮盘、包覆面、刺钉组成。轮盘用螺丝连接在轴上,包覆面围装在轮盘外缘,形成刺钉滚筒筒体,刺钉用螺母固定在筒体上,人力脚踏使滚筒转动,刺钉就不断地接触棉桃,打松籽棉,清除籽棉中的轻小杂质。
此时,凤来镇的棉花已经成熟了,可以采摘了。
如在前世,自有摘棉机,那种类似卡车的,在棉田一过,自动就将棉桃摘下在后面装成筒。
即使是手工小型的摘棉机也是带动力的,就是那种类似吸尘器的,将棉桃吸到袋子里去。
而这两种摘棉机都是这个时代的赵国不可能有的,所以只能用人工来摘棉桃。
清花机制作出来后,就被张总管押送运到了凤来镇,过去的小厮掌握了清花机的操作,去了就教给了庄子上的人,看着他们都会操作了才又返回京城。
此时,比较复杂的梳棉机也被研制出来了。
这梳棉机比清花机复杂了些,包括三个部分:预梳部分、主梳部分和成条部分。
增云只是将各部分的功能和大概原理讲了出来,那些人就制作出来了,虽然和前世的模样不尽相同,但功能是一样的。
然后,被张总管又送到了凤来镇。
而此时的凤来镇的桑树庄子上,已经盖起了宽大的厂房。
又雇佣了六百多人来纺织麻布和丝绸,至于棉布,增云则命人将籽棉用已研制出来的机器能够处理道哪一步就处理到哪一步,然后妥善保管好,等下一步的棉纺织机器研制出来之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当然,棉花是很容易制出来的,先是用清花机将籽棉清除杂质,再用一个弹花机即可了。
增云这里忙得脚打后脑勺,赵氏见好久增云都不去了,还派了人去将她叫过来,问了问,知道增云无事,只是专心在琢磨棉纺织的机械的事情,才放下心来。
期间,萧太夫人也曾派人叫她去了两次,叮嘱她,女子身体要紧,这些外面的事情能交给下人们去办,就让他们去跑腿好了。
增云答应着,嘴上道着谢,心里却不以为然,如果自己不亲自跑腿,这些个东西肯定是制作不出来的。
就连温泉庄子建好了,增云也只是跑去看了看,进行验收。
有些小的不足之处吩咐施工的管事加以修改,然后又回到京城,接着开始研制下面的棉纺织机器。
所幸在天还没有太冷的时候,增云和十几个工匠才将棉纺织机器都研制出来了。
如果亲的手中还有粉红,不要忘了投到这里哦!
免责声明:本文小说内容为转载作品,内容章节均由网友上传,与三江阁无关,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